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纯墨者的绿色情怀

2018-10-09 09:02胡静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荒漠化植树沙漠

| 文 · 本刊记者 胡静 实习记者 刘锦鑫

他曾是少年得志的IT业精英人才,他曾是年销售额几个亿的企业老板。然而他现在是一名全心全意绿化沙漠的志愿者;是一名绿色环境的倡导者;一个公益组织的领导者,一个植树人,一名社会学者,更是一名墨者。他的故事总会带给人特别的触动,让人敬佩不已。

因为公益植树,他先后被授予了“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北京市最美义工”“北京榜样”等称号,获得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首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生态英雄”等荣誉。现在有成千上万人认识他,知道他倾自己积蓄沙漠植树的事迹;有很多人赞扬他,赞扬他的无私奉献,这不仅源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发自于他作为一名墨者的情怀。

他就是廖理纯,一位不凡的植树人。

人生苦短,一定要活得流光溢彩

熟悉廖理纯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担任北京晨拓公司董事长,更是联想集团前任掌门人柳传志的得意门生。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商界精英选择了离开,弃商从文,在努力研究社会科学的同时,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廖理纯看来,能经营企业的人有很多,多他一个意义不大。用他的话来说,“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以能活到100岁来算,也不过3万多张台历。我今年53岁,如果按照平均寿命75岁来算,我大概还有8000多张台历,翻过这8000多张台历,我可能就不在这个世上了。想来想去,我要为后人留点什么,要干点别人不愿干的但十分有意义的事。人生苦短,一定要活得流光溢彩。”

多年前,中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和每年土地沙化的速度,让有着绿色情怀的廖理纯忧心忡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国际志愿者在恩格贝沙漠的义务植树活动,见证了昔日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恩格贝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也由20多年前的20毫米增加到现在的400多毫米,每每看到志愿者们通过沙漠植树带来的环境变化,廖理纯心中无不充满幸福和欣慰。

在欣慰的同时,国际志愿者在中国的努力深深地刺激了他。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原本应该国人自己去认真做的事,却被国际友人帮助我们做到了。“在中国土地上国际志愿者用 20 多年时间,在库布其沙漠中植出恩格贝这个绿洲,我作为中国人,有点受不了。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做得比他们更出色。”廖理纯从此决心毕生要走公益绿化之路。

于是廖理纯从公司管理中脱身,拿出多年的积蓄,购置树苗、植树工具,毅然地扛起了沙漠义务植树志愿者的大旗。2011年,他个人出资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建立了第一个绿化基地。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200多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是京津主要风沙源之一。在这里植树固沙,可以阻挡飘向北京的沙尘暴。

从此,每一年4月下旬到11月的中旬的每一个周末,廖理纯都会亲自带队组织志愿者到绿化基地去植树,甚至有时一周两队。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还是保障者,更是建设者。自己动手,建隔离围栏、松土、挖沟、打垄,廖理纯的双手已经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平锹、尖锹,在他手中运用自如;育种、幼苗杯栽、大苗移杯入坑,搞科研出身的廖理纯种树也像治学一样严谨。几年来,在他的引领下,已经有1.1万多人次的志愿者参加了绿化活动,投入资金上千万元人民币,育苗植树上百万株,每一年都会为1000亩沙地披上绿苗。今年,廖理纯又将第一基地的20万棵树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和牧民,以帮助当地的环境建设。

很多人不理解,如果只是为了种树,雇人种就可以了,何必又要找志愿者又要自己亲自上手呢?廖理纯坦言,志愿者种树无论从质量还是效率上,都要和专业种树的工人差好几个等级,有的志愿者可能连铁锹都没有用过。“我带大家去,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去感受中国荒漠化的严峻、了解绿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同时也希望每次活动所焕发的崇高精神,将在每一名志愿者的心里扎根,并且会辐射开来,将崇高的种子传播到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心中。”

建立心灵的绿洲

土地的荒漠化固然可怕,但更加可怕的是人心灵的荒漠化,这种心灵的荒漠化带来人们精神的残疾,使人不仅失去生存的意义还要祸及子孙。

而廖理纯最想做的就是带动人们对心灵荒漠化的认识,在绿化沙丘的同时绿化人们的心灵,这也是廖理纯的公益行为背后更深远的考量,而他最想做的正是治疗人们心灵的荒漠化,建立起心灵的绿洲。

“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执着坚守,把绿化沙地的理念渗透到植树封沙的志愿者团队,在绿化沙丘的同时也绿化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后代过得更好。”廖理纯说。

因此除了周末带领志愿者去基地植树,而平日里读书写作,笔耕不辍,著书育人,成为了廖理纯当下的生活状态。

如果给廖理纯再贴上另外一张标签,那便是社会学者。他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坚持完成他每年出版一本书的目标。廖理纯不仅深谙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农学及国力理论,而且对医学、兵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写40本书。

2005年,廖理纯出版了第一本书《何以无所畏惧》,讲他眼中的中华精神。之后,《强国之路》《兴农论》《国力方程》《佛旨正源》《经济学辨析》《当今经济解决之道》《党外人士看党的伟大》《日本新论》《对抗荒漠化》《哲学的根本——存在》等书相继出版,如今已完成了10余部作品。

写书跟种树一样,同是廖理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透过书名可以看出,关注社会、体察民生、忧国忧民,在廖理纯的信念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每个人都应守好自己的本分,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廖理纯说,他要做的,是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呼唤志愿精神,唤醒国人心中的无私和善良。

自从他发起“植树沙漠,绿化祖国,绿化心灵”活动以来,与其说廖理纯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更确切地说,他是爱上了那一棵棵每天成长的树苗。每棵树都是他的孩子,每当他带领志愿者参观基地上慢慢长高的小树苗时,那种喜悦之情,就像父亲看着茁壮成长的孩子一般。他爱自己洒下汗水背后长出的一片片新绿的沙地;他仿佛看到了他的有生之年,自己走过的沙漠成为一片绿洲,成为一片风景;他仿佛看到了每个参与沙漠植树活动志愿者的心灵变化;他点燃着每个志愿者心中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火苗;他想通过志愿植树扶正社会世俗带来的信仰危机,净化人们利欲熏烤的心灵;他给志愿者们讲道德的境界,不仅要守道德,讲公德,还要追寻道德的更高境界。他不仅要把春天带给沙漠,更要把春天带进人们的心灵。

对外经贸大学赠书

“我希望呼唤每个人心中的志愿精神与正能量。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奔赴远方修复生态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巨大精神磁场。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志愿绿化,提供了一个共振的平台,使一种纯净的精神得到升华。”

摩顶放踵 以利天下

很多人说,廖理纯这个人很特别。他不仅关心沙漠里树要怎么种才能活,更关注中国人的精神和情怀。

廖理纯说,这源于自己作为一名墨者的情怀。

作为尊崇墨子之道的墨者,廖理纯认为志愿精神就是墨子提倡的“大义”之体现。墨子为了行“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公义,一生之中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公卿之门,不计得失,不惜生死,丝毫不为利禄所动。

“天下之害”的根源正是在于原本同根生的人们彼此之间的“不相爱”,人们只爱自己,不爱他人,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对于天下之公利,更可谓是毫不顾及,正是缺乏了人们之间原本存在的爱,才导致了社会中的种种乱象。

清华大学演讲

北京市委党校演讲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正是以整体利益为努力目标的义举,廖理纯向墨子一样倡导大家,一定要做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行为,尽管这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带来损失,甚至会有自我的牺牲,但这样的行为就是“义”。人们彼此应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觉追求,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多财富,努力增进他人的幸福和利益。

有很多人也在质疑他到底做这项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名?面对社会上这样的疑问,廖理纯总会回答道,人还可以为了梦想、信仰去不计代价地努力。如墨子一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不计个人得失。“我希望通过自己对墨学传统文化的精华宣传和众多志愿者们一起呼唤志愿精神,唤醒国人心中的无私和善良,让国人更多地从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引导更多的人为国家作奉献,为国家搭建起一座大义、相爱、和合的桥梁,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廖理纯说,未来树还要继续种,林还要继续护。全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全国人民每人每年只要种活一棵树,只要60年,荒漠化土地就会消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守住每一寸土地,让更多的沙漠变成绿水青山,把曾经的沙漠恢复成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鸟语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猜你喜欢
荒漠化植树沙漠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植树鸟的来信
走进沙漠
穿越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