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阳县政府大院里,有两棵18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在大榕树西边的县档案馆里,有一位20多年经常默默加班的档案人,从毛头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这个人就是县档案局(馆)管理科科长包崇调。
对于亲朋好友的疑问:“档案局有那么忙吗?”他总是淡淡一笑。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所以才要加班加点”,他也从不多作辩解。他经常对科室同志说的一句话是:“档案工作务必要认真细致,特别是在对电脑越来越依赖的信息化时代,可能你一时的粗心大意就造成他人人生一个‘片段’的丢失。”他平时在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检工作中总是“锱铢必较”。正是因为心中一直奉行档案人“敬业守真”的可贵精神,他甘愿“工作效率低下”而加班加点。
包崇调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县档案局工作,2003年任档案管理科科长,2014年同时兼任档案登记备份中心主任。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所在单位2004年、2010年、2014年先后通过“省一级馆”复评、“国家三级馆”评审和“省级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创评。他在档案查阅利用、档案库房管理、档案信息化、档案登记备份等各个工作岗位上都经历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03年、2007年、2016年先后三次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聘为省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2016年入选“浙江省优秀中青年档案业务骨干”,2017年被推选为全省践行“浙江档案人职业精神”楷模。另外,他还先后三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为打造“为民、务实、高效”的档案查阅利用窗口,包崇调带头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明确了科室人员的职责分工,从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五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以“忠于职守,维护史实,埋头苦干,优质服务”为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办事公开,简化办事流程,积极推行惠民、便民、利民措施。在工作日推行“档案查阅无午休制度”,确保群众在午休时间能及时有效地查阅利用档案,档案查阅窗口被评为平阳县“十大效能示范岗”。
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包崇调带领科室同志创新开展了“平阳县民生档案出馆自助查阅利用平台”建设工作,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身份证读卡器、档案自助查询机等手段,逐步构建民生档案出馆自助查阅利用平台。积极组织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严把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关,通过民生档案数据挂接自助查阅利用平台实现群众凭身份证即可在机关部门和所在乡镇自行查阅,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登录民生档案出馆自助查阅利用系统代查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服务。
档案安全一直是包崇调心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从库房温湿度每天两次的手工记录、换算到自动调控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库房的防火、防虫、防盗到病档调查、档案的保护与抢救,事关档案安全的工作他都事事亲力亲为。为规范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他带领全体科室工作人员从组织管理、平台搭建、业务规范等方面构筑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监管体系,并通过了“省级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认定。
在包崇调一本个人工作记事本的扉页上,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写着这样两句话:“Book of stop here(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和“艰苦、清苦、辛苦,但不能叫苦;无权、无利、无名,但不能无志。”这既是他个人的自勉,也体现了一位档案人“忠诚担当、创新开放、敬业守真、淡泊清廉”的职业精神。记得他刚参加工作时作过一次题名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演讲,不知不觉他已经在这张“冷板凳”上坐了整整22个年头,不知何时他身上已被贴上“档案守护人”的标签。
(本文执笔:平阳县档案局 雷 健)
2017年9月28日,三门县浦坝港镇档案馆正式揭牌,这是台州市第一座落成的乡镇档案馆,“第一”的背后离不开浦坝港镇党委书记奚圣懂这位“掌舵者”和“操盘手”。
浦坝港镇是在2013年年底由4个乡镇撤并形成的新生乡镇,由于原4个乡镇档案管理员由文书兼任,缺少专业规范的收集管理,加之人员流动频繁,各种资料杂乱无序,散失破损严重。2016年,调任浦坝港镇镇长的奚圣懂在偶然之间发现了随意摆放、杂叠堆积在各个角落的档案,他知道再不加以整理,这些珍贵的记录将会消失湮灭,给历史、经济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历史不会重演,但详实的档案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浦坝港的过去不能消失在我们手里。”他抛下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后,就开始多方奔走、着手筹建浦坝港镇档案馆。
一个偏远乡镇,建馆条件有限,馆室空间、建设资金、人员力量、专业技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困难都摆到了面前,他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馆室空间不够,他找来政府办公楼建筑图纸,一个完全没有建筑相关经验的人愣是摸索着在图纸上勾画出基本符合档案馆要求的空间,在保障干部基本办公空间的基础上通过挪移、合并等方式腾出300余平方米,档案馆就这么无中生有地出现了。建设资金不足,他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紧张的乡镇财政资金中挤出40余万元为档案馆配备密集架、温湿度自控仪等必需硬件。人员力量不够,他挑选1名干部作为专职档案管理员,确定3名精干人员作为兼职档案管理员,在全镇23个办事处、办公室都设立档案联络员,形成“人人都是档案员”的良好氛围。专业技能不精,他亲自带着档案员到各地先进的档案馆参观学习,并多次邀请市县档案专家到镇培训指导,使浦坝港镇档案馆的档案建档、分类、归档等规范化工作达到了市县级标准。旧档保存不善,他一方面安排人员到各单位调取涉及浦坝港镇的历史档案并复印存档,同时发动干部分线查找散落在个人手中的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他问史于民、求档于民,多次向社会公开征集到各类手稿、奖章等资料100余件,其中兰州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林迪生手稿资料13件,个人捐献的礼盒、木雕、壶器等地方性文化遗产14件。
“今天的档案就是明天人们了解过去最有效、最真实的途径,我们对历史能看多远,浦坝港的未来就能走多远,搞档案不为现在为将来。”奚圣懂这样说。
今年5月18日,“追寻历史 共迎未来”——中国台州·韩国友城文化周活动暨三门崔溥漂海登陆530周年纪念活动召开,浦坝港镇作为崔溥(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著有闻名世界的《漂海录》)在中国的漂海登陆点,获得外交部批准设立纪念碑,来自世界6个国家250余名中外学者、崔溥后代齐聚浦坝港“重走崔溥路”。整个活动中,奚圣懂全程带着档案管理员,仔细收集活动照片、文稿、手书等,规范整理后存入档案馆。8月,浦坝港镇对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调整,部分调整村村民故土情深,担心历史无法沿袭传承。有鉴于此,奚圣懂要求全体驻村干部在调整过程中对调整村的村史村志、族谱家谱、牌匾印章等进行全面收集,并统一纳归档案馆保存。经过1个多月的集中整理后,邀请有顾虑的村民到档案馆集中参观,一位村民在参观后感动地说:“没想到保存得这么齐全完整,这里就是我们的记忆库,也将是子孙后代的历史书。”
目前,浦坝港镇档案馆共收藏1986年至2018年这32年间的文书、会计、业务、科技、计生、特种载体等6大类档案共15636卷30792件,年均服务查档超过3000人次。此外,他正全力推进党员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预计10月份就可将党员档案作为独立子体纳入档案馆统一保存管理,届时档案馆也将成为全镇4000余名党员的档案之家。
“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档案工作又不显山、不露水,如果‘一把手’再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那我们基层就要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这就是奚圣懂朴素真实的档案观。
(本文执笔:三门县浦坝港镇党政办 付鹏飞)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青田县档案局(馆)长陈志宁就是这样,自2011年走上档案管理岗位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冷门的岗位上干出了火热的事业。2016年,青田县档案局被评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单位”。陈志宁满腔热忱,做出了一番业绩,赢得档案系统和青田县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2017年被推选为全省践行“浙江档案人职业精神”楷模。
2013年,应陈志宁邀请,浙江大学、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等4家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来青田县档案馆对馆藏民国时期的涉侨档案进行考察。之后,县档案局与浙大历史文献与民俗研究中心开展合作,3年间,县档案局出资60余万元出版了《民国华侨档案》四辑丛书,使得这批尘封多年的档案得以“重见天日”。这套丛书获得“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称号和2012-2014年度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馆藏民国华侨档案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此后,青田县档案局一发不可收,从“民国华侨档案”到“青田百名将军”“青田华侨档案”“青田方言”“石雕艺人”“馆藏书画作品”共开发六大系列,每年出书10本左右,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青田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编研精品。
几年下来,陈志宁带领青田县档案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编研促征集,以征集带编研”的路子。在《青田百名将军图志》的编研过程中,共征集到青田百名将军档案资料1000多件。开展“青田档案馆藏书画作品集”以来,向社会收集到当代名家书画作品500多件,使馆藏书画作品达到700多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
“陈志宁同志到县档案局工作以来,为挖掘整理档案文化做出了贡献,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可贵的精神食粮,做出了成绩,很不容易。”青田县政协主席李飞林如是说。
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需要面对编研人才哪里来,出版经费哪里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陈志宁思路清晰,对内向县编办申请到三位具有文史专长的编外用工,整合县档案局、县地方志办公室的力量,组成一支档案文化作品和地方志的编写队伍;对外组建了一支由退休老教工组成的编写队伍,还在船寮镇设立了采风编研基地,成为《青田方言》编研开发的中坚力量。为了保证出书质量,他又从社会上召集了一支近10人的校对队伍。
陈志宁优先将档案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考虑,提前安排上报预算,统筹资金,以确保下一年度档案编研和出版的经费。正是在陈志宁对档案文化编研工作的大力推动下,青田县档案局实现了档案文化编研工作的从少到多,一年上一个大台阶,2018年又向国家、省有关方面和县政府共争取到档案文化编研经费95万元,年出书计划达到10多本。
从到档案局上班以来,陈志宁一直都能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提倡“干净干事,干事干净”。华侨档案系列编研出版后,侨领提出捐赠赞助档案局编研经费,被陈志宁婉言谢绝。
“不占公家便宜,不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同事看到的工作以外的局长。2014年,陈志宁的父亲去世,他特别叮嘱本单位财务人员不能列支慰问金,他说这样才能谢绝外单位的慰问金。2018年元旦,对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陈志宁事先就声明谢绝一切礼品礼金,连女儿的五个亲舅舅的大红包都被他婉拒,其他亲朋好友硬塞来的红包也被一一送回。他成了别人眼中一位“不近人情”的局长。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突然去世,让陈志宁悲痛万分。为了让老母亲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加幸福,三年来,陈志宁利用周末时间,带着母亲游遍了青田周边的山山水水,其孝心让无数亲朋好友为其点赞,他又是一位 “至情至孝”的局长。如此威信,上行下效,给全局带来了一股新风。在青田县档案局里,领导班子之间、班子和职工之间融洽共事,屡创佳绩。
心怀火炬,砥砺前行。“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我要好好珍惜组织给我的这个平台,将刚刚有点起色的几个档案文化系列开发下去。不然,要是退下来了,再想干,就没有这个机会了。”陈志宁这样说。
(本文执笔:青田县档案局 徐 瑶 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