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 及其应对策略

2018-10-09 07:41余秋金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理性个性化阅读教学

余秋金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作者与读者思想的理性沟通与交流,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个性化阅读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被推进,成为教师阅读教学的一大法宝,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文章针对个性化阅读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不同于中低年级的阅读,其是一种应用性的精读,是读者在理解文章整体大意与思想感情的情况下,着重赏析细节,分析作者字、词、句的用意,形成自主的阅读感悟,以期将其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在这一情形下,个性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总结。教师可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差异中了解学生阅读需求,找寻学生的学习漏洞,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一、坚持教师主导形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衔接的节点,相较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个性化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兼具人文性与实用性,因此,其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备受教师青睐。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一味地追求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出现“误解”“错解”“无解”。这种失去教师主导的课堂,就容易出现教学逻辑混乱、教学目标未达成、学生学习能力无法提高等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基于课程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课程目标的完成是课堂的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的完美结束意味着学生已普遍理解文章,之后进行的个性化阅读就不会出现重大偏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在个性化阅读时常常只能读到表面,教师在这一环节也要注意引导,比如适当地提供作者写作的背景与阅读方法。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課文《林海》为例,这一课的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仅仅一个名字就能让作者老舍感到“亲切”与“舒服”。此处的关键点是:教师要告知学生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学生也无法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是必要的。

二、尊重阅读审美差异,创造良好阅读体验

学生的阅读审美差异是由学生的兴趣点、认知水平、生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造成的,也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独特的想法,这才符合个性化阅读的特点。但是教学时间、课程目标等因素的存在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了解所有学生的差异,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思路与内容无法得到指导。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体现的主要问题是效率,直接表现出来的是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有限。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

笔者给出的建议是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在尊重个性的情况下寻找共性,致力于解决个例的同时解决其他共同案例。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调查,分析出学生的阅读特点,再针对不同的类别给予不同的指导意见。此时的阅读体验就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在课本文章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课外的阅读就更容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有更大的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梯度,教师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才是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初衷。

“因材施教”是个性化阅读的一大教学理念。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文言文两则》,笔者认为这是教材最具新意的地方,其不仅做到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提前打下基础,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体裁来阅读,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创造了一种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鼓励学生表达情感,注重文本理性认知

个性化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考。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情感进行表达,这一情感是属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只有将想法表达出来,师生才能共同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学生在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是一个重新思考与感悟文本的过程。要想得到一个较成熟的想法,就需要一个理性思考的思路,这个思路的提供可以是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可以来源于教师当堂课的指导。事实上,对大部分普通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方法与阅读规律还是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只有进行了理性指导之后的个性化阅读才是有效率的。这种理性的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求教师在语文学习价值、作者创作意图、课堂逻辑设计方面有理性的思考,然后将这种理性贯穿于授课过程当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学习感悟就是理性的。

四、开展课堂情境创设,增加独特阅读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情境创设的运用应当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因此,方法的选择就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也应该灵活多变,而不是生搬硬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情境创设,是为了学生能对文本有更直观的感知,切不可因为胡乱地创设情境,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出现错位。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这首词为例,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解决两大问题,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可以结束诗词的学习了。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指导下,应该抓住细节的探究,以此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长相思》表达的情感是军旅过程中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那么作者是如何渲染这种情怀的呢?词中有一组对比,即“聒”与“无此声”的对比。首先作者将这种嘈杂的声音说成是思乡的声音,这里体现了一次思乡之情。接着作者做了一个假设,如果身处家乡就“无此声”,表明了自己此时若在家就可以安然入眠,通过身处关外才会听到这种嘈杂思乡之情,又一次渲染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单凭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的描述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自己思念家人的情景,当家人不在身边时,是否会失眠,每一声的动静是否就显得格外嘈杂。那么,这样联想下来,这种思乡之情怎么会不打动人呢?

五、结语

个性化阅读在追求个性中也强调共性,在追求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注重教师引导,在追求感性认识的同时提倡理性思考,绝不是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做到极致,而忽视它的对立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需求与教学要求之间找寻一个支点,保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平衡,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义民,董小玉.“个性化阅读”反思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54-57.

[2]李玉秀.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析[J].华夏教师,2017(11):65-66.

[3]刘 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J].才智,2015(32):150.

[4]沙小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7):238-239

猜你喜欢
理性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