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10-08 06:59李四能
企业文明 2018年9期
关键词:供给绿色生态

文/李四能

绿色创新作为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环境约束严重的新常态下,将起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和实践高度,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由盼“温饱”走向盼“环保”,由求“生存”走向求“生态”,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表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创新作为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环境约束严重的新常态下,将起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作用。

绿色创新经济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主要源自“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粗放高速低质量的发展模式导致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和生态系统破坏等严峻问题。如何统筹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经济与创新经济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绿色创新经济既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力,也标志着新发展理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新特色、新模式和新趋势,对于推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创新经济是发展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改革开放 40周年之际,需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靠“绿色+创新”的办法来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要求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立绿色生产、绿色供给、绿色消费相协调的产业体系和供需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凤凰涅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浙江省丽水乡村

“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根本上说,发展生产力的矛盾和问题出路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在增长动力中助推创新驱动,通过完善产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船舶、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组建制造业创新联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以创新中心为节点,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的创新网络。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实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创新成果的持续增长,加大对高成长、高技术企业和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等方面居全国前列企业的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力度,激励创新人才创业热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产业创造力,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生产要素或自然资本的投入,既缺乏创新也不够生态。当前存在着脱离生态谈创新或者脱离创新谈生态的看法,把两者割裂排斥或者替代不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创新经济是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在要素、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层面的深度融合产生一种兼具绿色、创新特质的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新动能和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产生新的绿色价值和创新价值,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态,形成新动能是绿色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推进绿色创新经济的协同创新

当今世界真正需要的创新是生态可持续的创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生态服务等等,加大创新投入应该着眼于资源节约,聚焦生态可持续的技术创新、经济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等,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深化的过程,也是推力、合力、动力和内力共同推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依靠系统创新来推动绿色发展。

创新技术是绿色发展的推力。技术领域里的绿色技术、绿色工艺、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等等,不断地融合和汇聚产生巨大的绿色推动力量。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产业业态、融资模式、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结合,形成系统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要强化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战略联盟,从优化产品的价值链入手,推动企业流程绿色再造,发挥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新经济是绿色发展的动力。绿色价值创造是绿色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价值显现且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绿色价值创造的本质是绿色增长和绿色资本的增值过程,绿色价值的确认和展现是绿色创新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绿色经济、绿色营销、绿色会计、绿色贸易、绿色供应链、绿色竞争力等方面重视对绿色价值的发现、认同、展现和再创造,才能重塑经济系统的价值体系。同时,探索生态财富的计量方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和生态财富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才能把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绿色化”,有利于构建绿色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创新制度是绿色发展的合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需要建立真正有效的促进生态导向的政策和体制,在绿色新政、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GDP、绿色审计等方面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以资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为特点的线型经济方式进行变革,探索生态资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生态资本管理办法,建立与物质财富管理体制机制相适应的生态财富管理体制机制,来推动经济过程的绿色转型。

创新观念是绿色发展的内力。倡导绿色生活是促进生态导向的社会创新。在绿色食品、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等方面中提倡生活方式生态化,建立既舒适又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培育绿色文化,在不增大环境负荷的条件下提高人民生活的生态福利。

实施绿色创新经济的主要路径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清理无效供给。把绿色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在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僵尸企业”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实现制造业产品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以控制产能盲目扩张、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主,必须适当淘汰钢铁、煤炭、石化等高产、高耗、低效的过剩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破产关闭等途径淘汰处理“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供给,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通过法制化建设,提高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提倡绿色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供给品质。三是以破除垄断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在企业改革中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优化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各类产业承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绿色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制造业体系,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建设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第三产业。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进行绿色升级改造,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充分利用智能化改造、机器换工、品牌创建等手段,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完善企业优胜劣汰、要素高效流转的竞争机制。二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以较大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是鼓励绿色消费,扩大区域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针对当前公共服务普遍存在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分布不均、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显著问题,丰富公共产品、改进公共服务。四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放宽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在医疗、教育、娱乐、电力、交通、通讯、金融等民生领域扩大供给,弥补长期以来这些领域中的“供给短缺”问题,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助推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面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瓶颈,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供给侧改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政府则以制度创新作为主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合理布局产能等,转换增长动力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推动新型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尤其是石墨烯、人工智能、无人机和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深化产业协同融合,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构筑智慧应用体系,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元素植入到传统产业中,通过“智慧化”改造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且其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四是推进环保科技创新,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按照防治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的要求,重点抓好重点环保科研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建立环境基准体系,做好科技支撑。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创新林业金融,加快建立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绿色信贷、碳金融等产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杠杆效应撬动绿色投资,探索基于生态补偿、用能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为绿色创新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

坚持绿色发展,做强优势产业。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在传统重点行业持续推动能效提升工程管理,引导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加快生产过程清洁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改造和循环经济改造建设,有效发挥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树立“大农业”发展观念,使农、林、渔、牧等行业及其深层次农业产业需要相互协调,准确把握农产品发展方向和需求动态,提高优质绿色的生态产品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完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品体系,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养生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业态,完善全产业体系,提升绿色健康品牌的创意性、独特性和影响力。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找准改革突破口。一是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出台一批既能够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又可操作的新政策。二是分业分类精准施策,健全产业分析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精准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强化监测服务、要素保障和“一对一”服务;对高成长企业落实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政策措施;对创新型企业应尽力做到集聚要素资源,明确对创新活动容错纠错的调节和程序;支持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其进行梯度转移。三是完善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用好用足产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以及新型业态的培育。

赢在关键要素,着力培养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赢得主动。一是积极引进一批高成长型新兴产业项目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完善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打通创新链条,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技术和市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三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借鉴德国教育模式的师徒制,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中国制造的工艺精益求精,推动实施产业人才创新工程,努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局面,激发高素质劳动力在一线有更多的创新活力,使新技术、新人才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力。

总之,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高速低质发展向集约高效高质量发展转换,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持之以恒走绿色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供给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