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
摘 要: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对其研究越发重要。基于国内学术界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首先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与路径两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研究做出详细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已有研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价值,并且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新时期农村基层治理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提出其未来发展与完善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农村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69
1 前言
“治理”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现代性所导致的复杂场景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中。20世纪末-21 世纪初期,“治理”理论开始在我国兴起,这一期间,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理论,并展开各种探索、研究,治理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农村作为国家权力与社会意志力互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使农村基层治理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不断变化、现代化发展的加速转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也越发被重视。
2 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现状
通过在知网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的检索,可以发现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通过对文献仔细的搜集和阅读,能够看出国内学术界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近年来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与路径上多有创新,这些研究成果都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点
由于农村基层治理现实的复杂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如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和乡镇政权等与农村基层治理相关的研究点,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2.1.1 村民自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并且实施以来,村民自治逐渐走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主流。
(1)传统的村民自治融入现代村民自治。
纵观我国历史的整体发展,古代的乡村文化中已经形成了关于村民自治的思想,它在长期实践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在维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学者郭德君提出,要主动挖掘出传统村民自治中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这种优秀文化和现代的村民自治的关联,使其有效衔接。
(2)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
协商治理,它是村民自治能够有效实现的选择之一。如章荣君提出,村民自治转型中的精英主政转变为协商治理,他认为,应当构建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机制,并且在村民自治的内容中,推进协商民主的实现。
王可园同样认可协商治理,它更加有利于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他曾提出,必须推动村民自治的重心从民主选举转移到协商治理,要在民主选举中更多得融入协商的元素,用协商来优化选举,重点发展民主选举之后的协商治理,促进村民自治的民主内涵,能够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深化。
2.1.2 乡村治理
1998 年一位华东师范大学的政治学者,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 “乡村治理”这一概念,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普遍由 “村民自治”转向了 “乡村治理”。有些学者对当下乡村治理方式和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1)乡村治理方式。
在农村治理研究方面,学者季丽新提出,中国特色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是对农村治理方式的变革方向,中国农村是能够实现民主协商的重要试验场所,就农村治理而言,重要的并不是理论层面地论证,而是公共权力会采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农村,即农村治理机制。
(2)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有一些学者指出,总体性治理是未来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如郎友兴认为,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治理逻辑的多元性、碎片化,这些会在多发、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治理的危机中体现,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总体性治理的思路。总体性治理是需要整合政府、市场与社会成员等多方面的力量,建立起多元的治理格局,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共同解决农村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总体性治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1.3 现代化
对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治理方式的创新如社区化治理,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
(1)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与城市具有相似性,社区化治理就成为未来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重要演进趋向。
据学者李增元与李洪强所言,社区化治理是农村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得必然选择。该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地方改革实践,提出社区化治理的方式是对以往片区化管理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是当代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实现创新的一种方向。
(2)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治理发展的价值特征与发展路径的认知并不清晰,所以,构建合适的农村治理体制机制与制度框架、优化基层治理的功能和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
2.1.4 法治化
学者周铁涛意识到,实现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是亟须突破的“瓶颈”,让国家法律融入农村治理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他直面村级组织推进农村法治化治理的困境,并據此选择政府主导与村域精英领衔有机结合的法治路径、治理权威培育和法律情感培养的具体解决方式。
学者彭澎也提出,法治化能改变传统的基层治理理念,将现代法治的思维、结构和制度凝聚到基层治理的整体框架中来,将法治的治理模式植入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他指出,基层治理法治化具有其独特的逻辑构成和结构范畴,只有深入挖掘基层治理法治化体系中的治理要素与法治元素,才能为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提供支撑路径。
2.1.5 乡镇政权
基层治理仍然离不开村级组织,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延伸的中介,而农村基层组织具有政治、经济、社会“三合一”的综合性质,对其重视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学者江燕意识到乡镇政权的改革在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中的重要性,她基于乡镇政权存废问题的争议,从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和改革的视野进行思考,对争议和探索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近年来关于乡镇政权改革方向的讨论忽略了乡镇政权对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农村基层治理中,乡镇政权不该被撤销,而应该加强和完善。
学者于建嵘同样肯定乡镇政权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的基石,然而在现实运转过程中,部分乡镇政府缺乏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
2.2 研究视角与路径
农村基层治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已有研究在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路径和视角上多有创新。
其一,基于理论视角。学者庞涓在合作治理理论基础上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和分析农村基层治理空间的重构问题。她认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格局是农村基层治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农村基层治理空间重构中包含的复杂因素和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直接或间接关乎农村基层治理的绩效。
其二,基于实证。学者郭丽兰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对该地区的考察与分析,她认为,对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和动力结构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开发利用传统政治资源等新的尝试也对全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其三,基于理论与实证结合。有学者提出,农村基层互动治理作为一种结合西方“互动治理”思想理论和中国农村自身实践发展而提出的新的治理范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3 农村基层治理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梳理能够看出,虽然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成果不多,但经过不断探索,也创造了很多价值。一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对村民自治、乡村治理和现代化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不仅指明现代化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对村民自治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在研究视角上,实证的应用较为丰富。
总体看来,国内学者大多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和分析展开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聚焦于现代化、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等研究点,认同外在政权与内在权威的协同治理观点,政府对农村基层的治理形式从控制型到自治型再到合作型,形成国家权力与乡村自治权力良性互动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作为可借鉴的文献素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但研究也存在缺憾,许多分析仍仅停留在问题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新时期农村基层治理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笔者认为,未来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与发展: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村民自治依然存在研究的空间,而乡村治理自其概念出现后,大多学者把研究重点由 “村民自治”转向了 “乡村治理”,近几年对村民自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少,对乡村治理的研究尽管呈上升趋势但成果不多,现代化是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和现代化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村民自治的现代化转型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值得研究。
其次,有些研究也提到了农村基层治理中乡镇政府与农村社会制度化的良性互动,也就是协同治理,但当下研究对治理的主体问题尚未理清。想要提高治理的效果,应当先明确治理主体,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了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所以这些都应作为治理主体。
最后,在研究视角与路径方面,由于农村基层治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难情况,既要运用理论分析治理在实践中的问题,又要多加尝试从单一视角向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且治理一定要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成效,所以今后的研究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运用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德君.村民自治的历史嬗变--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审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6).
[2]章荣君.从精英主政到协商治理:村民自治转型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 2015,(5).
[3]王可园.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J].行政论坛, 2017,(2).
[4]季丽新.中国特色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农村治理方式变革的基本方向[J]. 行政论坛, 2017,(2).
[5]郎友兴.走向总体性治理:村政的现状与乡村治理的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2).
[6]李增元,李洪强.片区化管理到社区化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创新[J].地方治理研究, 2017,(2).
[7]周铁涛.村级组织推进农村法治化治理的困境和路徑[J].人民政坛,2017,(3).
[8]彭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构成与结构范畴研究[J].政法论丛, 2017,(2).
[9]江燕.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中乡镇政权存废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6,(13).
[10]于建嵘.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J].国家治理,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