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有狐,世上无“人”

2018-10-09 07:42
昆嵛 2018年2期
关键词:隐喻狐狸作家

今年夏天,我参加了牟平区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见到了区作协焦红军主席。我说,隐喻使作品深刻,我喜欢有隐喻的作品。焦主席说,下一期的《昆嵛》将刊发福山老作家王运兴的小说《林中有狐》,那是一篇有隐喻的作品,出刊后一定寄给你。

感谢焦主席的厚爱,也感谢作协办公室主任孙伟,给我邮寄了两次,我才收到2013年第4期的《昆嵛》。

我匆忙地直奔《林中有狐》,看完后,我就开始咂摸小说的味道,看着小说的题目发呆:林中有狐,嗯,世上无“人”。

小说向读者叙说了一名作家密林寻狐的故事,以寻狐开始,以看到画中的狐狸结尾,首尾呼应,但中间却扯到了别的事上去了,写了三个故事:王一鹤与两个女人的故事是第一个;没有名字的局长和有名有姓的女科员的故事是第二个;第三个是作家与欢儿和妻子、农场主与欢儿等人掺杂在一起的故事,这个比前面提及的两个故事要复杂得多,作家贯穿小说始终,当然更值得深思和回味。

小说在结尾前说:“作家的头开始有些晕,面前这张漂亮的白脸蛋笑得灿烂,然后在变化,渐渐狰狞起来。”现在我作为一个读者,我的头也开始有点晕。女人是水做的,狐狸是美丽的,怎么那些看起来那么美好的事物,在作家的眼里都变了形呢?还有,作家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在第三个故事中,作家是故事里的人物,但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里,却是与作家密林寻狐的目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故事组接在一起呢?

细细体味,这三个故事都是男人与女人的故事,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有心机也有陷阱。前面的两个故事,通过笔记本电脑这样一个“道具”镶嵌进了小说里,来拓展和丰富人间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小说里的人物无一幸免。甚至于连小说里的主人公作家自己也未能幸免:他本来是来密林寻狐的,他本来是要在笔记本电脑里写别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即“丑陋的人们”的故事的,但最后,把他自己也牵扯进去了——他的老婆也跟了别人了,而他自己,在小说的结尾差一点也做了“禽兽”。

唉,别说那些让人不痛快的事了。还是说狐吧。狐狸是美丽的,狐狸有过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小说的结尾,终于出现狐狸了,欢儿留下的图画里,有“一只火红火红的狐狸,多么英俊啊”,而当作家的眼睛离开图画时,又看到了“一只奔跑的狐狸,银白色的狐狸……”

但真正的狐狸并没有出现,狐狸只是一个隐喻,是作者笔下的一个讽喻现实世界的借用工具。在大自然生命物种的演进过程中,人类在某些时候着实扮演着武侠小说中“灭绝师太”的角色,一些动物灭绝了,一些动物濒临灭绝,还有一些动物麻木于它们日渐缩小的自由乐园。林中有狐,只是一种假想,这种假想体现为作者笔下的文字。就像网络上说“哥只是一个传说”一样,“狐”也只是一个传说。现实密林里的“狐”我们或许一生也未必能够目睹,但作者笔下的“狐”,我们却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火红火红的狐狸是英俊的,银白色的狐狸是奔跑着的——这不就是一直潜伏于我们内心的欲望吗?

我在讀完小说《林中有狐》之后的感想是“世上无‘人”,我这样说,并非是我脑子进水,非要讨世人的白眼,请听我把话说完:人生于世,无论好人坏人,老人孩子,无论外表光鲜,还是内心肮脏,行走于人生“江湖”,都戴着一顶“人”的帽子。我说“世上无‘人”的“人”,是指完美的人,真正意义的大写的“人”。看看《林中有狐》里一段又一段与所谓的“爱情”有关、与“欲望”有关的故事吧:

王一鹤“与前妻的感情还算可以”,“只是经不住吴小红美丽的诱惑”,“吴小红已另有新欢”,便又对王一鹤“设了圈套”——在内心欲望的驱使下,不断地朝着新的、自以为更美更好的目标迈进,为此而不顾廉耻,不择手段。

没有名字的局长和有名有姓的女科员,一个以权力猎取美色,一个以美色换取职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欲望的魔鬼,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来,用见不得光的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里,作品中有两句话说得意味深长:“这就是官场啊。”欢儿笑笑。“不光是官场,是人都差不多这样。”作家说。——作家说得很轻松,轻描淡写地,可我读着却心里堵得慌,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重量压迫着。

那个林场主“当初追求你老婆时,要你的心你都能给”,为此“还杀死一只狐狸”,但当他遇到了欢儿,坚强的心一下子就变得“柔软”了,为了欢儿又变得更加“坚强”,狠心地舍下了“那臭婆娘”。欢儿为夫报仇,由狐狸变成美女,勾引林场主,“他的家也破碎了,她这仇也算报了”。这样的因果相报,是不是在暗示着,人类对大自然及其所包含的一切生态的肆意破坏,也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一般地说,小说是写虚的,散文是写实的”,有人曾经这样告诉我。这篇小说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且不难发现,作者写“狐”的构想,是受到了异史氏等作家狐仙故事的启发,并也联系现实实有所指。

小说作为文学之一种,当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扬善鞭恶,弘扬正气,或者有所揭示,引人警醒。尽管在小说的结尾,“欢儿没言语,笑了笑,‘人啊”,但我还是从未曾完全泯灭的良心中看到了希望:在作家兽性发作之时,“猛然想起自己还是一个作家,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不由羞得满面通红”——人只有“日省三身”,修身养性,才能完成从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向具有一定道德高度的人的转变。

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真正完美的人性,但应当走在通向完美的路上——我想,这应当是作者通过这篇小说要告诉读者的。

猜你喜欢
隐喻狐狸作家
作家谈写作
爱的隐喻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我和我的“作家梦”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