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珊,邓冰清,蒋祥林,张明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万州404000)
自1999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国家检验和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每年发布医师(助理)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成了检验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我教研室开展了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儿科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问题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组成问题链,教学活动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属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而非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将基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组成的问题链导入实验组教学活动中。
1.引入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的必要性。儿科学开课即引入未来行业准入的要求,医学生自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后,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试合格后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方能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儿科课程内容的改革。把既往儿科课程标准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进行对比,增补教学中没有的章节、减少大纲未涉及的内容,重新制定了儿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全面覆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1.儿科理论教学中问题链的导入。依据近年儿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设计问题链,在儿科学各个单元章节以问题的形式于课前布置预习或引领开课。学生每解开一个问题,就获得隐含于问题的知识,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强了学习兴趣,若执业资格考试中出现相似问题则可提高答题正确率。
2.儿科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问题链的导入。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先采用问题引领法导入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进行示教,然后学生进行演练、老师抽查,再师生一起点评讨论。同学们通过观察、点评别人,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操作更加规范。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死板、沉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2]。
3.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学生评价。考前进行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培训,如儿科课程相关习题训练、模拟考题精析、疑难解答。期末模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评价,严格执行考教分离,学生采用答题卡答题、读卡机阅卷打分,考试方法及过程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
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0个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组,共144人;其余8个班作为对照组,共494人。
实验组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问题链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录入Excel表,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638人参加期末考试,无缺考和作弊,实验组和对照组整体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将成绩60分以上列为合格、80分以上列为优生[3],实验班144人,>60分85人、合格率59.0%,>80分10人、优生率11.8%;对照班494人,>60分197人、合格率39.9%,>80分17人、优生率3.4%。两组样本经χ2检验:两组合格率比较 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优生率比较 P值为0.096,因样本量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儿科考试成绩按分数段比较
本教改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问题链导入儿科教学的应用研究,经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合格率比对,P=0.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显示,基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问题链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对提高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具可行性。问题链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习印象更为深刻、效率提高,还可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检索文献、归纳总结、口头表达、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些对医学生未来开展临床工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临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