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莉
(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女性群体当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并且甲状腺疾病的种类也较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临床中常以手术治疗方案为主,本次研究将探讨甲状腺结节患者最优的手术治疗方案。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0例为研究样本,患者均经由B超检查和术后的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25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1.3±0.4)岁;单侧结节者13例,双侧结节者12例。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6±0.3)岁;单侧结节者14例,双侧结节者11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于全麻下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为仰卧位,垫高其肩部,头部后仰并拉伸颈部。于胸骨切迹2cm处行一4cm左右小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和颈括约肌等,游离皮瓣,纵向切开颈白线,由甲状软骨直至胸骨上窝。充分暴露甲状腺后判断病变具体位置,结节一侧需要结扎。切开峡部并游离甲状腺。切除其甲状腺的动静脉并离断分支,保留甲状腺背膜与甲状旁腺。放置引流管后行皮内缝合切口。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指标均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5 41.37±4.25 40.23±5.36 6.22±0.42对照组 25 63.16±5.22 71.39±8.52 8.19±0.76 t值 4.316 4.258 3.734 P值 0.000 0.000 0.001
观察组中术后出吞咽不适者1例,切口粘连者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8.00%;对照组术后出吞咽不适者3例,切口粘连者2例,术后并发症率20.00为%。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囊肿以及甲状腺肿等。多种病因机制均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中以手术切术方案为主,但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十分关键[2]。传统的甲状腺结节切除术中,一方面由于手术的切口较大,将在患者的颈部处留下较大切口,影响患者术后美观,并且也将对患者颈前正常血管和淋巴管回流等产生影响,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大,术后容易发生吞咽不适等不良并发症,因此该术式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开始逐渐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该术式属于微创术式,同传统的手术方案相比,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时,手术切口更小,并且手术用时也将显著缩短,降低了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性,因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该术式更符合现代医学的微创治疗理念,并且患者对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切除术,该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指标均明显的由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仅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以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该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