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泽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也采取各种措施,成立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应对就业难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就业工作很难推进。对此主要从学生日常管理,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等方面浅谈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就业工作的创新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41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高等教育渐渐从小众的“精英教育”跨越发展成为面向广大民众的“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就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加强日常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毕业生的日常管理是这项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1.1 强化学风建设,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日常工作,也是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从大三实习后进入大四,课程减少课余时间增多,学校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反而应加强管理。因为个别学生存在选修课没有按要求修满、课外学分不够等各种问题。所以大四上半年的学习很值得一抓。在保障大四课程的正常学习前提下,它还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这直接影响到最后能否取得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的问题。
1.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和锻炼也是提高就业率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此,学生工作者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3 實行毕业班签到制度,督促毕业生积极就业
为了确保毕业生的安全和更好督促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学校可以实行毕业生签到制度,一周签到2次。毕业生来办公室签到。辅导员可以将教育管理日常工作与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观念,摒弃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不良观念。毕业生来办公室签到主管辅导员会面对面与其进行交流,询问其就业方向,积极为其提供合适就业信息,同时,督促其先就业,再择业。专业任课教师由于对职业分类、行业发展等较为熟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1.4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毕业生服务意识、诚信意识
通过树立学生党员、班团干部的模范作用,利用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的积极表现,进行班级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在示范指引作用下,增强毕业生服务意识,鼓励毕业生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 采取多项措施,促使学生积极就业
2.1 成立就业工作领导组
学校成立就业工作领导组,校领导担任组长,安排监督各学院就业工作。学院建立就业工作小组,通过就业工作小组,发布来自就业网上的主要就业信息。制作公告栏,发布近期工作安排和重要信息,特殊信息要求各班班级干部通知到寝室,并通知到本人。
2.2 做细做精就业指导工作
将学生分类,保送的、考研的、双学位的、出国的、就业的;生活富裕的、生活贫困的;急于就业的、不想就业的;有贷款的、无贷款的;独生子女的、有兄弟姊妹的;能毕业的、不能确定能否毕业的;有学位证的、拿不到学位证的;学习成绩好的、中等的、差的;等等。根据分类,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家里的现状、父母对他毕业后的规划、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况;帮助寻找应对策略。从全体动员到寝室范围内的谈话,再到个人的谈话,直到一对一的谈话。为学生的出路寻求最好的办法。
2.3 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为毕业生做好推介工作。广泛征集用人信息,畅通各种就业渠道。学校动用多方力量,搜集招聘信息,积极联系单位给学生做宣讲,制作“就业信息公告栏”,及时向全校毕业生公布招聘信息,做到就业渠道畅通无阻。
2.4 因人而异,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对招聘信息,由院主管毕业班的辅导员老师先逐条分析,根据对方提出的要求,结合毕业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就业意向等因素,给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毕业生人选,使供需双方都能比较满意。
2.5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
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体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也使大学生创业有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宣讲国家政策,给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辅导帮助学生创业。
2.6 做好考研动员,缓解就业压力
在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辅导员针对每年毕业班的就业形势,对学生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规划好将来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升学考研就要提前选择报考学校、方向,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每年,学校可召开考研交流会及考研动员会。通过被录取的考研学生为下一届毕业生做好如何选择考研方向、考研学校等各方面的信息,为下一届毕业生考研奠定基础。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就业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学生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就业途径,开发新的就业创业体系。为国家高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曹蓉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5) : 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