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锟
潍坊市市立医院肿瘤胸外科,山东潍坊 261023
在医学临床上,乳腺癌是一种生长在女性乳腺上的肿瘤,早期不会对患者造成致命危险,但会影响到女性乳房的正常生长[1]。如若未及早、及时采取治疗手段,癌细胞会在患者体内逐渐扩散,一旦脱离正常细胞,极易随着血液或淋巴扩散身体其它部位,导致癌症转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增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疾病[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4]。手术是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次研究调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该科室诊治的1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资料,意在比较分析传统保乳根治术与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科室诊治的1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观察组55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45.3±3.2)岁;病程 1~10 年,平均(5.52±1.16)年;对照组55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5.5±3.5)岁;病程 1~10 年,平均(5.5±1.14)年。 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原发单个乳腺肿瘤,肿瘤与乳晕距离大于3 cm,肿瘤直径在1~2 cm之间;②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学的确诊;③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④所有患者均已签订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有心脏、肝部、肾盂等器质性病变损伤者;②凝血功能较低下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保乳根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以乳头为中心施行放射状切口,在距肿瘤边缘1 cm处进行肿瘤切除,并且需要对切除掉的组织性物质进行冰冻,之后再加以病理检查,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边缘呈现阳性,则需继续扩大该患者的肿瘤切除范围,直到病理检查结果呈现阴性方可[5]。
1.2.2 观察组 采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依据患者的肿瘤位置设计切口。对位于乳腺下半部的肿瘤患者,采取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切口;对位于乳腺上半部的肿瘤患者,选取在与乳晕平行的区域作一个弧形切口,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须再做一个平行于腋褶线的弧形切口[6]。在切除肿瘤时,必须以肿瘤为中心,将肿瘤附近1 cm内的正常乳腺组织,直至胸大肌肌膜都应包含在内。而在清扫腋窝淋巴结群时,应把肋间臂神经包含在内,并且须在腋窝创面留置一个负压引流管,在所有操作都完成后应对手术创口进行加压包扎[7]。
观察2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长、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上肢感觉异常和淋巴水肿情况的对比。
为了实现数据更准确计算,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分别为 (58.93±13.25)min、(4.02±1.15)cm、(10.11±2.87)mL、(10.74±2.17)d,对照组分别为(95.72±26.78)min、(11.87±2.44)cm、(85.27±14.28)mL、(15.86±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21.58、5.71、7.69,P<0.05),具体见表 1。
表1 2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2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长(m i n)住院时长(d)观察组(n=5 5)对照组(n=5 5)切口长度(c m)术中出血量(m L)t值 P值5 8.9 3±1 3.2 5 9 5.7 2±2 6.7 8 9.1 3<0.0 5 4.0 2±1.1 5 1 1.8 7±2.4 4 2 1.5 8<0.0 5 1 0.1 1±2.8 7 8 5.2 7±1 4.2 8 5.7 1<0.0 5 1 0.7 4±2.1 7 1 5.8 6±4.4 3 7.6 9<0.0 5
由表1可知: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较优(P<0.05)。
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有10例(占18.18%),6例(占10.91%);对照组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有21例(占38.18%),23例(占48.81%);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发生率均较低(χ2=5.393,4.398,P<0.05)。见表2。
表2 2组上肢感觉异常和淋巴水肿情况对比[n(%)]
术后3个月,观察组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8.17±10.54)分、(65.69±9.11)分、(68.31±7.33)分、(68.77±7.15)分,对照组分别为(68.45±7.68)分、(54.18±6.28)分、(59.27±5.82)分、(57.46±5.97)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59、4.76、6.02,P<0.05),见表 3。
表 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 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时间环境生理心理 社会功能观察组(n=5 5)对照组(n=5 5)术前术后3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5 1.9 8±5.2 2 7 8.1 7±1 0.5 4 5 1.5 3±5.1 6 6 8.4 5±7.6 8 4 4.8 2±5.0 1 6 5.6 9±9.1 1 4 4.8 2±5.0 1 5 4.1 8±6.2 8 4 8.5 6±4.2 4 6 8.3 1±7.3 3 4 8.3 3±4.3 1 5 9.2 7±5.8 2 4 7.1 4±7.1 5 6 8.7 7±7.1 5 4 7.5 1±4.8 5 5 7.4 6±5.9 7
由表3可知: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优(P<0.05)。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大概有120多万乳腺癌发病患者[8]。在近年研究调查结果中,也不难发现此疾病的发病年龄日益趋向于年轻人,其晚期会出现脑、肝、肺等转移,严重危及广大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9]。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若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抑制住癌细胞的移动,减少癌细胞扩散的风险[10]。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手术。
据有关研究表明,女性丧失掉重要性征器官,一方面会影响女性形体,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患者恢复自信心、回归社交能力,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婚姻破裂现象。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与人类对疾病认知的转换,乳腺癌这种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方式也更倾向于符合女性生理、社会、心理的综合治疗方式,在保证乳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基础上,同时兼顾到乳腺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给广大女性乳腺患者带来福音。
保乳根治术主要是针对距癌灶2 cm以上的原发灶给予完整切,在保证无边缘癌变的情形下完成手术[13]。肋间神经开始于第2肋间神经腹支,然后从胸小肌外端后内侧的第2肋间隙中穿过,经过背阔肌上前端,从腋静脉进入上臂,其主要分散在上臂内侧、腋后方的皮肤内。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必对肋间臂神经进行切除,通过进行肋间臂神经游离,进而降低由于肋间臂神经切除出现的腋部、上臂内侧皮肤的疼痛和麻木等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拥有十分强烈的保乳意愿,而肿瘤直径<3 cm,并且手术后乳房的形状较好,可以进行保乳手术;如果患者侧乳已经接受了放疗、化疗,并且肿瘤切除后边缘仍旧呈现阳性,行再次切除术后依旧不能确保边缘呈阴性者,须进行全乳切除术。由于癌细胞没有正常细胞的特质,残留在机体内的游离癌细胞会伴随身体内的血液或是淋巴液散布全身。所以在实施乳腺手术后还须完全清扫腋窝下淋巴结,同时配合手术后的放疗和化疗,防止癌细胞的扩散,进而增长患者生存的时间。
在该文研究中,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分别为(58.93±13.25)min、(4.02±1.15)cm、(10.11±2.87)mL、(10.74±2.17)d, 对照组分别为 (95.72±26.78(min)、(11.87±2.44)cm、(85.27±14.28)mL、(15.86±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3、21.58、5.71、7.69,P<0.05)。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有10例(占18.18%),6例(占10.91%);对照组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有21例 (占38.18%),23例(占48.81%);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发生率均较低(χ2=5.393,4.398,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8.17±10.54)分、(65.69±9.11)分、(68.31±7.33)分、(68.77±7.15)分,对照组分别为(68.45±7.68)分、(54.18±6.28)分、(59.27±5.82)分、(57.46±5.97)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59、4.76、6.02,P<0.05)。相关研究探讨了传统保乳根治术与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对比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占14%,11%;对照组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患者分别占39%,49%,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发生率均较低 (χ2=5.168,7.314,P<0.05),与该研究一致。
这说明,采取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有效清除癌细胞,减少术后上肢感觉异常与淋巴水肿情况,加快身体机能康复,缩短临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大力实践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