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10-09 10:47康惠兰
甘肃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教学作用

康惠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103—0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要解决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的性质这一矛盾,在教学中就必须切实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动手操作,以动激趣,以趣促学,以学带练,化抽象为具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氛围

低年级学生好奇、喜新、好动,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就应通过摆、拼等学具操作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如,教学“凑10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实际操作的功能,使思维与动作相结合。

1. 摆一摆: 13个★怎样摆才让人不要数,一眼可看出有几个?

(1)★★★★★ ★★ (2)★★★★★★★★★★

★★★★★ ★ ★★★

然后比较摆法,得出相同点,先摆10。

2. 圈一圈,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几个?

▲▲▲▲▲

▲▲▲▲▲ 比较圈法,得出“先圈10”。

▲▲

通过摆、圈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出凑10计数规律的来源及作用。这种趣味性成为无形的凝聚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二、通过动手操作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是借助旧知而实现的,因此,只有组织学生围绕旧知进行操作,引导他们观察,巧妙铺垫,适时引导,才能使新知识不新,难点不难。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割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旧知识),这种“等积变形”的方法如能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产生明确的认识,便可成为一种学习策略,在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巧妙组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枯燥的教学活动转化为生动有趣、积极参与的有成果的认识活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代讲,寓教于乐,以乐载道,以思促学。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小猴最喜欢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大的饼,拿出1个平均切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猴王把第二块饼切成8块,给了猴乙2块。猴丙更贪心地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给猴丙3块。大家想一想,哪只猴子分得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设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自然会学得津津有味。接着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分别平均分成4块、8块、12块,再分别各取其中的1块、2块、3块,并涂上颜色,然后让他们观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以及直观图可得出:

……

最后直接观察得出:每个等式中的分子和分母都在变化,而分数大小不变。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认识。

四、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练、善于练,才能做到熟练和巧练。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应变着花样吸引学生,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

如,教学“倍的认识”后,可先采用“看一看”或“圈一圈”等形式进行基本练习,然后再“摆一摆”。

(1)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是○的6倍,△应摆几个?

(2)第一行再加一个○,这时△是○的几倍?

(3)△不变,○再加一个,这时△的个数是○的几倍?

然后追问:“△的个数不变始终都是12个,为什么每次△是○的几倍不一样?”实践证明,通过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和提高式和变式训练,学生学得主动灵活,不仅深化了对“倍”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动手操作可丰富学生的感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动为主线,穿针引线,贯穿于“教”、“学”、“练”各环节之中。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教学作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