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礼物,文化遗产则是历史的留存,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就旅游方式来说,世界旅游有两个重要的形态: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任何旅游类型的发展基础都依赖于这两类旅游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类旅游便构成了世界旅游的全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提升,人们的消费必然由对物品的消费转向对服务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消费便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它为拥有自然遗产及文化遗产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会。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特殊的地理构造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宁武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良。同时,宁武处于我国农耕文明的中心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其中,宁武县拥有的“万年冰洞”这一世界奇观资源,为该地旅游产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个地区只要拥有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其中一种类型,就具备了旅游化发展的条件。宁武县同时拥有着这两类文化遗产,使得该县规模性的旅游化发展得天独厚。宁武县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遗产来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社会经济。
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宁武县寻找进一步社会发展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一直沿着工业化的主线前行。工业化带来的正效益不用质疑,但其中也存在着两个无法解决的负效益:工业化可以使沿海经济得到发展,也可以带动平原经济的腾飞,但难以振兴山区经济,这便造成了地区二元结构;同时,工业化无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方式就是剥夺乡村资源的一种方式,中国春运期间的大量人口流动便是其证明,这又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两个“二元结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可能会上升为社会问题。
宁武县资源丰富,人口却并不多。完全抛弃工业化的发展方式,通过旅游化的发展方式足以推进宁武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之时,宁武县完全可以跳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青山绿水并不是直接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它们之间必须存在一个转换期,这个转换期就是旅游化。
在景区开发的同时,要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体系。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一个地区如果只注重景区开发,那么它很有可能会成为其他地区发展的“飞地”。因此,宁武县必须要思考在景区开发层面上,如何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的问题。
宁武县的景区开发,应遵循全域旅游的思路,打破以景区为重的空间结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景区、度假村、旅游小镇、旅游绿道、旅游风景道、旅游露营地、旅游综合体等点状、线状、面状的空间结构。只有将空间结构做起来,这个地区才可能形成旅游演艺、旅游街区、旅游补给源区和旅游节事活动,才可能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素。
“旅游飞地”概念是我们在宁武下一步旅游开发中必须重视的。如果我们依旧将重心放在10个景区上,忽略了县城的发展,那么宁武就可能变成为大同、太原等城市负责卫生与治安的旅游“飞地”。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强化市场营销,以扩大旅游的知名度。不同于五台山等地区,宁武的知名度暂时还不高。因此宁武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大力推广宁武县的IP,使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形成一定的影响。
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要强化旅游便利化体系的构建,改善交通与住宿条件。通过落地自驾、落地接待、落地交通等方式,打通与太原、大同的交通对接体系。此外,还应完善各种旅游散客服务体系,以应对旅游规模化的流量。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应强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来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与贡献力。全域旅游的核心并非单纯要求提升旅游产业的实力,还需要借助旅游产业的消费平台,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与贡献力提升起来。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其他各种旅游形态的重点并非单纯扩大流量,还要提升将相关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宁武旅游的发展,应借助旅游消费的平台,借助于“万年冰洞”的资源优势,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通过“产业+旅游”的形式,以推动宁武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宁武县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富,但整个建设基础薄弱。应该通过加强各方面的工作来解决宁武的产业荒、智库荒、资本荒以及产品荒,以此推动宁武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