张 帅
(烟台大学 外国语学院,烟台 264005)
回声问(echo questions)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研究者日益意识到回声问在日常交际和机构会话交际中的重要性。回声问又被称之为“复问”[1],指用疑问形式或语气重复对方所说的全部或部分话语,并要求对方重述或证实刚才所说的某些内容[2]。一般来说,回声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回声问针对疑问句的内容并根据疑问句的形式来发问,广义的回声问除了上述针对疑问句发问外,还对非疑问句发问[3]。而国外对回声问的分类主要为纯回声问(pure EQs)和wh-回声问(wh-EQs),如例1。
例1
A:I’ve bought you an aeroplane.
B:You’ve bought me an AEROPLANE?
C:You’ve bought me a WHAT?(Adapted from Blakemore,1994,p.197)[4]
B是用疑问语气重复了前一话语A中的部分内容(aeroplane),这种称之为纯回声问,而C是用疑问代词“WHAT”代替了A中出现的话语内容,是典型的wh-EQs。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含义,讨论的是对疑问句和非疑问句发问的回声问。回声问是根据先导句来发问的,构成回声问的词语与结构应与先导句相同,但在实际的日常交际中,回声问与先导句的结构形式并不是完全吻合,而是根据先导句的局部或个别词语发问;回声问句也并非完全仿照先导句,而是进行了必要的精简、替换和改造,虽然字面形式上回声问句与先导句不太一致,甚至差异较大,但这也是一种回声问[3]。而本文所研究的是最基本的回声问,其形式未经过调整加工,字面形式和结构特征与先导句基本一致,如下例2中所示。
例2
医生:先拿这个药回去吃吃看看吧。
病人:哦,这是什么药?
医生:消炎止疼药。
病人:消炎止疼药?
例2中,“消炎止疼药”是典型的回声问,它是根据前一话语“消炎止疼药”发问的,不包含新信息,构成回声问的词语来自前一话语,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造,字面形式和结构特征与其先导句一致。
前人研究中对问句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回声问的重视不足。为数不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回声问的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而这些研究以内省语料(或文学作品对白)为研究语料,均未使用真实的自然语料,难以全面揭示回声问的本质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察医患门诊会话互动中的回声问,重点分析回声问的话语特征,以求深化对回声问的认识,并为医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笔者正在建立的医患会话语料库,录音来自于济南市的3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外科和心脑血管科等多个科室的门诊会话。基于Jefferson(1984)提出的转写符号[5],笔者转写了时长两个半小时的35段医患会话录音,字数约为2.6万字。这些录音涉及3家医院不同科室的6个医生和25个病人。基于对医患双方以及医院的隐私保护考虑,个人信息得以隐去。医生和病人的性别与年龄因素纳入控制范围,男女医生和病人的数量尽可能近似见表1。
表1 语料中医患双方的性别和年龄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the data
如表1所示,医生和病人均来源于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科、耳鼻喉科、骨科、普外科和中医科6个科室,各个科室医患双方的数目有所不同,多科室收集语料是为尽可能保证语料的客观性,防止单一科室的主观性。其次,各个科室中的性别分布也有所差异,尽可能保证男女性的医患均有所参与,以减少交谈风格和方式的片面影响。此外,医患双方的年龄在各个科室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尽可能地收集经验略不足的中青年和经验丰富的年长医生以及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之间的对话,扩大语料的覆盖范围,增加语料的客观性。
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以语调标示疑问,疑问信息主要由最后一个音节体现,疑问语气主要存在于边界调[6]。借助于语音分析软件 PRAAT(5.3.0版本)和传统耳听方法,对比分析回声问与其重复的前一陈述性话语的基频。
例3
医生:多长时间了?
病人:得有……得有两三年了。
医生:两三年……?
病人:哎。
例3中的医患对话发生在医生询问病史阶段,医生通过设置问题等向病人询问关于疾病的信息。此例中,医生的问题涉及疾病出现的时间,病人通过自身对疾病的了解给出了一个她自己猜想但不确定的时间。对此,医生使用回声问来追问时间信息,以进一步确认时间的准确性,因为疾病的发生时间会影响治疗方法。图1中,从左向右,第一部分是病人的回答部分,由两个FO曲线构成。第一个FO曲线以病人对时间的猜想“得有得有”开始,之后的部分涉及时间语气词“两三年”,并以升调结束,其不确定性导致了曲线波动较大,呈现出“低-高-低-高”的趋势。医生的回声问关注病人的时间信息“两三年”,以平升调标示疑问。以平调开始,最后带有疑问信息“年”的语调上升很高,以至于超越了所有之前的重复“两三”,显示出医生的关注焦点。
图1 患者与医生FO曲线对比图Fig.1 Comparative diagram of FO curves of the doctor and patient
要之,大多数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的语音特征与例3相似,都以平升调或高升调结尾。但是升调也可表示会话信息、话语特征、话语焦点和言外之意,但是正如前人对回声问的研究,升调的这方面含义不予相比考虑[7]。
在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具有重复前一话语的特点,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句法结构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
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重复形式包括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两种,而部分重复可以是重复前一话语的字、词、短语和小句。通过对语料的认真分析,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的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所占比重有所不同,部分重复中对字、词、短语和小句的重复比重也有所不同。
如表2所示,语料中共有196段含有回声问的医患门诊会话,医生比患者使用了更多次的回声问。与全部重复相比,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部分重复的比重更高。医患双方使用部分重复的数量都多于全部重复。因此,部分重复是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的主要重复形式。
表2 医生和病人回声问的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比重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full repetition and partial repetition
1.全部重复
全部重复是指回声问重复前一话语的全部内容,但是这一重复并不是字对字机械地复制。
例4
医生:吃什么药了么?
病人:吃了,以前开过。
医生:感觉怎么样?
病人:效果不明显。
医生:效果不明显?
病人:嗯。
例4中,医生询问病人是否用药,病人回应并相应地延伸了自己的回答,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过度信息化(over-informative),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延伸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医生随即询问病人用药后的感觉,病人的回答并不在医生的预期内,所以医生随后使用回声问全部重复病人的话语“效果不明显”,以确定病人所陈述的用药效果不好的情况属实。
2.部分重复
部分重复是交际者使用回声问对前一话语的某些而非全部成分的重复。在所有的123次医患回声问的部分重复中,重复的前一话语内容可以是字、词和短语,其所占比重亦各有不同。
如表3所示,回声问重复前一话语的字、词和短语的比重分布各不相同。在医生的74次部分重复中,对词的重复数量最多,然后是短语和字;病人所使用的回声问部分重复前一话语的情况与医生的相似在于,对词的重复最多;不同的是对字和短语的重复数量。
表3 医患回声问部分重复内容比重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contents of partial repetition of
(1)对字的重复
汉语中的字分为简单字和复合字,简单字是指不能再分的语意单位,而复合字还可以再分为其他更小的单位[8]。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可以重复简单和复合字。
例5
医生:你这疼痛是颈椎引起来的。
病人:颈椎?
医生:嗯,颈椎引起的神经压迫了啊,做颈椎CT去。
例5中,在医生向病人解释他脖子疼是怎么回事时,病人使用回声问重复医生的“颈椎”,显示出他的关注焦点在颈椎,并且他并不理解为何颈椎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疼痛。这一重复是病人想要医生进一步解释,对此,医生识别出病人的意图,并在下一句中做出了解释。
(2)对词的重复
词是由字组成的语义单位,在更大的组合内表达一定的性质[9]。
例6
医生:你晚上睡觉出汗么?
病人:不大出汗,我汗少。
医生:不大出汗? 有没有躺着还好,一起来就头晕啊?
病人:就是不清醒。
在上例6中,医生询问病人是否夜间出汗较多。病人不仅回答了医生的问题“不大出汗”,并给出健康状态下的出汗情况。医生使用回声问重复病人的“不大出汗”以确认病人对症状描述的正确性,进而决定接下来让病人做哪种检查。
(3)对短语的重复
短语是包含主谓结构但不是完整句子的表达,短语中的字词是有功能意义的。
例7
医生:拍过X光片么?
病人:没有,没拍过片子。
医生:拍个X光片。
病人:上次俺们是做的彩超。
医生:啥时候做的?这不是那个。
病人:这不是那个?
医生:啊,拍完片之后再回来,拿着结果回来。
上例7中,医生告诉病人X光片和彩超不是一回事,但是病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对此并不理解,于是她使用了回声问重复使她困惑的医生的简单陈述“这不是那个”,期望得到医生的解释。
在医患门诊会话中,部分重复回声问频率较高。在本文考察的所有的196例回声问中,部分重复多达123例,占到63.76%。这种类型的回声问重复的是前一话语的后部话语内容。而且,这种重复有利于传递说话人关注的焦点信息,因为句子末尾的内容通常是自然焦点的所在[10]。这类回声问部分重复对方话语的焦点信息,体现了医患门诊话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是,焦点信息不一定只出现在句子末尾,问话人往往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来提取关注的信息,回声问重复的话语也可出现在其它位置。
回声问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句法类型可以是任何句子类型。回声问重复的先前话语的句法类型可以是任何句子[11]。与其他类型的疑问句相比,回声问与其所重复的话语拥有更多相似的句法结构特征[12],但是回声问并不具有疑问句的典型句法结构特征,如倒装的词序等[11]。回声问与前一话语具有相同的词序,但是句法特征可以不同[7]。
例8
A:Jane married a millionaire.
B1:Jane married a millionaire?
B2:Jane married a WHAT?(Adapted from Noh,1995,p.118)[7]
例9
A:Go to see the archaeologist.
B1:Go to see the archaeologist?
B2:Go to see WHAT/WHO?
例10
A:Have you read Great Expectation?
B1:Have I read Great Expectation?
B2:Have I read WHAT?
例8~10,B1都是对A话语的回声问,但是A话语的句子类型和句法结构有所不同,分别是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在每个例子中,B1是对A说话者发出的回声问,针对的是话语本身的真实性。尽管回声问B1以疑问结尾,但与前一话语A的句子语序未发生变化,重复的是前一话语的全部内容,是一种全部重复。对B1的回答可以是简单的“是/否”。而B2更加关注的是所述话语的某一确切信息(例8指结婚对象的身份,例9指所要见的人,例10指所读的内容),而不是针对A话语的对事实的描述情况,这是一种wh-回声问,以“WHAT”代替了所要询问信息(“millionaire”“arch-aeologist”“Great Expectation”),对此回声问的回答通常是具体的信息(“millionaire”“archaeologist”“Great Expectation”)。
在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句法结构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通过对语料的进一步考察,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句法类型可以是任何句子,但句法结构所使用的次数和各类型的比重有所不同。
如上表4所示,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句法结构是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其所被重复的比重亦有所不同。在医生所有的119例回声问中,医生使用回声问重复了病人的陈述句最多而对疑问句和祈使句的重复较少。病人的情况与医生相似但有所不同:相似之处在于病人使用回声问重复医生陈述句也是最多,不同的是病人对祈使句的重复多于对疑问句的重复。
表4 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所重复的前一话语的
1.陈述句
陈述句的主语通常在谓语之前[13]。陈述句通常是用来陈述事实或描述事件。陈述句贯穿于整个医患交际的始终,但当医生和病人缺乏一定的共有知识时,困惑就容易产生。在此种情况下,回声问会被用来寻求确认或解释。
例11
病人:这是什么药?
医生:消炎止疼药,口服的。
病人:消炎止疼的? 哦。
例11中,当听到医生开出的要服用的药物时,病人使用了回声问重复药物的作用部分“消炎止疼的”。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病人重复了自己不理解的信息,期望得到医生的进一步解释。因此,为了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医生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相关的医学信息,并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而不是仅简单地做出指示。
2.疑问句
疑问句一般包含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前者谓语在主语前。后者以特殊疑问词引导[13]。疑问句被用来主要是询问使用者不明白的信息。对语料的考察发现,病人使用了更多的回声问来重复医生的疑问句,这是由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因此,医生应尽量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使用更多通俗易懂的语言,减少医学术语的使用,以保证医患交际的正常进行,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例12
医生:以前有什么病么?
病人:以前?
医生:嗯。
病人:没有。
例12处于病史询问阶段。在听到医生询问自己以前得过什么病时,病人感到很困惑,使用了回声问重复了时间语气词“以前”,因为他不明白医生为什么会询问以前的病以及以前的病和现在的病有什么联系。他关注的是目前的身体状况,眼下看的是“现在”的病,并不注意之前有过什么病。当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共同立场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交际时,这种困惑会常出现。
3.祈使句
祈使句没有明显的语法主语,谓语是其基础[13。祈使句用来让动作的接受者做某事或执行某种行为,因此这种句型的发出者相较接受者通常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在医患门诊会话这种特殊的结构会话中,医患双方都可以使用祈使句。但是医生拥有较高的机构权力,相比而言,医生使用了更多的祈使句。
例13
医生:骨折引起的神经卡压,开点儿那个药吧,先开一星期的,一天打一针哈。
病人:啊,那我回去从我们那里打。
医生:拿着回去打肌肉针儿。
病人:打肌肉针儿?
医生:嗯,回去先看-打一星期再来。
病人:行。
例13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背景和医生的解释,病人对医生所说的“打肌肉针”感到非常困惑。她使用了回声问重复这一信息,并希望得到医生的解释。但是医生把回声问当成了一般疑问句,仅做出了肯定回应,并未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是继续给病人做出下一步的指导。面对医生的回应,病人并未做进一步的尝试,而是以肯定的回复结束会诊,这说明了一方面医患缺乏必要的沟通,医生未能理解病人的意图,而病人也不敢询问、质疑医生的指导建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病人对医生的完全信任,但是能否会坚持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取决于信任程度。
在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具有问话和重复话语双重特征。具体结论可概括为: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为疑问语调标示元,多为平升调,或高升调;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重复的先前话语可以是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以陈述句居多;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为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两种形式,后者频率较高。经过对语料的考察和分析,在医患门诊会话互动中,医患双方使用的回声问具有问句和重复的双重特征,以平升调或高升调表征疑问,以全部重复或部分重复对方前一话语为重复特征,而对方的前一话语可以使用陈述性话语、疑问性话语和祈使性话语,以陈述性话语居多。
较之于书面语体和其他非自然会话出现的回声问,医患门诊会话中回声问的用法更加复杂。医患门诊会话中的回声问实现的不只是询问功能,更多的是“无疑而问”[14],以疑问的语气或形式全部或部分重复对方的话语,以此来要求对方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或实现自己的言语行为,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多功能策略性话语行为,主要实现了要求证实、要求解释、语篇构建、语境制约和人际情感五种功能[15],这也体现出了机构会话的策略性和目的性。此外,医患门诊互动中的回声问也体现了权利在机构会话中的作用。医生使用的回声问的数量和比重多于病人使用的,这体现了机构会话互动中因机构权利的不对称性导致的话语权利的不对称性、互动参与者话语类型的不对称性以及回声问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布上的不对称性。以上规律对医患门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医患双方应当适当、合理地使用回声问,确认、核实对方话语中未能识别、理解的信息,并积极地相互配合,共同顺利地完成问诊过程,实现交际目的,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