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2018-09-30 03:11付卓栋赵昕昊牟琳肖雪陈默
商情 2018年38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医学生就业指导

付卓栋 赵昕昊 牟琳 肖雪 陈默

【摘要】随着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的日益增大,医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诸多就业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就业政策、医学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医生”这一职业社会地位的迅猛提升,报考医学院校的人数骤增,医学院校相应扩大招生,使在校医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与之相矛盾的是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却相对稳定,因此,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医学生有关就业的种种问题也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

一、医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分析

(一)医学生自身条件

医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状态,会因学生的自身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产生依赖、焦虑、自卑、自傲、犹豫不决的心理障碍,有学者研究表明,在自卑的心理上临床专业要弱于公共卫生专业;在性别方面,女生在焦虑、自卑等心理方面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犹豫不决和自傲等方面明显高于女生。三本本科的学生在犹豫不决、自卑等心理方面要高于二本本科;同理,二本本科和一本本科也是如此。

(二)医学生就业选择倾向

首先,三甲以上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待遇和医疗设施水平远远高于乡镇医院,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接触的病例多,能够增加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城乡的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不同与差异,使得两者在生产水平、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产生了本质上的差别。因此,作为一名医学毕业生大多数更愿意留在大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到乡镇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截至2015年,各省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训包括医疗道德作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医疗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使得步入乡镇工作者也能在大型综合类医院学习丰富临床经验,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但这延缓了医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时间,医学学习的年限进一步延长,从而增加了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的家庭负担。

(四)医患关系的复杂化

医疗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本应是利益的共同体,可却因为医患沟通的不够、造成医疗纠纷的增加,医院的服务水平、医术水平、医疗治疗费用等因素导致了医患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紧张化。由于国家政策导致政府在卫生事业方面投入不够,医务人员人数与患者人数比例较悬殊,医疗资源紧张使得医生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的不信任和不配合。

二、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策略思考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医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待就业存在不合理认知和负面的情绪体验,在就业定位、就业方向和就业思维等方面产生偏差。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医学生就业心理能力。

(一)政府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和进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

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就业促进理念,将医学生就业纳入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中来,进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才培养道路,保障医学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医学生充分就业,减轻医学生就业压力。

(二)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因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资源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中国梦,发扬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扎根基层、立足基层,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想,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也应该加强医德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就业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发展性问题,必然会碰到一些心理困惑。医学院校应针对医学生在就業和择业中所面临的矛盾、任务和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自我评估,调整就业期望,促进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完善自我,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就业,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观。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在就业中存在自卑、自负、焦虑、逃避、依赖等不良情绪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缓解就业方面的心理冲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就业自信心。

(四)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历程,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阶段,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对自我能力、个性、兴趣、爱好、家庭等自我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系统、持续的预期与规划,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为自己的人生绘制理想的蓝图。

(五)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医学院校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建立全覆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三、结语

当前医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因素都会对医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承受和体验着各种心理冲突和负性情绪。除了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和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医学院校作为医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施者,担负着是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任,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医学生解决就业心理困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促进医学生就业心理成长。

(本文通讯作者:赵昕昊)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医学生就业指导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