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霞
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其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拓宽感恩教育途径,推进和加强小学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塑造性与模仿力均非常强。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充分了解与认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体而言,学校通过组织不同途径与渠道,对其实施感恩教育,例如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恩教育。各班级也可采取适当形式,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和讨论。在初级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其学着用感恩之心看待周边事物,并与人友好相处,在接受他人关怀之余,乐忠于帮助他人,并用温暖来回报他人,感化他人。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恩教育对其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增强其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通过感恩教育,能够使小学生的心灵充满爱,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协同家校合力,培养孩子感恩品德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要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所获得教育和形成的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孩子感恩意识缺失。因此,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学校通过多层面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养成学生的感恩品德。在家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子女懂得感恩。家长们就得注重让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家长也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事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心,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它给了孩子们一个效仿的对象,比如家长给自己的父母捶捶背,端一盆洗脸水、洗脚水都是可以的,在你做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看在眼里他都是记在心里的,当哪天他也这样做了之后,那么这种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开展感恩实践活动,促成学生感恩之行
1.课堂教学中重视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及时点拨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给予树》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感知、感激对老师、亲人的关爱培养之情,在授课的拓展练习当中,出示了关爱他人的名诗、佳句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使学生自愿参与“感恩”活动,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2.创设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在对小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應加强感恩教育渗透,为其创设温暖的感恩文化氛围,并在校园内部展开感恩教育活动。作为小学教师,则应将感恩教育渗透至日常教学活动中,并开展“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伙伴”“感恩陌生人”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充分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明确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并学会感恩他人。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适当拓宽感恩教育渠道
现如今,我国已经入信息化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感恩教育渠道。在网络平台下,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通过真诚互动,提升感恩教育实效,在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对其产生心灵感化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仅仅依靠理论教育是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的,因此应将感恩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际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文艺汇演、兴趣小组、朗诵大赛等,并将感恩教育内容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味感恩文化,并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我相信,生命因感恩而高尚,生命因感恩而精彩,生命因感恩而美好,让我们教会学生感恩。
[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郊小学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X【2017】GHB13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