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原因探析

2018-09-30 06:43段伟红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陕西省幼儿教师

段伟红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对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进行研究,并在分析幼儿教师流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关键词: 陕西省 幼儿教师 流动原因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流动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现象,已经呈现普遍化、态势化、扩散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利保证。幼儿教师的合理流动是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但频繁的非正常流动不仅会对幼儿园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降低为儿童和家庭服务的质量。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关于幼儿教师流动的研究越来越被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关注。从地理方位范围看,已有研究更多地集中于东中部地区,比如武汉市、河南省等,但是有关西部一些城市的幼儿教师流动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陕西省幼儿园为例,研究探讨幼儿教师流动这一社会现象。

1.研究方法

幼儿教师流动指幼儿教师资源在教育与其他行业之间或教育系统内部不同机构、不同地域之间重新配置的过程和结果[1]。为了准确掌握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自2017年1月开始,2017年9月结束,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开展:一是利用咸阳师范学院承办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机会发放问卷60份;二是利用指导教师身份带实习生去幼儿园的机会对陕西省咸阳市的部分公办园、私立园等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三是利用班级学生去见习幼儿园机会发放问卷调查80份。整个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幼儿教师问卷278份,回收率92.6%。访谈法主要是采取提纲式访谈,采访的对象有部分幼儿园园长、不同年龄和教龄的幼儿教师,还有部分幼儿园的相关管理人员。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文本信息和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归类,这些翔实的调查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撐和文本分析的材料。

2.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原因探析

关于幼儿教师流动的原因: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外因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几方面,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不健全[2](姜盛祥,2011),幼儿园教师政策的不健全等。笔者从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2.1幼儿教师社会认可程度较低,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不久,一些人把幼儿园当成“托儿所”,把幼儿教师当作“高级保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作为专业教师被家长所接受。社会长期形成的习俗和人们骨子里的传统观念导致幼儿教师的形象一贯被固定为服务者而不是教育者。幼儿教师“阿姨”的身份大于“老师”的身份。多年来长此以往,循环往复,造成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低的事实。加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起步晚、发展慢,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较少。一是在社会基础面上,幼儿教师正式编制较少,编制类型复杂,造成部分毕业生进入幼儿教师行业因解决不了编制而退出或流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的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尤其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教师职业稳定性强的特点在幼儿教师身上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由于编制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确定导致教师入行的可能性难以预期,使得幼儿教师认识中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教师流动的发生。二是幼儿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中,对幼儿教师在资格认证、职称评审方面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缺乏对幼儿教师职业特性的考虑,与中小学教师考试在内容选择上并无实质性差异,面试与试讲环节未突显对幼儿教师特质知能的考核。特别是教师资格可向下延伸的规定,便是对幼儿教育专业属性的否定[3]。

2.2幼儿教师相关工资福利较少,加剧了岗位流动性。

研究表明,职业的工资水平是该职业社会认可度的有力表征之一。调查问卷发现,陕西省幼儿教师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幼儿教师占总人数的56%。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2015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241元,同期陕西省非私营单位城镇在岗职工人年平均工资约为56896元。整体看所调查城市的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和相对于当地都是有一半以上低于其城镇人均水平的。访谈中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年轻教师进入幼儿园从事此行业,都是把幼儿教师作为初次入行的敲门砖,一旦待有机会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或者进入工资待遇高的企业,都会选择跳槽或改行。对幼儿教师来讲,还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假时间少的问题。与人们心目中幼儿教师欢快愉悦的工作环境相比,事实是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程序复杂,必须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安全。访谈得知,与幼儿教师工作辛苦对应的不是丰富的待遇而是低廉的薪水,付出多回报低。

2.3幼儿教师工作制度环境较差,加大了职业风险性。

制度环境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招聘制度、工作制度、评价奖励制度、福利待遇制度、培训制度等。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幼儿教师流动的因素中制度环境方面的因素得分值低于均值,处于不符合的状态。一是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够完善。幼儿教师的特殊性、职业的认可性、专业的复杂性并没有很好体现出来。二是幼儿教师招聘制度不够科学。目前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招聘并不像小学、中学那样具有规范性。在公办园尤其是非政府主办的公办园,在幼儿园的管理上受所属部门、单位或集团的限制较大,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三是幼儿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由于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相对于小学、中学教师而言,不仅要承担教育的责任,还要更好地完成保育工作。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部分幼儿园在考核老师的标准上,过多地强调教育教学,忽略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关怀。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对教师专业性的认可。

3.针对幼儿教师流动的对策思考

3.1大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政府层面上应该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身份,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显著改善社会对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可。一方面在幼儿园编制配制上进一步增加幼儿教师的编制,并在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之间分配调整教师编制资源,以加大幼儿师资的保障力度,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稳定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力度。通过建立专业的资格认证和评审,使幼儿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不断提高,从而改善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专业性的看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

3.2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虽然明确指出:“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但实际上,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相应的待遇。研究發现,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与教师流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师的薪酬满意度越低,其离职的倾向性就越高。因此,要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关部门就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充分保证广大一线幼儿教师付出能得到相应回报。大力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水平,更需要考虑艰苦地区、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工资补贴和福利的补偿问题,以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3.3大力改善幼儿教师的制度环境。

关于幼儿教师制度环境的建设属于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从国家政府部门层面讲,应该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力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制度环境氛围。切实统筹规划各类型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准入、聘任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和职称评审体系,充分保障广大幼儿教师的权益,进一步减少教师流失;大力对幼儿教师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相关的医疗、住房、养老等各项保险措施。实现幼儿教师在社会生态环境下的良好流动,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从幼儿园层面上讲,应该严格幼儿园的招聘制度,确保进入幼儿教师行业的教师素质。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为老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建立健全培养制度,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赵明仁.在提高教师素质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教师发展论坛(2007)”综述.中国教育学刊,2007(12).

[2]姜盛祥,胡福贞.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3]胡福贞,吴梅芬.对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合理性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2(08).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陕西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GH16

B046)。

猜你喜欢
陕西省幼儿教师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