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习航
【摘要】政务公开行为可以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平台,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但是不能忽视实施政务公开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对政务公开的理解不准确、监督不到位、评议方式不科学的劣势方面,实施政务公开还有待于不断调整工作方式、创新工作内容。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政务公开 创新 监督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可以让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行政决策,并对行政权力的运行做好社会公众监督,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状态,推进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但是目前政务公开过程中明显呈现出公开程序缺乏规范性、公开标准较低、公开内容较少、监督工作有效性较低等现象。所以,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应注重政府政务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程度高、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性,创新政务公开制度。
一、政务公开制度创新应以公开透明作为根本条件
目前,政府实施各项行政行为都将公开透明作为基础,这种方式将权利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公开”作为交流的必要条件,交流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透明”将让世界充满真诚,将各种罪恶、黑暗、不公平都充分暴露出来。例如浙江温岭实施预算公开措施,新疆阿勒泰实施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中央部委全面公开“三公”经费,这些措施都明显的体现了政务的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加了“将公开作为政府实施行政行为的常态”这一条款,并且指出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之外的一切政府信息都应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开,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政府实施行政行为将公开透明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当前,公开标准包括政府行政决策事项、执行、管理、服务各个过程以及发布、回应等信息公开环节。所以,社会公众普遍达成共识,在阳光下施行公开透明的行政行为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执政效果。媒体从业人员廖洪波就湖南省宁乡县玉潭镇政府回复信息不及时的事件,直接将镇政府告到宁乡县人民法院,镇政府官员解释道“以前从未遇到过此类事情”,一些镇政府官员提出廖洪波的这种行为扰乱政府正常办公,这种现象反映了宁乡县人民政府在政务公开上力度明显不够。
现代政治将对社会公众的公开透明作为根本目标,为了政治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使行政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应将公开透明作为达成这些目标的突破口。目前,政务公开透明不仅仅涵盖政府公开发布各种政务信息,还包括将权利运行在阳光下,实现社会公众的民主权益。
政务公开透明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平台,这将有益于政府的治理工作。政府治理能够和公众参与形成合力,进一步实现改革和公开的互相进步,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避免出现管理决策,降低领导行为失范现象的发生率,实现对政府权利的有效监督。总的看来,通过政务公开的方式可以消除群众心中疑虑,提升政府的执政公信力,呈现出政府、社會、公民三者互相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政务公开制度创新应以公众参与作为最终目标
政务公开改变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形象,政府主动为公众服务,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管理的对象,而是政务的积极参与者,在了解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对政府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参与,并提出意见。这种公民广泛参与的状态下,为政务公开带来了活力。社会公众在关注政务信息的同时,参与相关讨论,真正对政务公开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公众积极参与将推进政务公开的顺利运行。
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中央部委陆续公开“三公经费”,一方面体现出政府部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鲜明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公众参与推动政务公开产生的明显效果。例如,河南赵正军对政府部门政务公开进行监督,针对于信息不公开的政府部门,采取直接到法院起诉的方式,他起诉的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案件胜诉率达到60%;记者吕建福人送外号“专拍哥”,在过去的三年中曝光各类特权车牌照,他的这一做法使得河南省出台措施将车牌号段为“豫0”的特权车牌照全部取消,让特权车和普通车辆一样,特权全部消失,以上这些案例表明在政府实施政务公开中公众的表达权得到体现,公众的参与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公正透明程度越来越高。
政务公开并非包括群众表达意见这一项,政务公开应从主动的政府公开信息、群众接受信息转变为应对群众的信息需求,政府积极公开该方面信息,应健全相关制度,为公众参加政务公开拓宽平台,群众提出质疑,政府必须针对性地给出及时回应,并逐步改进加强政务公开质量的提升,从公众、企业办事需求人手,精准化地提供政务服务,引导公众通过积极参与逐步成长为“参与型公民”。
三、政务公开制度创新应体现在对社会的积极回应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新媒体的出现更为公众了解政府各方面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要求政府行政权力受到的约束更多,政务公开势在必行。政务公开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
目前,政务公开呈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仅仅将政务公开作为表面文章,而忽视公开的内容,或者公开的内容不重要,民众期望了解的信息不公开,又或者仅仅公布信息,不对公布信息进行相应解释说明,这些政务公开的程度明显不够,民众对于政务信息的需求较高,政府提供的政务公开服务水平较低;调查发现,很多政府网站处于常年不更新状态,热线电话不能拨通,电子公告栏上面留言没有回复,这些现象都使得政务公开名不副实。
政务管理过程中,政务应积极主动地将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公众对于政务管理各项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意见权,政府在接受到公众意见和建议时必须及时给出相关回应;政府应对各项事务明确表态,并通过实际行动证实政府对于该项问题的态度。
政府开展各类政务活动时如果接收到社会公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或者该项政务活动的舆论反响较大,政府必须实事求是向公众传播客观的政务活动信息,并且表明政府对于此项活动、事件的态度以及将要实施的做法,用行动体现出政府对于社会公众意见、舆论反响的回复;同时应引导舆论发展,通过真诚沟通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
政务信息反馈一方面可以让公众进一步明确政府对该事件的立场以及将要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执政为民的宗旨。政府在反馈政务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并对反馈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提出未接受意见的理由,指出政府针对于此事将采取的措施,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避免出现谣言;第二,及时向公众通报最近事件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实施的处理措施,具体包括事件造成损失统计、事件相关责任人以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处理结果、社会公众捐款的用途等,这些信息能够全面引导舆论走向,使各个利益群体的意见逐步统一,体现政府的责任感。
四、政务公开制度创新以不断完善的体系作为制度保障
政务公开体现为公开行使政府权利,所以应制定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
首先,应建设政务公开平台。政务公开平台包括政府网站群、公务内网、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APP,后者能够连接外网政务大厅和内网应用服务平台,公众通过外网受理业务、内网办理业务、外网反馈信息的方式实现和政府的沟通。与此同时,发挥政务公开平台的便利性条件,创新电子政务工作方法,开发电子政务软件,通过认证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迅速回馈,在引导舆论、接受群众意见、辟谣等方面发挥作用,为行政机关节省行政成本。所以,政务公开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为群众办理业务、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
其次,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行政机关有必要向公众公开政务信息,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例如医疗、供电、通信、教育、供水、通信等行业也需要向公众公开政务。改务公开的内容除了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指导性文件等,还应包含行使行政权力时的各种信息,以及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政务公开有必要扩大公开范围,涉及外交、商业机密、军事、个人隐私等方面信息之外,其他信息都应做到全面公开。目前,应针对于非常态下突发事件管理设立相关信息公开制度,并加强对虚拟世界中信息公开真实性的管理。
综上,服务型政府应致力于服务群众的宗旨,政务公开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政府治理手段的创新,这种方式能够约束政府行政行为,使政府行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实现执政为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