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建军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为深入了解当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状况,激发其干事创业动力,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全国二十余个省级党校及部分地市级党校共发放问卷3468份,回收有效问卷3007份,有效回收率86.7%。此次问卷调查,实现了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现状的评估研究,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当前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所思所想,也有助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上更好地把握党员干部群体发展现状,更全面了解当前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进程中的工作压力、干事创业内动力、对薪酬激励机制认知以及离职意愿情况等,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1.抗压能力描述。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5.8%的受调查者认为相比十八大以前,目前工作压力增大,只有8.87%的党员干部不认为工作压力增大。从绩效考核满意度与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情况看,对绩效考核较为满意的党员干部普遍认为工作压力显著增大。从年龄分布群体看,20—35岁党员干部中有78.49%的人认为工作压力增大,35—50岁、50岁以上群体中认为压力增大的比重分别占86.40%、82.89%,反映出35—50岁这一年龄段党员干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最大。从不同学历比较看,学历越高认为压力增大的人数比重越小,本科以下学历人群认为压力增大的比重较大,占到了87.86%。从不同职务级别看,全国呈现出两低一高的态势,即相比较而言,厅级干部与科级及以下干部分别有79.4%和80.5%受调查者认为压力增大,但处级干部则显示有86.9%以上的人认为压力显著增加。从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产生的压力源看,此次受问卷调查的党员干部认为监督使人产生压力的总体比重为59.41%,其中35—50岁干部群体是认为监督产生压力比重最大的,其次是50岁及以上干部群体,最后是20—35岁的干部群体。
2.干事创业内动力。主要调查党员干部能否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和提出新方式新思路等。受问卷调查的党员干部中认为工作主动性较强的比重为84.78%,主动性较差的比重为6.94%。调查结果还显示,学历、部门类型等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影响并不明显。从绩效考核看,对绩效考核满意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属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是发展程度比较滞后的地区,工作主动性都更强。从年龄分布看,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主动性较强的党员干部年龄为50岁以上的群体,比重为88.16%,其次是35—50岁群体的党员干部,总体占比为85.66%,最后是年龄为20—35岁群体的党员干部,总体占比为81.69%,这一结果也说明工作主动性随个人年龄的增长和绩效考核对其价值认同度的提高而相对提升。
3.薪酬激励机制认知。根据不同年龄群体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群体不满意目前薪资状况,其中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数据更为明显。从问卷调查的党员干部年龄分布看,20—35岁群体认为“薪资比应得的少”和“离应得的差得远”占到70.1%,35—50岁群体占到74.1%,50岁以上群体占到67.8%。从不同学历比较看,调查显示,具有研究生学历党员干部群体对工作报酬满意及以上人群占比为23.5%,大学学历党员干部群体对工作报酬满意及以上人群占比位28.9%。从不同职务级别看,对工作报酬觉得刚好合适的党员干部中,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占比为29.8%,而厅级和处级占比分别为22.5%和18.7%;对工作报酬觉得“离应得的差得远”党员干部中,厅级占比为29.7%,处级占比为19.2%,科级及以下占比为13.4%,总体上看满意度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4.单位和工作离职意愿。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体更偏向于留在目前的单位和工作。从调查来看,“不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和工作”占到66%,50岁以上者达到78%。调查数据还显示学历高的党员干部群体离职意愿略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干部群体离职意愿近10%;大学学历党员干部群体离职意愿占比近7%;大学以下学历党员干部群体有离职意愿的只有4%,各省之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根据不同职务级别党员干部群体离职意愿数据调查显示,厅级党员干部对单位和工作归属感要明显高于处级和科级及以下。调查发现,“不想离开目前单位和工作”的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占比为51%,处级党员干部占比为75%,而厅级党员干部占比达到84%。问卷调查中,党员干部总体上对目前单位和工作的满意比例超过50%,绝大多数受问卷调查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单位相关激励机制有关,直接影响了党员干部群体干事创业的整体积极性。
1.工作面临多重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工作存在压力成为常态,不同层级党员干部面临的压力源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并在年龄、职务和学历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的压力型特征,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从问卷调查看,对绩效满意的党员干部普遍认为压力增大,面临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克服本领恐慌的压力。年轻的党员干部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更为脆弱,遵守工作规范求稳怕乱的思想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压力更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思路与中央精神对标、与基层实际对接有不少差距,面对愈加复杂的利益纠葛、职能转变与权责不等的失衡,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欠缺造成他们的工作压力也更大,工作疲劳感趋强。从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产生压力看,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社会媒体的聚焦解读、监督评判使一些党员干部也普遍面临更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2.党员干部干事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知增强也带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和激情。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程中,更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干事创业。调查结果表明,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不能缺少利益动力,个人仕途晋升空间、家庭生活需要等在干事创业动力源里不可或缺,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问卷调查还显示,组织关怀和工作环境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多数党员干部愿意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组织对干部的关怀有温度,更能激发奉献精神,对单位归属感强及价值认同感强的党员干部,都具有较强干事动力。
3.渴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和需求的动机及认同感决定了干事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问卷调查中,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他们的工作任务和难度与他们的职务晋升及薪酬收入相比,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同时他们在岗位上对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事更具挑战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内容,均有着强烈愿望。其中,学历高的受调查者比学历低的受调查者对工作薪资满意度更低,说明高学历的党员干部群体对工作薪酬和自我价值实现要求更高。调查数据还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划分标准,中等收入水平的干部群体对薪酬收入和职务晋升不满意占比更高,约占到78.3%,原因在于中等收入的党员干部大多处于职业生涯上升阶段,更渴望自身的才能学识和工作业绩得到肯定,实现自我价值。
4.对未来有较高预期。问卷调查中,关于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评价,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域党员干部均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效超出预期。从对过去三年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评价看,东部发达省份的评价略高于全国,同时,不论是东部各省还是西部各省,党员干部对于未来三年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展望,评价“很好”的比例明显提升,总体评价比例达到了86.19%,明显高于对过去三年经济发展评价中“很好”的比例。从不同年龄党员干部群体看,20—35岁党员干部群体认为未来三年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很好”和“较好”达到86.6%,说明越是年轻干部群体对未来期望越大,迫切希望自我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对未来也更有抱负。从不同学历和不同职务级别干部群体来看,受教育程度高和职务级别高的党员干部群体,对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预期都相对较高,这与他们对国家和地区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更为深刻有着密切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提振精神,激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题组提出如下引导性对策建议。
1.坚定理想信念与明确责任担当结合。党员干部想干事强调的是事业心,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一是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化干部主题教育学习培训,提高政治意识,牢记宗旨意识,增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以理想信念的源动力激发创造力、催生战斗力、增强凝聚力;二是需要继续有计划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逐步清除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观念,消除困惑点、增加兴奋点,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不断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从政的重要职责,把工作岗位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把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征程上。
2.完善激励机制与保障职业尊严结合。首先,要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设计,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激励与保障。正视他们合理的个人利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工资待遇增长机制,建立健全稳定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要看到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群体预期诉求的不同和激励效应的差异,真正实现激励机制因地制宜,从而实现细致差异化激励,让薪酬最大限度反映干部的实绩,收入与他们的能力和职责匹配,使利益的“破”与“立”既是保证干事创业动力的有效选择,也能调动干部的发展驱动力和积极性,保障干事创业激情能够稳固持续。其次,要拓宽干部晋升选用渠道,力求更好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增强人岗匹配度,充分保障更多的干部有实现梦想的机会,用事业感召和激励他们,并享有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尊严,赋予他们与责任相符的权力,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关怀与鼓励。最后,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畅通基层党员干部成长和诉求渠道,重视他们的职业压力并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以提高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单位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并能奋发有为。
3.健全考核机制与优化政治生态结合。考核机制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动力的制度因素。首先,要努力创造适合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与政策环境,健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群体的差别化考核,优化干事创业的氛围,培养和激发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鼓励他们取得更大更好的政绩,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其次,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用好干部选拔“风向标”,有效体现考核的政治导向,科学规范地选拔任用各级干部,保证党员干部在履职担当中大胆创新勇于作为,从机制上压缩“为官不为”的土壤和空间;再次,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还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容忍失败”的氛围,允许“试错”,主动“纠错”,推动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让党员干部的职业发展有更为清晰的社会导向,想干事有舞台,干好了有位置,免除他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