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传统胡同住宅区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
——以沙井胡同为例

2018-10-08 08:3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沙井胡同场所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场所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元素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1],而场所精神,则体现了人们对一个场所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同的场所拥有不同的气氛特性,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如“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幼儿园,“神圣肃穆”的教堂,“庄严雄伟”的政府办公楼,这些场所无一不呈现出自己独有的气氛特征。这些特征产生于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建筑形式以及人们对于场所的心理认知,能够在独特的场所中拥有方位感和认同感以及产生的心理归属,是场所精神的魅力体现。

1 街道空间场所精神的构成要素

北京传统胡同住宅街区反映了老一辈的北京人所生活居住的场所特点,通过自己充满年代感的街道空间,能给人带来独特的心理认知。其构成要素可以从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3个方面来考虑[2]。

自然环境的组成元素包括多种元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植物绿化等,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一个街区的背景场地条件,是场所精神营造的首要因素,为历史街区的形成奠定基础。人工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人们往往创造出合适的建筑形式,如陕北的窑洞、湘西的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结合,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空间结构特征则为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具体表现,代表着历史街区的气氛特征。人文环境包括人们在特定的场所内形成的生活特点、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多种方面的习性,受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特点影响,又与之相辅相成。

2 以北京沙井胡同为例分析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

2.1 沙井胡同现状概况

沙井胡同位于南锣鼓巷——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沙井胡同为南锣鼓巷西面的胡同之一,是典型的北京传统住宅胡同。东起南锣鼓巷,经过两个转折,止于南下洼子胡同,北边为黑芝麻胡同,南边紧挨景阳胡同(图1)。

2.2 沙井胡同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分析

2.2.1 自然环境

北京地区地形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背靠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两山向东南展开,形成“北京弯”,面朝渤海,被古人成为“天府之国”。北京市区即位于“北京弯”,地势平坦。沙井胡同位于东城区的西部,西侧临近什刹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气候特点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在建筑气候分区里属于寒冷地区,因此民居最主要功能是解决冬季的防寒、保温问题。在绿植方面,沙井胡同内多种植国槐、杨树等乔木,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

图1 南锣鼓巷街区示意图 (来源:作者改绘)

2.2.2 人工环境

相比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往往与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人的具体活动需要借助人工环境的创造才能得以体现。在人工环境场所精神营造方面,分为建筑形式、街道形态、界面形式、节点空间、公共小品与绿化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3]。

(1)建筑形式。北京胡同的传统建筑为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之所以能在北京发展完善,并形成一种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与北京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胡同与四合院是老北京人听着鸽子哨,望着湛蓝高远的天空长大的地方,也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对老北京最期待的模样。

随着近现代城市的更新变迁,传统建筑难免会加建,改建,四合院也不再是原来的面貌,而变成了大杂院。沙井胡同里的建筑大多为更新后的合院建筑,也包括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形式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屋顶高度在5~6 m,多为单层建筑。构成一个场所的建筑群的特性经常浓缩到具有特性的装饰主题中,如特殊形态的门窗以及屋顶等。相比四合院本身,建筑的临街外立面及入口大门保存相对完善(图2)。灰瓦下朱红的大门,铁质的兽头门钹,统一的灰色砖墙,窗户外附加的红框绿格栅的窗棂,这些细节均是增加街道空间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点睛之笔。行人能根据门簪的个数判断此户人家以前的社会地位,猜想门内的故事;来往的三轮车车夫也乐于向外地人介绍大门的特征,增加了欣赏的趣味性。

图2 入户门样式 (来源:作者自摄)

图3 沙井胡同街道形态 (来源:作者自绘)

(2)街道形态。沙井胡同被两个大的转折分为3部分,形成类似T字形的街道形式。东半段长226 m,中间南北向胡同长70 m,西半段长42 m。街道入口处相对较窄,仅为3.5 m,中间最宽处有7.5 m,平均宽度有6 m。机动车通行平均宽度为3 m,所以有丰富的边缘空间用来做绿化或公共小品。街道的形态较为顺直,显得胡同深远,意境悠然。在沙井胡同西侧后半段,胡同放宽,最宽处可达12 m,形成了一个小广场似的场地,居民可在此进行活动(图3)。开放的空间可将部分人流滞留在这里,可使人们发生一些不同于街巷中行人的活动,既丰富了边界形态,同时又赋予了街道空间更多的功能,为胡同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场所。

根据芦原信义的《街道的美学》[4],建筑高度(H)和相邻建筑间距(D)之间形成的尺度关系,会引起在其中的人们相对应的不同心理反应。沙井胡同的街廓比(D∶H)大致在1∶1,这一比例呈现了怡人亲切的尺度,体现出匀称之感,可以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街道的界面细部。

(3)界面形式。建筑群落的界面形式往往能决定一个城市的特性,以底界面和侧界面为例加以阐述。建筑街道的底界面起到了联系建筑与街道空间的作用,是具有导向性的空间序列。沙井胡同的街道底界面形状较为平直,由于墙体交错偶有小幅度的锯齿形空间。墙体与交通性街道中间留下缓冲空间,宽阔处的缓冲空间可近2 m宽。在缓冲空间内可间隔种植高大树木,放置绿化设施,布置停车位等。底界面的铺地共分为两种:两侧入户门前为青砖铺地;中间交通性道路用柏油沥青铺地。

连续的建筑界面构成了街道空间的侧界面,它既是街道空间轮廓的主要生成者,又是人们对街道意象感知的主要对象。侧界面基本由坡屋顶房屋山墙、背面,一般家庭入户门或者乌头院门组成,北京胡同里特有的这种建筑界面形式可以引起人们对空间的强烈认同感和方向感。封闭的墙体与入户大门相间隔,形式活泼,虚实结合。实墙伴以通透入口,行走之中还可以通过半掩的大门望见院内居民的活动,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胡同内的墙体用灰色涂料刷新,墙体上安置的空调架、电表箱、燃气管道以及胡同里加建的公共厕所都用涂料刷成灰色,与墙体保持一致,增加了界面的统一性(图4)。

图4 沙井胡同中部北侧界面形式 (来源:作者自摄)

(4)节点空间。节点空间是能产生交流的场所,放大的节点空间能吸引更多的人流,有利于形成交往互动,并延长人们的逗留时间,增加活动产生的可能性。由图3可看出,在沙井胡同的两个转折处形成了两个节点,南侧节点为东段胡同和南北向胡同的交岔口,呈现T字形空间形式,没有实现空间放大,反而街道的宽度有所缩小。鉴于人车川流不息,此处很少能有行人停留,从心理上减少了对该空间的认同感。

北侧节点为西段胡同与南北向胡同的交点,呈现“┑”的空间形式。与南侧节点相反,此处空间放宽至12 m,形成左右两个较大的开敞空间,增加空间的场所感和层次感。周围居民会在此地逗留,或聊天、打牌(图5)。在沙井胡同与南下洼子胡同的交岔口处,还设置了一个日用品商店,在商业气息的带动下,对此节点空间活动的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前来购买日用品的居民会顺道来围观牌局,增加了活动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这种活动聚集的现象体现了节点空间影响机制的作用,节点处放大的空间正好也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了场所支持,建立并加强人与胡同的联系,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识别性和归属感。

图5 北侧节点空间详示 (来源:作者自绘)

(5)公共小品与绿化。公共小品除了作为活跃空间氛围的点缀,也是吸引居民聚集,进行活动的发生器。沙井胡同的公共小品可以分为公共座椅、景观小品。胡同内的公共座椅设施较少,在北侧节点处出现了两处石质桌椅,供人聊天打牌使用(图6)。由于东段较长胡同内缺少公共座椅,居民选择自行携带折叠式小桌椅,三两人坐在树荫下下棋。入户门前的台阶也承担了公共座椅的功能,居民在胡同内休憩、聊天时会直接坐在台阶上。景观小品在街上数量较多,在交通空间两侧以及入口空间两侧摆放了可移动木制花坛以及砖砌花坛,种植常绿灌木植物。

图6 公共小品 (来源:作者自摄)

胡同内的绿化率很高,绿色树木随处可见。东半段内保留了大量茂盛槐树,春季槐香飘逸,夏季可乘阴凉。树木比建筑高2~3倍,树冠几乎可移遮蔽整条胡同,大量的树荫营造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带来舒适感(图7)。胡同西侧种植了高大杨树,树荫笼罩着石桌椅,行走其中还可以听到风吹白杨哗哗响的声音,为居民提供了惬意的休憩场所。

图7 沙井胡同绿化 (来源:作者自摄)

2.2.3 人文环境

非物质性的风俗习惯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在胡同里生长的老北京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讲究 “玩”的生活态度。尤其喜欢提笼架鸟,一些念旧的居民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在绿树成荫的后海公园、什刹海公园,依然能看到许多人提着鸟笼子去遛弯,三五成群坐在树下下棋。在沙井胡同中段也可以看到居民在加建的屋顶平台上养鸟,鸟笼子就近挂到树枝头,极富生活情趣。白天受游客和天气影响,居民在胡同内交流的不甚太多,到傍晚天气凉爽,人们出门交流逗闷子的概率大大增加,热闹又亲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特色的民间活动也在逐渐遗失。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被来来往往的三轮车胡同游所代替,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来源,也是对胡同文化的良好传播。面对历史的变迁,在胡同中创新性地继承与发扬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也是对至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最好的尊重。

3 结束语

在城市不断更新的今天,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是宝贵的财富,是时代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显得弥足珍贵。传统历史街区的存在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是人们对历史的怀念,对历史街区的改造要保留其传统肌理、特色风貌,使其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要尊重街区传统的场所精神。

猜你喜欢
沙井胡同场所
沙井蚝, 与珠江共枕千年涛声(组章)
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研究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深圳沙井蚝传承千年异地养殖续品牌辉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