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静
摘 要 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为主的“综合与实践”该如何处理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和课堂内探究的关系? 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以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的教学案例为载体,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发现;论证;表达
中图分类号:G305,TE321,Q34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251-01
一、内容解析
“制作视力表”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题,综合与实践课题的开设是本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回顾展示,视频(探究掠影),展示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过程。本环节设计了“回顾”与“展示”两个活动,视频“探究掠影”回放课前自主探究的历程:
1.收集材料:生活中有哪些类型的视力表?
2.原理探索:视力与物理凸透镜成像,生物学近视眼的矫正等有何关系?
3.问题聚焦:(1)视力表中蕴含着哪些数学知识?(2)如何认识视力?(3)视力表的制作方案?
【设计意图】1.视频画面隐含对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过程性”评价。
2.视频过程体现了问题探究过程:“问题背景”、“提出问题”、“问题聚焦”、“问题探究”,片头视频既是自主活动的总结,又是课堂深化探究的开始。
【第二环节】小组汇报
课前“问题聚焦”提出了很多问题,促成全班分成4个小组:材料收集小组,生物、物理原理探索小组,测量操作小组,小小制作家小组。课内小组代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汇报:
(1)生活中有哪些视力表?
(2)几何画板演示眼睛成像大小的成因,本环节展示一个组对“人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专题探究——“1视角”。
【设计意图】跨学科的课题,需要为全班学生普及相关基础知识,探究活动是自主的,也是多元的,有的小组从测试中不仅提出了问题,对“视力”的理解方式有多种,他们有从物理成像原理理解的,也有从生物机理的视角理解。现在会自然思考:用数学方式如何理解视力?本环节通过梳理学生已有探究基础,为本节深化探究提供问题基础。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视力再认识)
1.“游戏”活动引发数学问题,围绕着“视力”是“E”的高度与它到眼睛的水平距离的比这一核心知识展开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体验”、“问题发现”、“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总結”的环节进行探究。
玩游戏:我很“美”,初步感受视力与字的大小距离有关,
游戏规则:两人相距一定距离,一人手执一张纸,上面写有一个字,另一个同学认这个字。第一次活动小字变大字,第二次活动远距变近距。
2.提出问题,在“远处能看见大美,小美只能近处才能看见”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视力不变的情况下,“E”的高度与测试距离有何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度量、画图、剪拼等多种操作活动寻找解决办法。
4.探究思路,用数据说理、用数学模型解释;从“我很……”游戏活动中经验积累,提炼出了数学模型。
5.教师点拨、评价。
【设计意图】1.“视力相同的情况下,字的大小与眼睛到字的水平距离存在着一种关系”,为进一步认识视力积累生活经验;
2.通过探究、数学建模活动,体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3.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作理性思考。
【第四环节】设计方案
1.问题情境。某某同學用5米的标准视力表,第一排都看不清,他只能在3.5米才能看见第一排中“E”(也就是说5米视力表测试他的视力是没用的)。他十分想用一张视力表来了解自己的视力,你能帮助他吗?
2.设计要求。为无法用5米标准视力表的同学制作视力表的设计方案。
3.小组合作交流。
4.方案评价交流(对比各自方案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该环节体现了方案设计活动的原则,方案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任务要明确,分工要具体,对方案要评价它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局限性,通过活动学生感悟了方案设计过程和方法。
【第五环节】教学思考
《制作视力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实现“活动的统一”:课外自主探究活动和课内深化探究活动的统一;生活实践与理性推理的认知活动统一。
游戏充满了寓意和想象,测量与操作让问题直现,理性推理更严谨。
《制作视力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的核心素养理念的最好平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常态实施[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版),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