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探析

2018-10-09 09:56王牧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时代核心素养教师

王牧云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新时代的时代特质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的核心素养也应跟紧时代步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素养、优秀的学科知识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和信息素养及数据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3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每个人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需求、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都在召唤新时代教师队伍随之提升核心素养,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存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由那些内核组成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朱永祥先生等认为尽管道德素养、信息素养、科研素养、反思性素养、教材素养等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新时期教师素养的某些特征,但在时刻变化的世界教师更应当具备学会学习、处理好与客观世界、他人和自我的关系的素养。郑金洲先生等也提出,未来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应该包括政治素养、能适应变革、把学习当作生活方式等。当务之急,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学者的研究和当下的优秀教师体现出的能力,可断定新时代教师至少应当具备如下核心素养。

1 坚定的理想信念素养

理想是生命的导向,信念是成功的动力。新时代人民教师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所教导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正如习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说的:“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就走出了培育优秀的学生的第一步。

(1)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教书育人,应当在教书的过程中育成投身祖国建设不懈奋斗的有志青年。而一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意避免和政治有关的元素,主观割裂教学内容中的学科知识和德育成分,导致教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而是为了提高分数。在这种导向下,学生的学习目的也随之简化为考取更高的分数。师生双方都忽视了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提高为人、为学的品格进而成长自己、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教学实践中,不仅一些理科课程上忽视理想信念的熏陶,甚至在语文、历史等文科课程中单纯讲授学科知识,淡化寓于学科知识中的价值观念。作为人民教师,应当挖掘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地理区域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或作为课外延伸拓展,或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探究,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党的热爱,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形成社会主义新时代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职业追求。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转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支撑教师发挥学识和本领的根本,是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最核心因素。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东西方思想、古今思想前所未有地不断碰撞交汇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师没能坚定理想信念,反而受到西方享乐主义、古代腐儒主义等观念影响,职业追求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缺乏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缺少内部动机和职业热情、缺失执着的信念和创造的激情等。具体表现诸如片面追求收入,课上不讲课下讲,对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常常责备学生,迷信体罚等。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师很难树立职业威信,发挥职业效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确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2 优秀的学科知识素养

作为学生当前阶段的知识引路人,教师应在具有丰富的通识知识的基础上,专精学科专业本体知识,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不断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入新知识,并使新知识不超过学生知识构成的最近发展区,确保能够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

2.1 系统的本体性知识素养和广博的通识性知识素养

教师应当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宏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关注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教学的受众是16~18岁的已经有了一定语文素养的青少年。为能够针对学情因材施教,高中语文教师的事学科知识体系应当在以文学素养为纲,并延伸至历史、地理等相关领域,以便帮助学生以横轴(区域位置)和纵轴(时间朝代)为线索整理不同文学作品、作者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有将作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环境因素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

2.2 创生意识

新时代教师在学科素养上与过往的最大区别应当是改变从前强迫学生进行接受式学习。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師生双方获取知识都较从前方便、迅捷,而其弊端是泛滥的信息使人眼花缭乱,使学习停留在浅表阶段。传统的以接受定论性知识为主的积累式学习以及快餐文化下的浅表化学习,均以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为目的,主要涉及知识符号表征层面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明显难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鉴于此,新时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树立创生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创业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课程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从本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从而超越学科限制,在学科之间建立关联、架设通道,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拓展相关知识,最终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自主生成情感,提升核心素养。

3 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集中表现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活动是灵魂碰撞、心灵相遇的精神活动,情感的变化、内心的体验 、价值的生成往往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这一活动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这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内化,也是教师本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对学科知识解读后与学生本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对学科知识认知的碰撞和融合。这表明教育效果的提高一定程度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情况,从而判断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包括全面教育技能素养包括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能力;对课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把控、评价能力;对教学行为的思考和调整能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分析引领能力等。以娴熟的专业技能素养为保障,因材施教,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3.1 能够营造舒适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学校教育的中心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课堂教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专业知识营造舒适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双方的认可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愉快、健康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舒适有活力的课堂不该是随意与随性的,而是要求教师深入把握教学内容、详细了解学情、合理确认教法基础上的水到渠成。这需要新时代教师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在课前设计课程架构,在课堂上正向主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2 以教育机智促成教育性理解

教育部颁布的各个学段《教师专业标准》皆在基本理念中确定“学生为本”,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显性层面的学校教育大部分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然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超越了理性主义的普适性规范。面对各有特征的学生,教师不应当产生对确定性和控制的迷恋,以严苛的管理规章将学生束缚在课桌前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以相同的方式处理不同学生身上体现的问题是违背忽视问题具体分析的措施。充分观察了解学生情况后,才能确定怎样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或给学生适当的刺激。新时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着力点应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需要尊重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育机智,从学生的言行中判断和分析其心理变化和真正需求,在多次的沟通、反思、交互作用后达成教育性理解,进而实现教育目的。

4 时代特征鲜明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

“信息素养”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G. Zurkowski在1974年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在日益普及的网络、不断革新的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通讯手段无限丰富着数据的形式与内容的新时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触手可及的各种知识、鱼龙混杂的纷繁信息的包围下,教师应当强化筛选、鉴别信息的能力,拓展知识传播的途径,进而形成敏锐的信息素养,促进优质教育服务共享。

4.1 收集整理和分析鉴别信息的素养

难以计数的信息正在通过越来越便捷的形式充实我们的生活。教师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信息,无疑会令教学内容更充实、课堂更具趣味。反之,如果被海量的信息冲淡主干内容,这些反而会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环节颠倒,影响教学成果。特别是一些故意扰人视听的信息,如果教师未能有效甄别,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新时代教师应当养成收集整理和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在耳濡目染中传递给学生,做到“教育他的目的,不是想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他,而是想教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去获取知识,教给他如何准确地估价知识的价值”,发挥信息时代的最大效力。

4.2 精准的数据定位和采集素养

数据定位和采集能力,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利用必要的数据采集工具或系统,在复杂的表格和图表中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并将其分类汇总,操作数据以支持合理的教学。通过准确采集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比对,纵向观察学生每次成绩波动可以发现学生进步与否,横向观察各班学生每道题的正答率可以分析班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正答率越高证明越多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反之亦然。新时代教师应当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重视从各个渠道收集学生数据,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永祥,沈佳乐.新时期教师素养及其养成[J].人民教育,2016,(16):1418.

[2]郑金洲,吕洪波.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J].人民教育,2016,(11):545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

[4]王景明,欧阳文珍.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江苏师范大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视角[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1114.

[5]康淑敏.基于學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8.

[6]孟燕平.试论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2):143152.

[7]耿文侠 ,冯春明.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分析[J].教育研究,2007,(2):8388.

[8][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32.

[9]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07):1419.

猜你喜欢
新时代核心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