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珠宝之歌》来源于歌德文学著作《浮士德》,后古诺采用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创作歌剧《浮士德》,当时正处于法国第二国统治时期,当时的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热衷于外表的浮华,在整个金钱和贪图至上的思潮下人们思想变得混乱。歌剧《浮士德》就是对这一时代的真实写照。在剧中浮士德是一个出卖灵魂满足自欲的俗人,而玛格丽特则是剧中的女主人公角色当单纯向往爱情的她与奢靡生活发生碰撞下她的灵魂在诱惑中渐入混沌,古诺为玛格丽特的灵魂走向为脉络创作了《珠宝之歌》,同时客观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盛行对人们思想上的侵蚀。透过《浮士德》这一悲剧,古诺在人物刻画上对任何人都没有真爱,最终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珠宝之歌》是古诺在歌剧《浮士德》第三幕时对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灵魂受拜金主义侵蚀所唱的咏叹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玛格丽特灵魂上“净与浊”对峙下以较长的宣叙调来表达她的内心活动,第二部分为3/4拍圆舞曲式的咏叹调,华丽的旋律映衬着对拥有华丽珠宝的内心冲突。人物塑造偶的成功也因此《珠宝之歌》成为了具有独特艺术的优秀唱段。
当第二幕玛格丽特与浮士德相会后发展到第三幕珠宝之歌这个唱段时,作曲家古诺采用了高于“说”又平于“唱”的宣叙性来表达玛格丽特内心。由于法国人对本土语言的民族感,宣叙调的使用加强歌词内容的感染力。发挥出声乐艺术的魅力。如谱例一:
谱例一
在《珠宝之歌》的开始“那位先生即温和又很果断,他一定是贵人”就明显的凸显了玛格丽特对爱情渴望的天真、青涩的性格特征,从f到pp是演唱处理由强烈的爱慕到爱慕下温柔的表达。“愿上帝保佑早些见到你”一直流露着渴望爱情的讯息。
如谱例二:“那是什么?一个贵重的珠宝首饰箱”是玛格丽特人物多重塑造的第二个性格特点的开端,因这一箱漂亮珠宝引发的玛格丽特虚荣爱美之心。这也是宣叙调的特点,通过旋律与声乐演唱的结合能完美诠释玛格丽特内心波动,也是玛格丽特从内心“真美”到“丑美”的过渡期。
谱例二
以圆舞曲速度3/4拍起,是这首歌最华彩的咏叹调部分,以颤音与上行音阶的花腔部分是这首《珠宝之歌》最为特有的旋律特征,形象的描绘了少女戴上珠宝后的欣喜若狂,并表露出玛格丽特简单又率真的性格特征。如谱例三:
谱例三
花腔的表现形态颤音以tr标记,是《珠宝之歌》旋律的独特之处也是最为华彩之处,共出现三次是咏叹调开始与结尾重要表现形式,突显了唱段辉煌的高唱部分以及灵巧的带动着声线来刻画玛格丽特在镜子与珠宝面前自我迷失下的欣喜神态,灵巧声线中勾勒出了年轻的女主人公不经诱惑下的神情,可谓是“声动神起”是声线与神态的完美切合。
而花腔中的音阶上行在唱段中的咏叹调部分出现六次,使《珠宝之歌》注入了灵活又富有弹力元素。此种旋律特征更是发挥着女高音演唱的能力。如谱例四:
连续上行音阶对女高音的演唱能力要求很高不仅仅是呼吸的连贯更是声线的灵巧性,使跨度很大的音区统一音色。花腔唱法更能契合镜中玛格丽特如公主般高贵气质,更是作品的完美诠释。
谱例四
古诺的《珠宝之歌》在旋律和写作上体现了不同以往的惊人天赋。声乐上宣叙调的运用与咏叹调花腔技巧的结合,使作品不仅华丽而且富有灵巧,从而细腻的刻画了玛格丽特的真性情。在玛格丽特的面对爱情的青涩单纯性格,到面对诱惑时内心波动及一步步虚荣的升华,是音乐与情节的完美结合,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波动的脉络形成一条主线,此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声乐学习者进一步研究分析的不朽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