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刚 吴卿杰 朱王维 刘虎 单惠萍 赵宏伟 陆忠烈
胸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以鉴别肺部实性病变内的碘,较常规胸部增强CT能更直观地观察碘的分布,并得到多个参数,对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1]。本研究对该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双源CT增强检查的48例肺部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30 例,女 18 例;年龄 39~82(62.88±6.63)岁。所有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34例,肺部良性病变14例(包括结核7例、炎症及慢性炎症5例、纤维腺瘤1例、平滑肌瘤1例);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所有患者行双源CT增强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先对整个胸部行常规CT平扫(单源模式),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肾上腺水平。增强扫描选择双能量模式,扫描范围与平扫相同;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 I/ml)75ml,以3.5ml/s流速经肘或手背静脉注入,再常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扫描条件:矩阵512×512,A球管 140kV,60mAs;B 球管 80kV,214mAs;开启 CARE Dose4D,准直器宽度 64×0.6mm,螺距 0.7,旋转时间 0.33s;重建参数:层厚3.0mm,重叠0.7mm,重建函D30f medium。延迟25s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0s行静脉期扫描。
表1 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3 图像后处理方法 将双能量增强扫描得到的两期数据导入Siemens双源CT专用Dual-Energy软件,选择“Lung Nodules”模式进行自动能量减影,得到碘分布图像;病变选取最大层面并靠近病变中央位置,避开空洞、坏死组织、钙化及血管等可能影响数据测量结果的部位;如果病灶过小,在放大后图像上测量,两期测量位置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在测量病变碘浓度的基础上,测量同层同时主动脉内碘浓度,将前者与后者比值定义为标准化碘浓度(NIC)。图像均经2位医师采用盲法测量,获得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NIC,见图1。所有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动脉期与静脉期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左上肺病变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图(a:动脉期;b:静脉期)
肺癌患者NIC静脉期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verlay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NIC动脉期、Overlay静脉期、碘浓度静脉期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肺癌患者Overlay静脉期明显高于Overlay动脉期,NIC静脉期亦明显高于 NIC动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碘浓度动脉期与碘浓度静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病变患者Overlay、碘浓度、NIC静脉期与动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参数比较
双源CT双能量技术是指两种不同能量照射下成像,根据不同组织在不同能量X线照射下通过性不同进行成像,可表现为CT值不同;在增强CT上可提取病变中的碘,再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得到能反映病变内碘范围及数量的分布图[2-3]。在患者体内,对比剂的流速、总量及个体循环等均有差异,从而造成碘浓度差异;因此学者引入NIC。本研究将NIC定义为病变碘浓度与同层、同时主动脉内碘浓度的比值。相关文献将NIC视为一具体数值,尚未见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相关报道[4-6];笔者认为NIC是同层、同时主动脉内碘浓度的相对值,用百分数表示更为合理。
本研究发现肺部实性病变患者碘浓度静脉期与碘浓度动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碘浓度未标准化前受到更多因素影响。经标准化后,肺癌患者NIC静脉期明显高于NIC动脉期,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NIC静脉期与NIC动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碘浓度标准化后可以减少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反映病变实际碘范围及数量的分布。以上结果提示NIC静脉期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具有临床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肺癌患者Overlay静脉期明显高于Overlay动脉期,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Overlay静脉期与Overlay动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肺部恶性病变CT增强扫描随扫描时间不同,碘范围及数量的分布则不同。理论上来讲,由于肿瘤内大量血管生成,引入的对比剂首先分布在组织的微血管内,再进入血管外组织间隙并逐渐达到平衡。相关研究认为实性恶性肿瘤内部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1)微血管分布杂乱、不均匀;(2)血管内径粗细不均,管壁缺乏肌层及基底膜,微血管渗透性增加;(3)微循环流速、流量增加等[7]。恶性肿瘤内部这些微观结构特点决定了宏观CT增强后碘分布状态,因此经双能量技术处理过的图像能直观反映碘分布。
综上所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参数如Overlay静脉期、NIC静脉期等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