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记者 祁彪
时隔两年之后,网约车市场再次遭遇困局与争议,引发了全民关注。
只不过相比两年之前那场因网约车“合法化”而起的困局,这次主要是网约车市场本身出了问题。
如今,再次走到十字路口,网约车这个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典型将驶向何方,值得各方深思。
当激情过后,如何维持一个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尚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2018年,对于网约车市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因为安全事故频发,网约车市场确切地说是网约车行业的“龙头”滴滴出行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8年5月5日,郑州空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遇害。而在滴滴宣布整改三个月后,温州乐清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再次遇害,这使舆论一下炸了锅。
举报不处理,整改之后再出问题,舆论的不满情绪被点燃,有媒体质疑在乐清女孩儿遇害事件之后滴滴的回应。滴滴这个回应不仅不能为公众释疑,反而引发了大家的强烈不满:难道每一起命案事发后,都只能用声明来回答吗?难道每次出事,都只会道歉和赔偿吗?甚至这篇声明,也显得有些莫名其妙,非但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反而将滴滴自己的业务水平低下和傲慢态度尽显无遗。
其实,对滴滴的诟病由来已久,只不过接连发生的两起命案使全社会对滴滴的声讨达到高潮。从2012年3月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摇摇招车上线,到2016年8月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网约车市场在四年的快速成长期之后,开始逐渐固化。
而成立于2014年8月的滴滴出行,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国内30多家打车软件,如摇摇、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等,还先后收购了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另外两家打车软件——快的和优步中国,自此成为网约车行业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超九成,而易到、神州、首汽等其他出行软件市场占有率之和远低于滴滴。
而随着滴滴市场地位的稳固,受资本逐利性的驱使,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对于乘客和司机端双向收割式的涨价。而随着涨价,司机收入变少,人员开始流失,服务水准快速下降并且叫车时间明显延长。手越伸越长,财富越赚越多,但在承担用户的安全责任方面,滴滴却还在原地踏步——只承担信息交流平台的责任,赚取的利润和承担责任开始失衡。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出手 网约车顺风车整治力度升级 视觉中国 供图
自此,网约车市场垄断的弊病开始显现,直至发生乘客遇害的极端案例,而滴滴也逐渐被媒体贴上“一家独大”“独角兽”等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过去四年里,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达50起之多,直到2018年5月5日的郑州顺风车杀人案曝光,女性乘车安全才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而就在乐清女孩儿遇害事件之后开始的网约车大整改中,滴滴的一个行为更加让舆论不适。继2018年8月27日滴滴在全国范围下线顺风车业务之后,滴滴宣布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滴滴还将暂停国内深夜23点至凌晨5点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每天6小时、连续7天,滴滴在这42小时内不由分说突然抽离。2017年年底,滴滴曾公布其日单量已破2500万单,每日停摆6小时,相当于会损失625万单/日(当然夜间单量实际比白天要少),7天合计4375万单。以20元客单价计算,滴滴在42小时内将折损8.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就在停运第一天,舆论发生转折。科技媒体A I财经社《滴滴消失的第一夜》一文为其首日创下110万的超高阅读量。这篇文章描绘了在没有滴滴的夜晚里,黑车司机们卷土重来。“官方和民警,都低估了平台停运对出行效率的影响。”当晚,无数人在朋友圈转发,文章试图唤起公众对滴滴的怜悯,扭转此前舆论口口声声说要“卸载滴滴”的群情激愤,甚至有人呼唤滴滴回归——“没钱买车也没钱打黑车的人要不滚出城市,要不放弃夜生活。”“人民需要网约车!”有人在朋友圈评论写道。
但很快,官媒提出了不同的声音。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节目《新闻1+1》中提出质疑,这是不是滴滴有意或者无意在形成一种舆论逼宫?“难怪有一种声音说,这是不是很聪明的一种公关行为?让大家呼吁你赶紧重新回到生活当中来。”白岩松说。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在节目中表示,此次滴滴的深夜整改“难以理解”,“有一定的违规”。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暂停或者终止运营的应该提前30日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说明有关情况,通告提供服务的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告。
就在滴滴宣布深夜停运期间,2018年8月29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在关于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的通报中表示,在市交委调查取证过程中,滴滴公司曾多次以需要向总部申请为由拒绝、拖延提供车辆、订单等数据信息;在签收执法文书时也多次以“没有时间”或者“不知道”等理由搪塞并拒绝签收;对于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滴滴公司也不按期缴纳罚款。
通报显示,截至目前,滴滴平台已有29宗违章案件将到强制执行期。如果滴滴平台仍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待法定期限届满后,广州市交通部门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地交通部门重申,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共享经济也不是违规经营的灰色地带,对于网约车市场存在的违规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整治。
广州市交委上述通报的背后,是全国正在开展的“史上最严”网约车专项整治行动。
2018年8月3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自9月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宣布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9月11日,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组成的网约车、顺风车安全专项工作检查组陆续进驻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展开安全专项检查。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符合相关政府部门一直以来力图加强网约车监管的态度。只不过这次与2016年的“网约车合法化”之争相比,舆论和公众显然站在了政府一方。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火热,为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2016年7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推进出租汽车改革工作,构建包括巡游出租汽车、预约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在政策推动下,2016年下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41.7%;2016年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从国家法规层面上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体系,同时对驾驶员、车辆设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在乘客个人信息保护上对网约车平台提出更高要求,保障网约车安全运营。随后,各地网约车新政相继出台。
在那场著名的“网约车合法化”之争中,由于网约车借助新技术解决了“打车难”“打车贵”等传统出租车行业饱受诟病的难题,受到舆论和公众的一致青睐,因此呼吁“放开网约车市场的监管或者最高限度放宽对网约车市场限制”的声音成为主流。
而距“网约车合法化”之争两年之后,鉴于频发的安全事故,呼吁“加强网约车市场监管”的声音则成为主流。但是,监管的背后,却始终绕不开网约车市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如今,面临外部监管难题和内部市场格局固化的双重问题,网约车市场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视觉中国 供图
对于日益趋于严格的网约车政策的态度,记者曾试图联系滴滴、易到等出行公司,未获得回应,而首汽约车CEO魏东在接受采访时的观点,或许代表了时下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知。
魏东表示,网约车应具备公共交通服务、专业化和有序发展的属性。他认为网约车跟公交、地铁、出租车一样,是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应该遵守遵从城市的交通管理方向。而网约车行业要发展,需要具备有序发展的属性,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网约车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树立行业发展基本的规则和边界,各个网约车平台应该在边界内去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
“竞争能够促进每个企业不断自我蜕变、自我革命和自我升级,应鼓励公平、有序的竞争。对于网约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应该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去进行拼质量、拼内容的经营格局,不能单纯因为企业需要发展而忽略了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魏东说。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考验的将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而对于内部市场格局固化的问题,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富民此前的一番表态发人深思:“滴滴公司目前对网约车市场是垄断的,要打破垄断市场,鼓励推动其他的网约车平台在当地落地,形成和滴滴竞争的局面。”
的确,竞争是保持一个行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至少目前来看,网约车市场的情况不容乐观。
2018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曾短暂出现过一段“活力期”。3月21日,美团的打车业务开始登陆上海。美团打车声称其在上海的日订单量已突破30万单,截至3月27日24时,美团打车在上海累计服务乘客超220万人次。上线7天,出租车成单量累计涨幅达到146%。高德地图于3月27日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已在成都和武汉先行上线,同时开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之后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4月3日,拥有出行、旅游、酒店业务的携程也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
各大平台拉起大旗彰显市场优势,但竞争手段却和网约车市场混战时期如出一辙,竞价烧钱竞争还是首选。而疯狂烧钱竞价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其结果无非是“烧死”竞争对手,再“烧”出一个行业独角兽,陷入恶性循环。随着时间推进,刚到下半年,新入主网约车市场的这些企业就纷纷放缓甚至暂停了原有推进计划,网约车市场在竞争层面又归为平静。
对于网约车行业的未来发展,魏东认为,消费者为网约车买单不仅仅是因为网约车提供了车辆服务,还因为网约车提供了专业的驾驶服务。专业驾驶员需要具备能够将乘客安全及时送达目的地的专业性,包括应对恶劣天气、夜路等各种情况,都是网约车专业化属性的体现。
“网约车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行业,乘客体验是竞争的核心,而乘客体验包括互联网的体验,例如手机端的舒适度、便捷度、智能化以及司机在驾驶过程所提供给乘客的服务本身的体验,首汽约车一直努力去将体验做到极致。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是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每个消费者都会是数据的需求方和生产方,网约车平台需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去做更加定制化的产品开发,而其他的商业场景也可以介入网约车平台,共同寻找差异化发展。”魏东说。
根据最新消息,京东集团的下属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18年8月29日更新了经营范围,工商信息中新增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以及“销售汽车及零配件”“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等业务,有媒体将其解读为京东进军网约车的一个标志。
这在网约车市场近似遭遇寒冬的今天,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而这个好消息能否给网约车市场带来新 变化,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