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印飞
(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607)
因工作关系笔者此前多次考察和调研了甘肃省两当县大店沟金矿床。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井下现场实际调查、询问熟悉矿山井下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资料对比分析,形成以下认识,和大家交流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大店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两当县太阳寺村北偏西17km之大店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太阳寺乡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管辖。
地质详查证实了主矿带沿倾向、沿走向矿化延伸基本稳定。矿带东部79号勘探线至西部84号勘探线的3300米长度内,钻探在地表以下100m~200m范围内基本都见到了矿化,在中部1号勘探线的DDG07--015号孔中,在地表下355m处矿化依然延续稳定。走向方向上,钻孔与地表矿化情况基本一致,东部31号勘探线到47号勘探线,地表存在零星矿化,钻孔矿化减弱,东部65号勘探线以东,蚀变带减弱,金矿化趋于尖灭。
该区位于北秦岭纬向构造带西段,华北板块、扬子板块、特提斯古海洋板块(松潘地块)碰撞应力集中作用区(图1);祁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关子镇-李子园上元古-早古生代裂陷火山沉积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李坝-舒家坝裂陷盆地沉积带)的相邻地域的加里东褶皱带内;临夏-商丹大断裂(区内地段称为舒家坝-太阳寺断裂)的北部。多期的构造活动,极其复杂的构造体系,造成了区内极其发育的构造,为区内金元素的迁移、富集提供了通道与场所。
图1 大地构造位置图
大店沟金矿床受元家坪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所有金矿体均赋存于退色蚀变韧性剪切带内,矿体围岩与赋矿岩石岩性相同,为木其滩组第三岩性段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矿化与黄铁矿化石英脉关系密切,金品位与黄铁矿含量近似正相关。
矿床总体展布长度约3200m,宽度约40m~80m,延深约550m。地表出露的矿体有①-1号、②号、④-1号、④-2号、⑤-1号、⑤-2号、⑧号、⑨号及部分单工程矿体,其余均为盲矿体。
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多呈似层状、条带状等。矿体在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均具尖灭再现、彭大收缩现象,矿体(矿带)走向与韧性剪切带一致,总体产状为340°~350°∠70°~85°。主要矿体分布示意图见图2。
图2 大店沟金矿主要矿体分布示意图
核实圈定金矿体57条。矿床平均厚度2.28m,厚度变化系数75%;矿床平均品位3.00×10-6,品位变化系数102%。按长度大于500m、斜深大于300m,确定出主矿体四个为①-1、④-2、⑤-1、⑤-2。
按矿体工程控制程度,将矿体分为两类,一类为多工程控制矿体16条,另一类为单工程控制的矿体41条。按长度大于500m、斜深大于300m,确定出主矿体四条为①-1、④-2、⑤-1、⑤-2。在主矿体中,长度大于1000m的矿体有两个为①-1和⑤-1。
现对四个主矿体①-1、④-2、⑤-1、⑤-2的特征分述如下:
1.2.1 ①-1号矿体
①-1矿体展布于韧性剪切带中部,形态呈似层状,为本矿床的核心矿体,分布于32-41勘探线间,走向延伸1490m,倾向斜深467m,赋存标高1495m~1960m。总体产状335°-346°∠83°-88°。矿体在地表有37个探槽控制,中部有7层平硐及29个钻孔控制,深部有DDG07-015钻孔控制(揭穿点标高1544米),向深部未封边。矿体沿走向及倾向方向连续较好,局部存在无矿天窗和无矿段;东端与①-2矿体为尖灭再现关系,南侧为④-1、④-2号矿体,北侧为⑤-1、⑤-2、⑤-3号矿体,与其近于平等展布。
矿体品位一般在1.01-14.00×10-6之间变化,变化系数62.54%,平均品位2.80×10-6,厚度在0.44m~17.70m之间,变化系数102.28%,平均厚度为2.67m。
1.2.2 ④-2号矿体
④-2位于①-1矿体南侧,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于6-25勘探线之间,走向延伸644m,赋存标高1511m~1900m,控制斜深391m。总体产状332°~348°∠80°~87°。主要由2个探槽、9个钻孔和5层平硐控制。矿体下深部未封边控制,矿体分布于韧性剪切带偏中部,与西边的④-1呈尖灭再现关系,展布于④-1矿体向东的侧伏延伸方向。地表仅出露在TC18、TC2号槽中,1804及1750中段9-19号勘探线之间矿化不连续,1750及1700中段4-3号勘探线矿化不连续,该矿体规模中等。
矿体品位一般在1.01-9.50×10-6之间变化,变化系数62.59%,平均品位3.07×10-6,厚度在0.45m~9.00m之间,变化系数82.74%,平均厚度为2.27m。
1.2.3 ⑤-1号矿体
⑤-1号矿体位于①-1矿体北侧、剪切带内中部,形态呈似层状,分布于32-21勘探线之间,走向延伸1098m,赋存标高1466-1944m,倾向斜深480m。总体产状331°~352°∠75°~83°。主要由7个探槽、19个钻孔和5层平硐控制,矿体在6-8线向上与⑤-3呈尖灭再现,矿体向东与⑤-2呈尖灭再现关系,与⑤-2矿体总体向西南侧伏。
矿体在6-0线的1840、1804、1750、1700米四个中段断开,矿体深部未封边控制,该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品位一般在1.00-17.60×10-6之间变化,变化系数81.82%,平均品位3.47×10-6,厚度在0.20m~8.00m之间,变化系数80.86%,平均厚度为1.73m。
1.2.4 ⑤-2号矿体
⑤-2号矿体位于①-1矿体北侧、剪切带内中东部,形态呈似层状,分布于25-55勘探线之间,走向延伸609米,赋存标高1710~2038m,倾向斜深329m。总体产状332°~345°∠80°~87°。主要由11个探槽、5个钻孔和5层平硐控制。矿体向西与⑤-1呈尖灭再现关系,与⑤-1矿体总体向西南侧伏。矿体向东及深部未封边控制,该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品位一般在1.01-17.54×10-6之间变化,变化系数104.38%,平均品位3.26×10-6,厚度在0.64m~6.00m之间,变化系数65.21%,平均厚度为1.88米。
以上四个主矿体(①-1、④-2、⑤-1、⑤-2)的总矿石量为3905387吨,占矿床估算总矿石量的76.96%;金金属量为11438.37千克,占矿床总金属量的75.15%;四个主矿体平均品位2.93×10-6。
前期补充探矿和矿山生产阶段对矿体进行了加密控制,探矿效果非常显著,大幅度地提升了探明的与控制的资源储量的比例,331+332类资源量占比由原详查阶段的22.19%提高到本次核实的46.32%,对后期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储量物质基础和开采技术条件必需的地质资料。见表1。
表1 大店沟金矿床资源储量增减变化对照表[1]
从现有资料来看,矿床深部工程控制程度低,矿体深部未封边。因此,下一步应加强矿床深部的探矿工作,扩大找矿远景,增加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另外,单工程控制的矿体情况也比较多,对这类矿体的追索与控制也应该引起重视。
按照核实报告中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主矿体为第Ⅱ勘查类型,其余矿体定为第Ⅲ勘查类型。但是根据生产探矿和矿山开采对矿体的控制与揭露情况,发现矿体的连续性较差,即使用相应的工程网度,主矿体80m(走向)×80m(倾斜),其它矿体40m(走向)×40m(倾斜)的坑道控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探矿效果。也就是说目前的勘查工程间距,不论对主矿体还是其它矿体仍无法控制矿体的连续性。
据矿山开采统计的情况,40个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的矿块,有17个矿块因矿体尖灭或呈透镜状,而未达到设计高度。13个矿块因回采过程中矿房内出现断层构造,矿体出现错断或上下盘极不稳固而无法回采到设计高度,只有10个矿块达到设计高度。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矿块因矿体尖灭或错断等原因,出现矿块地质矿量远大于实际开采的矿量,矿量负变较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勘查类型偏高、工程间距偏大。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D中关于勘查工程间距有这样的表述,对第Ⅲ类型矿床,如果用对应的工程间距,无法探求相应控制程度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时,则只能边探边采,不宜进行勘探工作。
矿床勘查类型应随勘查进程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适时调整。
坑道中基本分析样不能用拣块法,应该用刻槽法;划分样品(布样)不合理,没有按岩性、矿石类型等来划分样段;样长不合理,不应该一律都定为1米的样长,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样长;矿体顶底板没有样品控制;刻槽样的样槽不清楚或根本找不到样槽,样槽不平整,规格达不到要求。
刻槽取样应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对坑道中含金石英脉及其两侧蚀变岩连续采取刻槽取样。样槽规格为10cm×5cm,样长一般为1.00m,根据岩性变化可调整样长,一般应介于0.50m~1.50m。采样前先平整基岩样面,清除杂物,采样中仔细收集样槽内的矿样,及时剔除样槽外的掉块。样品长度1.00m时的标准重量为14.05千克(矿石体重按2.81吨/m3计),实际样重与理论样重重量相对误差大于10%时,返工重采。样品均用新制白布标准样袋包装,杜绝散失或混染的可能。样品应及时进行标号、称重与登记。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完成,客观、准确、全面记录第一手地质资料。并应及时做好质量检查和综合整理。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可以参照表2的一些操作要求来开展。
表2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作业细则
矿山目前使用的工业指标是经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经济论征、方案对比后正式确定,并于2016年4月28日下发的《关于甘肃省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大店沟金矿工业指标的批复》。
大店沟金矿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为:
(1)边界品位:1.0×10-6;
(2)最低工业品位:1.7×10-6;
(3)矿床平均品位:2.5×10-6;
(4)最低可采厚度:0.8m;
(5)米·克/吨值:1.36;
(6)夹石剔除厚度:2.0m。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工业指标不完整,缺少“无矿段剔除长度”。
矿体圈定遵循以下原则[2]:
(1)单工程矿体的圈定必须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应从中予以圈出。但要注意的是对单工程中连续几个样的品位都在边界品位和最低品位之间的,只允许带入相当夹石剔除厚度以内的样品作为矿体计算,且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
(2)对于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的薄矿体和极薄矿体,可按米·克/吨值(或米百分值)圈定。
(3)矿体的连接和推断,必须是在编绘好地质图的基础上,先连接地质界线,再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采用直线,在充分掌握矿体地质规律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但无论哪种方法,其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两工程的平均见矿厚度。
(4)用传统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时,在平面、剖面图和投影图上外推圈矿的要求是:单工程见矿,相邻工程无矿,以相应资源/储量类型工程间距的1/2楔形外推(有限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相应资源/储量类型工程间距1/4楔形外推(无限外推);以米·克/吨值(或米百分值)圈定矿体边界,不外推。
使用沿脉坑道追索和控制矿体时,应该准确使用“无矿段剔除长度”圈矿。当样品平均品位连续低于边界品位,走向长度达到剔除要求时,亦应按工业指标规定上下对应或不对应的要求,单独圈出,视为非矿地段。
资源储量估算时严格按照规范划分块段,单个块段原则上以两剖面线间上、下两个工程控制的范围划分。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的结论对勘查工作所获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资源储量估算时矿体边部块段外推界线的确定,外推的矿体边界线作为外推块段边界线应注意楔形外推(尖推)与平推的区别。
原详查报告测定了25件小体重样,其测定结果矿石体重2.81t/m3。而核实报告测定了50件小体重样品(其结果2.91t/m3)并结合原详查结果,取平均矿石体重2.87t/m3应是合理可靠的。但矿山仍然使用矿石体重2.81t/m3的参数,是否合适?
资源储量估算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矿体或块段,用一种方法估算资源储量后,还应采用其他方法估算对比,以检验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大店沟金矿床探矿效果显著,探明的与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比高。矿床深部控制不足,探矿增储潜力较大。矿床勘查类型应随勘查进程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适时调整。刻槽采样方法有待改进。原始地质编录需要加强。矿体圈定应严格执行批复的矿床工业指标。资源储量估算时应注意参数的合理性与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