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研究

2018-10-09 07:41王涛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唱法跨界声乐

王涛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提升,都对声乐艺术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跨界唱法的适时出现既为观众提供了更具感染力的视听盛宴,又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更加鲜活的元素,因此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研究,加强对培养更具多元化演唱技巧学生的重视,也就成为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跨界唱法的概述

简而言之,跨界唱法就是将美声和民族以及通俗这三种最常见的演唱形式结合起来,并将多种演唱技巧和风格进行整合,在不断创新的风格交替之中,冲破固有唱法之间的区别和限制,从而创作出更具包容和开放性的演唱方式,从而呈现出新颖的视听感觉。

当前在跨界唱法中,民族和通俗的结合唱法以及民族和美聲的结合唱法是比较常见的。其中在民族加通俗的演唱中,既有民族唱法中的高亢和清亮,又有通俗表演中的亲民和流行元素,是受到普通观众追捧最多的一种跨界唱法,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有费玉清和韩红。而在民族加美声的演唱中,歌手谭晶也是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她那独具一格的既有着现代化的流行,又包含着传统民族风格的演唱技巧深得观众喜爱,经她演绎的《九儿》和《妻子》都是精彩至极的优秀感人作品。

二、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基础训练

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做到熟练掌握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并将其综合运用到跨界唱法的表演中,为提升演唱的连贯性和感染力创造条件。在跨界唱法中,无论是美声和民族,还是通俗演唱,都离不开基本唱功训练中的发声和咬字能力,例如在美声演唱训练中,比较注重的是歌手声音的发出和胸腔共振,忽视了对咬字的要求。但是在民族唱法的训练中,强调的则是吐字必须连续顺畅,且声音要有穿透性,更为注重的是口腔周围腔体的共鸣。因此在跨界唱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状态,结合不同的唱法寻找更加合适的发声和共鸣方式。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本功,增加声音的流畅度和感染力,还需要对学生自然声区进行保护,为学生形成更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不断创新发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提高情感训练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演唱情感和声音运用技巧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作品感情内涵的理解,从而提升其自身的演唱感染效果,为获得听众更多的共鸣奠定基础。歌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歌手直抒胸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内涵,发挥出跨界唱法的创新色彩,就必须深化学生对不同唱法技巧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比如从舞台表现上来讲,美声演唱一般都是庄重典雅的形象,民族唱法是比较高亢亲和的,而通俗唱法的歌手则更具活泼和互动性。而无论这些舞台艺术形式有何不同,都需要歌手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在仔细分析作品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领悟和想象,将作品的内容通过生动的演唱展现给观众。因此歌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才能给观众呈现出更具冲击力的视听震撼。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跨界唱法的训练时,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和舞台技巧的训练,要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着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情感,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贴近歌曲的中心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魅力,为呈现出更高质量的跨界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强化呼吸训练

教师要做好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就需要强化学生的呼吸训练,提升学生在唱歌时控制呼吸的能力,从而实现效果更佳的演唱。我们知道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是无法像平常一样呼吸的,因此无论是在哪一种风格的演唱中,歌手都必须通过控制气息来减少演唱过程中的声嘶力竭和破音现象。尤其是对跨界唱法而言,歌手需要在不同的唱法之间进行转化,对气息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当前在声乐教学中,最常用的还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开展民族唱法和美声学习的前提。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并没有将提升学生的呼吸技巧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大都是片面地关注通俗唱法的学习。

因此要提高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应用的有效性,高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在不断强化学生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音色和音域的有效扩展,既要保证低音演唱时的质量,又要避免出现高音时的聒噪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闻花式呼吸或者蛤蟆气的气息控制技巧,并将其与普通的呼吸训练方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唱歌中正确呼吸技巧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提升声音的流畅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多样化演唱方法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任务中,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跨界唱法。学生只有做到对各种唱法的要求熟记于心,才能在结合自身演唱特色的同时创新出更加个性化的表演风格,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意境,从而实现跨界唱法的表演价值。

4.发展多元技巧

教师要加强对跨界唱法中多元化技巧和文化的充实,为声乐表演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更加鲜活的元素,也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开创更多途径。现阶段在国内的声乐艺术表演中,演唱风格的一致化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在央视的青歌赛中,就不难发现参赛选手的演唱风格和舞台表现是有着很大相似之处的,这种趋势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例如谭晶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就在歌曲的开头融入了藏族民歌的小调,通过三声温柔而又清远的“玛吉阿玛”,为观众呈现出了藏族高原天地辽阔的场面,从而更深刻地诠释了这首歌。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这时就可以将传统的民间声乐艺术融入教学实践和表演活动中,如通过对苏州评弹或者陕北信天游等各具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间小调进行再创作,充分发挥出它们在跨界唱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加多元化的声乐艺术提供丰富的资源,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的风格和领域艺术作品中获取更多的体验,进而实现对自身演唱能力的升华,加深对跨界唱法技巧和表现的感悟,并在将传统声乐艺术同个性化演唱风格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声乐表现和创新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加强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有着显著意义。在跨界唱法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借助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塑造学生个性化的唱法,在逐渐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唱法引入课堂学习中,为学生掌握多种唱法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声乐教学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领域和风格的唱法,并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锻炼自己的舞台把控能力,从而形成更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和舞台魅力。

2.推动声乐课程的多样化设置

加强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还对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推动声乐课程的多样化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声乐的传统教学中,经常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每个教师都有专门的课程,尽管很多教师在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后有能力去拓展新专业课程,学校往往也不会进行安排。但是将跨界唱法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之后,就有力地打破了这些专业之间的壁垒,体现了更加全面和多样的理论与技术内涵,对改变现行的单一化声乐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促使声乐教学更加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实现声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永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7):74.

[2]何巍厦.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唱法跨界声乐
跨界
跨界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