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艳
北京市医改办综合处处长隆学文在日前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完善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管理,引导患者科学有序就医,北京市属医院整体预约挂号率已从2012年的52.2%提高至2017年的86.2%。
据隆学文介绍,北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上线,目前预约挂号渠道主要包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114平台)、京医通平台、诊间预约、社区预约转诊、医院官方网站和手机app、自助机、微信、支付宝、现场预约等。
其中,114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上线。一是支持多渠道预约方式。2011年平台上线初期,支持114电话预约及网站预约。北京联通为114语音挂号提供了近400个坐席,由话务员通过接听电话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自2014年起,又实现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预约挂号。 二是支持30分钟时段精准预约。目前正在根据医院需求逐步开通30分钟精准分时预约功能。据了解,截至2018年5月底,114平台已接入北京全部二级以上医院149家,累计的注册用户量达1660万;平台已累计挂出号源4500余万,其中2017年挂出号源约700万,2017年114预约挂号热线呼叫量超过1000万次,通过114热线预约挂号数量达到278.8万个,占比为40.3%。其中60岁以上老人通过语音挂号比例达到55%。电话语音挂号由于其便捷性及可交互性在广大患者,特别是不熟悉互联网的6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114平台不仅为北京患者提供服务,也有大量外地患者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到北京挂号就医的愿望。
“北京通·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于2016年开发建成,联网的市属医院号源跨院共享。该平台实现了全流程医疗服务,患者手持一张“北京通·京医通”卡或北京医保卡,就可以在联网市属医院范围内轻松实現预约挂号、取号、就诊、缴费、检查结果打印、取药、大型检查预约等全流程医疗服务。通过“北京通·京医通”在市属医院的统一应用,患者在市属医院享有了标准化的便捷挂号服务,更易熟悉预约挂号流程,方便就诊。“北京通·京医通”平台还能提供精准时段服务,市属医院推行了精确到30分钟的预约制,提高了预约诊疗时间段的精准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该平台共发放“北京通·京医通”卡935.73万张。通过“北京通·京医通”平台,手机微信和自助机累计完成挂号2536万人次,平台日最高挂号量7.5万人次。 “京医通”关注人数已突破500万,平台发布的70%左右的文章都超过了10万+的阅读量。京医通支持微信支付,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京医通自助机等方式进行就医费用的支付。
除上述两个预约平台之外,北京市还推出了其他预约方式。一是开展诊间预约。接诊医生对需要复诊的患者,为其预约下次就诊号源;对需要本科室上级医师诊治、需到相关专业科室就诊或者需要会诊的,为其预约相应就诊号源。推出知名专家团队层级预约就诊。知名专家团队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转诊指征,在工作站为患者预约知名专家门诊。二是开展社区转诊。部分医院建立了双向预约转诊信息平台,社区全科医生在平台可直接申请预约转诊。三是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和手机app、自助机、微信、支付宝、窗口等方式预约挂号。
隆学文介绍,自实施预约挂号以来,北京预约挂号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基本满足了本地居民和外地患者的就诊需求,大医院排队挂号的人群减少,门诊大厅秩序得到改善,周边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群众对就医体验的满意度提升。市属医院整体预约挂号率已从2012年的52.2%提高至2017年的86.2%。
隆学文介绍,目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仍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并直接挂专家号。下一步,北京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完善预约挂号管理,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促进分级诊疗的作用。一是推广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预约平台。社区全科医生为患者优先预约大医院号源,促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下沉基层。二是保障基层转诊号源。2018年度医改重点工作安排明确要求,要建立完善大医院优先接诊基层转诊病人机制,专家号优先提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实名制预约,医联体内基层通过家庭医生转诊挂号比例力争达到大医院挂号的20%,促进患者基层就诊,促进三级医院更多侧重住院服务和门诊转诊服务。三是推广知名专家团队层级预约。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诊的医生层级,把知名专家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疑难重症患者。四是积极发展专科医联体。建立强化专科医联体“机构-机构”、“医生-医生”的转诊通道和预约转诊机制,并通过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形式,使京外患者在当地就能解决就医需求。
进一步提高预约挂号等全流程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推动建立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出院结算等全流程医疗服务。推动“医院-社区”诊疗信息的双向共享。
进一步加强对患者预约就诊习惯的培养。尽管预约挂号形式多样,但有些患者仍习惯于现场窗口挂号。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患者使用以信息化为主的多种预约挂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