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2018-10-09 07:41丁峻彪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荷叶学科核心

丁峻彪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热名词,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所学校课改的重要主题。那么怎样鉴定各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呢?西南大学的张良教授给出了一个简洁的答案——学科素养等于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呢?作者将就此问题展开思考。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改革的步伐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前行的。1978年,教育部提出了“双基”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有知识与技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为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快速投入国家的建设当中。2001年,“三维目标”的提出,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目标更丰富、更全面,更注重问题探究的过程和学生人格的培养。2014年以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热名词,三、六、十八的结构图式让广大教师从宏观上了解了核心素养的内涵。那么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西南大学的张良教授给出了一个简洁的答案,就是学科素养等于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我们先来谈谈“教学”这两个字。什么是“教”呢?教育家陶行知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怎样“学”呢?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学科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践行呢?

1.明确教师定位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场表演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我们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喧宾夺主。我们有责任对学习活动进行策划、确定目标。这个学习目标是多维度的,既要有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情感价值的提升;我们有责任有序地组织学习活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去做,时间怎样分配,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也有责任做一名智慧的引领者,告诉学生我们的学习方向,当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有所迷惑时,我们要及时出现,为他们带路,为他们指点迷津,我们甚至可以放下姿态,站在他们的角度,一起思考、一起合作、一起发现。

2.了解学生学情

研究学生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因为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然后制订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设计学生学习方式时,对于低学段我们可以尝试着开展“两两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所谓“两两合作”,是发生在同桌之间的一种互助学习形式,同桌之间可以围绕主题轻声讨论,也可相互检查作业,相互评价。到中高学段我们就可以逐渐建立小组机制,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明确分工合作,围绕主题探究,最后形成小组结论。我想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站到学习活动的中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深度对话文本

我们还要学会深入地进行文本研究,钻研文本的内涵,熟知文本的来龙去脉,了解文本的知识构建,甚至要了解关于文本的边缘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才能正确引领学生去实现学习目标。

4.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我们不仅要明确教师的地位,研究学生与文本,还要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我们要设计好问题,尽可能把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我们的语言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要能对每一个可预知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与判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评而有价。总之学生能表达的,教师就要做出倾听者的姿态;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师也要把话藏在心里而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因为让学生自己感悟远比教师说教更有效果。

我记得曾听过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教师在教学生感受荷叶美时,只是让学生朗读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然后直接告诉学生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美与颜色美。对美的认同是来自心灵的,这种感受单靠语言的传递对六七岁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共鸣,那么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审美呢?我认为在这个环节可加入美术的元素,让学生动手画一片“圆圆的”“绿绿的”的荷叶,让他们把这两个词进行一次格式转换,由语言文字变成图画。教师通过绘画把荷叶的美直观地呈现出来,拿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要求他们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画。学生会很自然地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是对两个词的又一次格式转换——让画转换成了语言文字。通过两次的格式转换,学生对荷叶美既有了感性的认知也有了理性的认知,这种认知是穿越视觉而直达心灵的。当学生再读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这句话时,眼前会浮现出 “圆圆的”“绿绿的”的荷叶;当学生看到荷塘中亭亭的荷叶,脑海中会涌现出一行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5.有序组织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成效的形式之一。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让这种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那么怎样操作呢?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作一场有目的的旅行,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牵着学生的手走一程,边走边告诉其怎样欣赏沿途的风景;然后让学生独自走完另一程;最后在目的地等着其来分享旅行的收获。在小学阶段,我们觉得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之前应该设置一个师生合作的范例,让学生明白在本堂课中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获取信息、发现新知,尤其是中低学段的教学课堂,教师的引领示范尤为重要。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例《9加几》的教学中,重点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数理,我们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棒合作探究进位加法的活动。如果教师不作引领示范,那么这个活动就会变成学生独自玩小棒的一场游戏。所以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合作,从9加几的进位算式中选择最基础的“9加2”进行演示,教师先一根一根数出9根并擺放好,然后由合作的学生摆出两根,最后思考:“有几种方法可以得出答案?”当然最直接的做法是一根一根数,一直数到11,到此教师的引领示范就结束了,接下来得由学生依照这种摆一摆、想一想的方式得出其他结论。这种先由教师引领再由学生合作探究的模式目的是抛砖引玉,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有章可循。

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应该遵循哪些规则呢?各个学段各个学科都会有相应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小组合作的共同点。其一,小组合作探究必须有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能够跳一跳就够得着;其二,小组合作必须分工明确,有组织者和中心发言人;其三,小组合作时应不干扰其他小组的学习,这点我们觉得特别重要。小组合作一般都会有一个讨论的过程,那么讨论是一个语言表述的过程,怎样做到专心讨论而不干扰他人呢?佐藤学教授告诉了我们一个好办法,讨论以咬耳朵的方法进行,轻轻说话。轻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以小组外的人听不到为标准,这也是我们建议小组以2~4人为宜的一个原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让学生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多进行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从而共同进步,实现团队共赢。有思想力不至于迷失方向,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探寻核心素养实施的途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荷叶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荷叶像什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荷叶圆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荷叶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