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哈德一带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8-10-10 01:43方怀宾杨俊峰毛瑞芬肖万峰
金属矿山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庙安山岩哈德

方怀宾 杨俊峰 李 琛 王 坤 毛瑞芬 肖万峰

(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

呼和哈德地区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政府驻地北东约120 km,属努库特达班—二连—东乌旗—阿尔山铜-钼-铅-锌-钨-锡-铬-铁成矿带的奥尤特—朝不愣—阿尔山铁-铜-铅-锌-银-钼多金属成矿亚带[1-3]。该成矿带(包括研究区在内)是中蒙边境跨国境的重要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的主要矿床和矿产地主要有朝不楞铁锌多金属矿、沙麦钨矿、小坝梁金铜矿、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贺根山地区铬铁矿、奥由特铜矿、海拉斯锌多金属矿、红格尔金矿、哈拉图庙铜镍矿、莫若格钦铜矿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矿点或矿化点,资源种类齐全,矿床类型丰富。该成矿带主体构造背景属兴蒙造山带,具有长期构造发展演化历史和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其成为一条巨型造山带和成矿带[4-8]。近年来,尽管大量学者对该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9-14],但由于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该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截至目前,在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找矿勘查方面进展不显著。相对而言,位于成矿带北侧的蒙古南戈壁地区则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先后发现了欧玉陶勒盖、察干苏布尔加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环境与我国境内的同类矿床基本一致。2011—2015年,通过开展内蒙古1∶5万季仁布拉格幅、巴音诺尔大队幅、道特诺尔公社幅、宝力格庙幅、萨格勒拜兴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从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入手,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新发现了多处多金属矿点,槽探施工也揭露出工业矿体,显示了该成矿带的巨大找矿潜力。本研究结合上述找矿成果,对呼和哈德地区银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成矿预测。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呼和哈德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区域上该区地处二连—贺根山深断裂北侧、乌努尔—鄂伦春断裂以南、大兴安岭NNE向主脊断裂以西,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晚古生代增生带[15]。中生代之后该区则卷入滨太平洋构造体系,处于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NNE向构造带)中,即燕山期隶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而成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上叠有滨太平洋中新生代盖层沉积。研究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分别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均较发育(图1)。

区域地层区划古生界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隶属于兴安地层区、东乌—呼玛地层分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出露中下奥陶统多宝山组,主体为一套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下部为流纹岩,中部为浅灰白色细中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构成的韵律层、青灰色强硅化生物碎屑粉砂岩,夹浅青灰色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上部为沉凝灰岩、变质凝灰质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硅质岩等;卧都河组岩性为浅变质的粗碎屑岩组合,为近源、动荡的滨海沉积环境;泥鳅河组下部岩性主要为浅灰、浅灰黄绿色(斑点状)角岩化粉砂岩,夹浅灰、褐黄灰色角岩化含红柱石粉砂岩,红灰、浅灰、灰白色斑点状粉砂质硅质岩,深灰色斑点状角岩化硅质粉砂岩,上部岩性为浅褐灰、浅灰色石英岩状砂岩,深灰色含绢云母石英岩状砂岩,浅灰白色、乳白色细—中粒方解石大理岩,灰质白云岩等,总体为滨浅海相,局部为碳酸盐台地—泻湖相沉积环境,该组为区内铜铅锌矿的赋存层位;汗乌拉巴格组岩性为灰绿色、黄褐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局部夹灰色砂质砾岩、深灰色灰岩等,属湖泊沉积环境;汗敖包组岩性为浅灰绿色安山质凝灰岩、土灰色安山岩、墨绿色玄武安山岩以及青灰色、浅灰色、褐灰色石英安山岩等,属陆相裂隙式火山活动的产物;宝力高庙组广泛发育,主要岩性下部为灰绿、灰色、紫红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灰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含角砾安山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中部为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英安质凝灰岩-英安岩或流纹岩-流纹质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组成的韵律层,发育石英质砾岩、砂砾岩,或含砾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细砂岩等沉积夹层,上部为灰白、淡红色流纹岩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英安岩等,属陆相环境下的火山沉积夹河流相沉积,该组为区内多数银铅锌、铁铜矿的赋存层位。

研究区古生代地层之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中新生界地层隶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地层小区。中生代地层多呈喷发不整合覆盖于老的层位之上。区内由老至新出露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安山岩为主)、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岩(流纹岩为主)、宝格达乌拉组杂色碎屑岩等。

研究区岩浆岩十分发育,除了大面积出露的火山地层以外,还发育晚古生代侵入岩,多侵入于宝力高庙组或更老层位中,主要有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与地层的外接触带内常发育接触变质作用,形成规模不等的矽卡岩带或角岩(化)带。该期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显示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存在着钙碱性向碱性花岗岩过渡的地球化学性质,反映了后碰撞的大地构造背景;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显示为次铝质高钾碱钙性系列,碱度较强,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Ba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板内花岗岩形式的特征,该期碱性花岗岩为板内非造山大陆伸展环境,发育稀土矿化。研究区内的含矿岩石为肉红色碎裂岩化粗中粒碱性花岗岩,岩石多破碎或呈角砾状,普遍发育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黏土化,其内穿插大量石英脉,脉体多数宽约1 m,其中还发育大量晶洞,洞内有石英晶芽。区内稀土总量为5 150.80×10-6,其中,镧、铈、钕、钇的含量分别为971.07×10-6、1 859×10-6、1 065×10-6、497.70×10-6,该类元素含量总和约占稀土总量的85%。此外,研究区中酸性脉岩发育,展布方向(以NE、NW向为主,少数呈近EW向或SN向)严格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局部密集成群分布,规模相差较大。

研究区总体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有NE向、NNE向和NW向3组。其中,古生代构造形迹展布以NE向为主,与褶皱构造相伴生的NE向断裂,绝大部分为逆冲断层;中生代由早至晚,构造形迹展布方向由NE向逐渐向NNE向转变,多为中等角度的逆断层,构成了研究区的主体构造线方向;中生代末期产生的NNE向和NW向构造行迹则主要表现为高角度的正断层和平移断层,与前期NE向总体构造形迹明显不协调,多呈垂直或斜切状,干扰了NE向断裂构造。此外,大规模的N(N)E向隐伏断裂发育于中生代盆地边缘,其控制着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体发育NE向和NW向2组,为研究区多金属矿产的主要控矿构造。

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2.1 1∶5万航磁异常

研究区1∶5万航磁异常总体处于正磁背景区,航磁高低背景区NE向带状展布特征十分明显,与NE向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及区域重力异常展布特征极为吻合,不同程度上具有正负异常区带相间展布的特点。区内发育2个大规模的正磁异常区带,北带大致沿呼和哈德—阿敦布敦—阿都楚鲁一线与晚石炭世中酸性侵入岩出露范围相当,在该正磁异常带发现了希尔根高珠尔铁矿点、阿都楚鲁南银铅锌矿点、阿敦布敦南西银铅锌矿点和南东稀土矿点、呼和哈德一带5个银铅锌矿点、额尔登陶勒盖南铜矿点1处、银铅锌矿点1处;南带正磁异常区主要出露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晚石炭世花岗岩以及中—中酸性脉岩(岩株)等,该带发现了汗乌拉巴格西2处铁铅矿点和北西2处铜矿点、汗敖包南西银铅锌矿点等。在南北2条大的正磁异常之间,为一明显的负磁异常区,异常范围大致与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出露区一致,可以勾绘出隐伏岩体的边界。经过采用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进行异常查证,岩石磁化率为(50~200)×10-5SI,磁异常查证显示相当一部分异常值达2 000 nT左右,据此推断解译出NE向和NW向2组断裂以及多个隐伏花岗岩岩体,与异常地表地质特征一致,多呈岩株状,与上述地质异常、矿点的产出特征相吻合。

2.2 1∶1万激电中梯剖面异常

研究区垂直于NE向断裂带、化探异常带,与NW向断裂斜交,通过布设1∶1万激电中梯剖面进行异常查证,划分了3个极化率异常带,编号分别为J3-1、J3-2、J3-3(图2)。研究区极化率整体偏高,除了个别区域以外,极化率均在1.5%以上。

J3-1异常总体呈NE向沿呼和哈德—阿敦布敦一线分布,与NE向区域性断裂带展布基本一致,其规模和产状受断裂带控制作用明显。该异常在阿敦布敦西侧反映为中低阻高极化组合异常特征,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安山岩、流纹质岩,位于断层附近,表现为中低阻,异常形态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本研究在该异常区发现了4个银铅锌矿化点,矿致异常特征较为明显。在阿敦布敦一带反映为2个异常中心条带,极化率均在1.5%以上。阿敦布敦附近异常呈NE向,与Cu、Ag化探异常形态吻合较好。阿敦布敦南东异常与Ag、Zn异常形态吻合较好,发育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为矿致异常。在阿敦布敦和呼和哈德之间整体反映为中高阻高极化组合激电异常特征,该段地质条件复杂,位于NE向区域断裂带和NW向断层的交叉部位,同时处于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带上。激电异常与化探异常均有异常反映,为矿化异常引起。在呼和哈德附近整体反映为高阻高极化组合异常特征,出露地层以宝力高庙组安山岩、英安岩为主,电阻率较高。极化异常主要位于2条NE向断层之间,化探异常显示为Ag、Pb、Zn多金属异常,为矿化异常引起。

J3-2异常位于浩勒一带,极化率大于1.5%,地表出露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电阻率为中高阻,化探资料显示该段为Pb、Ag、Zn多金属异常,为矿化异常引起。

J3-3异常位于呼和哈德南侧约1 km处,与化探异常比较吻合,在异常外围发现了银铅锌矿化点,该异常应为Ag、Pb、Zn等金属矿化引起。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As、Bi、Pb、Sb、Ag、Mo含量大于克拉克值,形成区域性富集或高背景,而Cr、Co、Ni、Cu、Au、Sn含量低于地壳丰度,形成区域性贫乏或低背景,特别是Au,平均含量显著偏低,不足地壳丰度的1/6。Cr、Co、Ni的平均含量约为地壳的1/3,Hg平均含量约为地壳的1/5,Zn、Cd、W平均含量均接近地壳克拉克值。区内Mo、Cr、Cd、As、Sb、Bi、Ag、Pb呈极强分异特征,Bi的变异系数高达13.49。根据对区内元素背景值的综合分析,圈定了6个规模不等的化探综合异常(图1),异常形态呈卵形或椭圆形,从异常长轴展布方向来看,受NE向或NW向断裂构造控制,已发现铜矿化的异常呈NW向展布。

希尔根高珠尔综合异常元素以Pb、Zn、Ag为主,异常面积约1.5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Pb为150×10-6,Zn为197×10-6,Ag为1.36×10-6,As为400×10-6,出露层位为宝力高庙组安山岩、流纹岩等。巴彦霍布尔综合异常元素以Pb、Zn、Ag、Bi为主,异常面积约0.8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 Pb为 1 098×10-6,Zn为1 029×10-6,Ag为3.0×10-6,As为500×10-6,Bi为3×10-6,出露层位为宝力高庙组安山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等。阿都楚鲁综合异常元素以Ag、Pb、Zn、Cu、As为主,异常面积约16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Ag为2.2×10-6,Pb为470×10-6,Zn为1 324×10-6,Cu为116×10-6,As为200×10-6,Bi为20×10-6,出露层位为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流纹岩,晚石炭世正长花岗岩,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等。呼和哈德综合异常元素以Pb、Zn、Ag、As、Bi为主,异常面积约6.1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 Ag为 4.08×10-6,Pb 为175×10-6,Zn为387×10-6,As为750×10-6,Bi为8×10-6,出露地层为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流纹岩,晚石炭世正长花岗岩,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等。汗敖包综合异常元素以Pb、Zn、Cu、Ag为主,异常面积约11.9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Ag为22×10-6,Pb为623×10-6,Zn为4 032×10-6,Cu为295.5×10-6,As为454×10-6,Bi为3×10-6,出露地层为中下奥陶统多宝山组粉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生物碎屑灰岩、粉砂岩,上泥盆统汗乌拉巴格组砂岩、粉砂岩、板岩,下石炭统汗敖包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晚泥盆世花岗斑岩和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等。额尔登陶勒盖综合异常元素以 Cu、Pb、Zn、Ag、As为主,异常面积约 5.1 km2,元素含量最高值Cu为56×10-6,Pb为98×10-6,Ag为0.57×10-6,As为120×10-6,Bi为1.5×10-6、Au为26.4×10-9,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石英岩状砂岩、粉砂岩、结晶灰岩,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等。

3.2 1∶1万土壤剖面异常特征

本研究对阿都楚鲁、呼和哈德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了1∶1万土壤剖面测量查证。采样层位为C层,截取粒级为-4~+20目,分析项目为W、Mo、Bi、Sn、Cu、Pb、Zn、Cr、Co、Ni、Au、Ag、As、Hg、Sb、U、Be共17种元素。

阿都楚鲁一带布设的4条1∶1万土壤测量剖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元素含量最高值Pb为1 498×10-6,Zn为1 289×10-6,Au为9.09×10-6,Ag为4.14×10-6,W为110.3×10-6,Bi为69.1×10-6;北西侧 Ag、Pb、Zn、Cu、Mo、As等元素异常套合好;中部Ag、Pb、Zn、Au、Cu、Mo、As、Sb、Bi等元素异常套合好,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元素分带特征明显。经过异常查证,发现有查博嘎铜铅锌矿点、阿都楚鲁南东铜矿化体,各异常元素富集特征显著,为发育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的有利区域。

呼和哈德一带4条土壤剖面测量结果显示,主要异常元素为Ag、Pb、Zn,伴生元素为As、Sb,元素含量最高值Ag为6.28×10-6,Pb为339×10-6,Zn为539×10-6,As为398×10-6,Sb为31.76×10-6。该区发现有银铅锌矿点5处,稀土矿点1处,揭示了区内具有良好的银铅锌矿产找矿前景。

4 矿(化)体地质特征

本研究通过进行异常查证和揭露,圈出了3处矿化体。

阿都楚鲁南东铜铅锌矿化体所在区域主要出露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为陆相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普遍具有轻微的接触变质现象,局部强烈。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北东侧发育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侵入宝力高庙组,其余以浅成相的岩株、岩脉为主,有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石英二长岩脉、石英脉及闪长玢岩脉等。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较发育,两者组成了一个背斜呈NE—SW向延伸。区内次级裂隙较发育,为矿液运移、赋存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围岩蚀变明显,局部表现强烈,主要发生在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中。矿体沿NW向破碎带分布,总体构成了一个由NE—SW向转为NW向的弧形蚀变带,长2.5~3 km,宽约250 m,蚀变受断裂控制。已经控制的矿体长约300 m,宽2~3 m,以氧化矿石为主,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及铅华,含孔雀石矽卡岩及含孔雀石铁帽,原生矿物为黄铜矿化、铜蓝等,矿石品位Pb为0.87%,Zn为2.79%,Cu品位最高达8.23%。

呼和哈德银铅锌矿化体产出于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二、三中酸性火山岩中,控矿构造为NW向脆性断裂带,其中高角度断层倾向NE,具有正断层性质。该组断裂规模较大,宽达200 m,走向上延伸约2 km。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矿化体及蚀变带普遍发育蓝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经槽探揭露,连续2件刻槽样品(样长1 m)取样分析结果表明:w(Ag)为(79.4~111)×10-6,w(Pb)为0.47%~2.25%,w(Zn)为0.5%~4.11% ,伴生w(Au)为0.259×10-6。圈出的工业矿体长400 m,宽2 m,矿体高角度倾向SW,与控矿断裂构造大体一致。

额尔登陶勒盖铜铅锌银矿化体所在区域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和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普遍受轻微变质,岩性为变砂岩、板岩、凝灰质板岩及次生石英岩等。宝力高庙组为陆相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有凝灰岩、硬砂岩等。泥鳅河组和宝力高庙组呈断层接触,区域构造线方向为NE—SW向,断裂较发育,有正长岩脉贯入,矿区东西侧有闪长岩脉出露。区内围岩蚀变多发生于破碎带中,明显受断裂控制,蚀变及矿化主要发生于含砾玻屑晶屑凝灰岩中,沿破碎带凝灰岩发生了强烈褐铁矿化及绢云母化。孔雀石赋存于上述围岩蚀变带内,形成含孔雀石氧化带,一般呈NWW向分布,长80~100 m,宽2~3 m。经槽探工程揭露,圈出的工业矿体长150 m,宽20 m,呈NW向延伸,两端均被松散堆积物覆盖,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氧化物为孔雀石、铜蓝,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少量绿泥石、绢云母。矿石具有反应边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及裂隙充填构造,经取样分析,可知平均品位Ag为90.2×10-6、Pb为2.25%、Zn为0.19%、Cu为0.53%。

5 找矿方向

5.1 找矿模型

综合研究区地层、岩浆岩、构造特征以及物化探成果,本研究构建的综合找矿模型见表1。

5.2 找矿预测

根据表1,并参照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要求[16-19],在研究区圈定了3处找靶区(图1)。

呼和哈德—额尔登陶勒盖银铅锌铜及稀土金属找矿靶区(1#区)面积约10 km2,出露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细—中粒碎屑岩和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夹粗—细粒碎屑岩等。该区北西侧出露地层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南中部为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均侵入宝力高庙组,组内发育上述侵入体脉岩以及中基性脉岩等。区内地层中普遍发育接触变质作用,主要为长英质角岩、斑点状角岩以及角岩化带等,且发育近EW向及NW向2组脆性断裂构造,构造带规模大,且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地表褐铁矿化十分发育,常见于2组断裂的交叉部位。区内发育1∶5万正磁异常,1∶1万高磁剖面异常值约2 000 nT,且与地球化学异常相吻合。1∶5万土壤测量发育Cu、Pb、Zn、Ag单元素异常,其中有3处套合较好的化探异常,异常位于NW向与NE向断裂带的交叉部位,综合异常规模较大,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本研究在该区新发现的银铅锌矿(化)点多达8处,此外,在阿敦布敦新发现有1处稀土金属矿化点,该区极具寻找破碎蚀变型和热液型银铅锌铜及稀土矿床的潜力。

阿都楚鲁—汗敖包铜铅锌找矿靶区(2#区)面积约15 km2,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中—细粒碎屑岩、上泥盆统汗乌拉巴格组粗—细粒碎屑岩、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夹粗—细粒碎屑岩等,发育晚石炭世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中志留世正长花岗岩以及晚石炭世花岗斑岩、正长花岗岩、闪长岩等中酸性脉岩。上述侵入体与地层多呈侵入接触关系,外接触带多发育接触变质带,以角岩化带为主,部分地段形成矽卡岩带。该区已知有乌兰陶勒盖小型铜铅锌矿床,与NE向、NW向2组断裂密切相关,矿床赋存于2组断裂的交叉部位。区内发育1∶5万航磁正异常5处,异常值约2 000 nT,处于侵入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及正负磁异常的梯度带上。1∶5万土壤测量显示有3处Cu、Pb、Zn、Ag、As综合异常,位于多条NE向及NW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异常套合较好。该区已发现铜矿化点2处,铜铅锌矿化点1处,银铅锌矿化点3处和铁矿化点1处,具有寻找大—中型铜矿床的潜力。

希尔根高珠尔铁铅找矿靶区(3#区)出露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火山岩夹沉积岩组合,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石英岩状砂岩夹大理岩等),上泥盆统汗乌拉巴格组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主要发育晚石炭世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以及NE向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脉岩,发育NE向断裂构造,构成了NE向断裂束带。地表调查显示,发育强烈的褐铁矿化、硅化现象。1∶5万航磁正磁异常有2处,与地磁异常吻合。1∶5万化探综合异常显示该区北侧发育以Pb为主的Pb、Zn、Ag综合异常,东侧发育以Ag为主的Ag、Pb、Zn、综合异常,南部则发育多个以Ni、Cr、Co为主的综合化探异常。该区已发现铁矿化点1处,铁铅矿化点2处,银铅锌矿化点1处,此外,该区普遍发育有明显的铁染异常,上述已发现的铁矿点均位于其上游。综合以上异常特征,认为该区寻找铁矿及银铅矿的前景较好。

6 结论

(1)在内蒙古呼和哈德地区采用1∶5万磁法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合地质、遥感异常综合特征,并通过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1万土壤剖面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寻找银多金属矿产的效果明显。

(2)呼和哈德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为该区重要的含矿层,NW向与NE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处为多金属矿的有利成矿部位,矿床(点)总体呈NE向分布,矿体具有沿NW向断裂延伸的特点。

(3)铁帽及不同色调的矿石氧化带为该区最快捷有效的找矿标志。

(4)在呼和哈德地区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新发现了银多金属矿化点15处,找矿效果明显,该区大中型银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潜力较大。

猜你喜欢
高庙安山岩哈德
高庙文化与湘西地区文化自信
童心造就成功
海明威成名多亏了谁
莫哈德担任美宇航局常务副局长
西藏拿若铜矿床安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官屯油田安山岩油藏滚动评价探索
激发极化法寻找固体矿产的应用
内蒙古阿巴嘎旗宝力高庙组地层划分及年代探讨
高庙遗址高庙文化图案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神鸟造型的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