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静 ,罗雅过,张 冕
(1.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2;2.西安文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山东 济宁 272100)
过去几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教育信息化1.0”时代,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探索。在2017年12月举办的首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教育部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信息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其中一项重大转变,就是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动现有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教育部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西安市持续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参训人数和培训经费逐年上升,累计培训12万余人次,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学用脱节的现状[1]尤其突出。主要体现在:
(1)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低。西安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投入较大,15年以来全市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5亿多元,陆续实施了校园网、班班通、在线课堂、录播教室、安防监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基础数据库平台等建设项目,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学校校园网和班班通全覆盖(除西咸新区),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趋于完善。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设备软硬件设备操作不够熟练,部分教育信息化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浅,创新应用亮点不多,高水平大规模普遍应用的格局没有形成,远未达到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2)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够,推进工作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师还没达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要求。部分教育工作者信息化素养不够,发展理念更新缓慢,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能力不强,推进工作办法不多,驾驭教育变革能力弱,这就出现了“穿着教育信息化的新鞋子,走着传统教育的老路子”的现象。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大胆实践和探索。
研究发现,造成以上现状[2][3]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教育信息化项目重硬件建设,轻应用和培训;二是教育信息化培训缺少顶层设计,培训需求不明确,培训对象不分层次,培训内容限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后续无跟踪指导等。
中央、地方近年来特别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多处对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针对一线教师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针对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提出“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到202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全部达标,持证上岗”。三是针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相应标准”。《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和《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6]都着墨强调了 “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步伐”的重要性。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非常有必要针对教育领域不同群体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相关培训。
市、区(县)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决策者,其自身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认同与肯定,直接决定着本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应用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7]发布后,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形成了共识,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正确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甚至还分不清“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互联网”,那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作用,就非常有必要专门组织教育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将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提升起来,才能有效指导一线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促进中小学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以电教系统从业人员为主要组成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承载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组织实施重任,这支队伍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对推动和提升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育信息化需要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满足加快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在全市(区、县)电教系统打造一支教育理念新、技术操作好、应用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骨干队伍,为区域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管理、应用和服务。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学应用,加强对一线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确保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有效保障。以西安市为例,从2012年起,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信息化投入累计5.3亿元,校园网、校校通和班班通覆盖率均达100%,录播教室和在线课堂的建设实现了跨区域的校际远程网络互动课堂教学,为全市资源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将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计划建成创新应用示范校100所、创客实践室500间。在全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建设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决定创新应用的关键力量。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8]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教育领域,未来培训模式必然是线上[9][10]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线上不再局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端应用[11-14]也是大势所趋。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与教育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技术应用将帮助老师实现因材施教,技术的发展也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综上,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针对性地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分类开展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专业队伍和师资队伍,整体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采取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集中面授、案例研讨、实际操作、远程学习和移动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15]按照参训对象信息技术理念认知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分层开展培训,以点带面、随时随地开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培训及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区域型的教育信息化线下培训
不局限于传统的集中到某一地开展的方式,要根据实际,充分开展培训进区(县)、培训进学校,针对不同区县、学校的需求设置相关培训环节,开设相关培训课程。面授形式以专家讲座、上机实操、实地考察和典型应用案例的研讨为主。
(2)区域型的教育信息化线上培训
不局限于传统的远程学习,还要充分利用智能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网上课程资源,实施远程学习,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掌上教育信息化培训APP开展移动学习,重点开展知识模块学习和相关案例研讨活动。同时,重点打造一批“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等典型应用案例,移动端与电脑端同步使用,促进教师随时随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培训对象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分别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培训教师主要由教育信息化专家、企业工程师、教研员和优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者等人员组成。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培训教师有相应调整。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身份,设置侧重点不同的培训内容。[16][17]培训对象、教师和内容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在已有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覆盖面,开设特色化培训。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者培训计划
可依托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组织市、区(县)教育局长开展培训。
由于可依托培训名额每年不足10人,局限于市、区(县)教育局长等管理人员,培训范围和培训内容都比较受限。有必要在已有国家培训的基础上,开拓市场渠道,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更加深入、普遍的符合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现场考察、案例研讨等形式培训。
表1 培训对象、教师和内容间的关系
(2)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计划
可依托省部级各类培训,完成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全员培训,强化其专业技术能力,为区县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具体培训计划如下:①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远程培训的“种子”教师培训。依托“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骨干培训者培训,从本地电教机构、信息技术教研员和优秀一线教师中遴选培养“种子”教师。②针对电教机构全员培训的“种子”教师培训。依托“全省电教人员信息化素养研修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针对各区县电教机构从事研究、培训、资源、网络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为全员培训培养“种子”教师。③针对电教机构全员的专项培训。依托“全省电教机构人员全员培训计划”的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大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教人员推进“三通两平台”各项任务落实的执行力。
可自办的特色化培训:近年来,随着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环境趋于完善,但是各类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备的应用效果和教育信息化赛事活动结果不太理想。结合这一现状,有必要根据区域实际,组织电教中心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开展侧重点不同的培训内容。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可依托的已有培训:①针对优秀学科教师的培训。以西安市为例,依托“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工作”(国际合作项目),每年完成500名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的培训,帮助学科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转变学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②针对一线教师的全员培训。依托教育部新周期“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进一步开展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可自办的特色化培训:结合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全省中小学创客创意大赛、全市中小学微课大赛、全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教育信息化赛事活动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实际情况,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交流与推广,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的特色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通过创新本地化培训模式,针对性地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分类开展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培训,有望达到以下培训效果:
(1)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者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理念变革和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确保管理人员熟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教育战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2)推动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专业自主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确保中小学教师能够熟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微课、翻转课堂、慕课、3D打印、移动课堂、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教育”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课堂、实现网络化、个性化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力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必备技能,是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乃至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将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各个方面。本文作为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提供帮助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