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8-09-30 06:26秦廷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德立德价值观

秦廷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中教师从业人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1.立德树人使命下的师德要求

立德树人使命下的师德建设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学识、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教师要修身养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温暖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担负起教书育人、传播文明的重任。

第二,以可贵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焕发教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以鲜明的个性影响学生。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个性是教育的一切。”教师独特的教育个性塑造学生鲜明的品行个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塑造学生鲜明的学习风格。

总之,立德树人使命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服务者。

2.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

但也应看到,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自由主义,为人不能师表。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能做到。二是书匠主义,只教书不育人。不认同学科育人,认为教师就是教书、传授知识的,育人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情。三是保守主义,教育观念不新。不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对新的教育思想不愿意接受,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功利主义,办有偿补习班。正常上课不讲重点,而将重点放在补习班上。五是工具主义,学生成为了实验品。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忽视鲜活的生命个体,借科研之名,把学生当成实验品。六是浮夸主义,不能静心育人。受成绩评比和评职晋级等因素影响,心态浮躁,情绪焦虑,不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七是好人主义,不敢批评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担心批评学生会得罪学生家长。

3.解决师德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育的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师德建设的根本指引。教师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职业,要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加强师德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增强教育的价值观认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二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其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要为人师表,力戒自由主义,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反对书匠主义,既教书又育人,树立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其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鲜活的生命个体,不把学生当成工具和实验品,处理好科研和育人的关系;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敢于批评,善于引导,协调好家校关系。

三是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要想育他人,必先强自身。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借鉴和吸收新思想、新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四是以先进典型激励教师,发挥其積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励教师立德树人,静心育人,力戒浮夸。把师德典型宣传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先进的良好舆论环境。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教师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自我修养、政策保障和制度规范相统一,建立教育、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师德立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