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道”悟“术” 省己修身

2018-09-30 09:09郑继飞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亲笔信论语公益

郑继飞

看到杭州市公益中学潘志平校长(人称“阿潘校长”)讲座标题《乐当校长的“道”与“术”》时,内心充满了疑虑:当校长也能“乐”?学校非禅院,校长非住持,学校管理与“道”“术”何干?

阿潘校长的课简易平实,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不,他把高深的理论融进了他的生命,揉碎在平实的讲解中,匠心独运却不着痕迹。阿潘当校长的“乐”是有例证的,即便没能亲入公益中学考察,但我仍然坚信他“乐”得真实可感。翻看阿潘校长讲座课件里的照片,穿白大褂的厨师、披袈裟的唐僧、持话筒的歌手、着龙袍的皇帝、拿手杖的侠士、戴扎花帽的嫔妃,以及背旅行包的游者、端大碗吃面的食客、手拿锯子的工人、与学生挥手庆祝的同伴,阿潘脸上绽放出来的笑容是那样地真实灿烂。在这个舞台上,阿潘校长把人生演绎得如此精彩,他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谁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阿潘这支蜡烛照亮了别人也点亮了自己!

当然,阿潘校长绝对不是一个只会“寻欢作乐”的“疯子”,他学校管理的“才略”(即“道”与“术”)才是我追捧的缘由。

阿潘校长教育管理的“才略”之一:亲笔信架起连心桥,吸引粉丝无数。2002年10月16日,阿潘校长第一次拾起被人们遗忘的方式——用亲笔信与家长交流。没想到这一写便是15年。逢年过节、考试前后,或是到了某个重要阶段,阿潘校长都会写亲笔信,将他的教育想法、办学思路和家庭教育中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与家长进行沟通。15年间阿潘校长写了120多封信,从中遴选编辑出版的《一个智慧校长给家长的50封亲笔信》一书畅销全国,他教育孩子的金点子影响了成千上万个家庭。親笔信真正成了学校沟通家庭、学生和社会的连心桥。

其实,写封亲笔信并不难,每个人都会。阿潘校长可敬之处,就是把每个人都能干的小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作为教育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事情,只是我们都懒得去整理、去记录。或许,这就是名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吧。

阿潘校长教育管理的“才略”之二:半部“论语”治“公益”,经典诵读育桃李。阿潘校长始终把“公益”学子“学做人”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品行正、情商高、身心棒、学业优的阳光少年。而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关的载体支撑,读《论语》就是其中之一。《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著作。为了让公益学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阿潘校长和他的团队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论语》进行长达数十年的修订和改版,《公益人读论语》《嗨,孔夫子》等化繁为简、充满童趣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通过阅读、背诵这些经典,让“公益”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明晓“知、仁、勇”的内涵,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

阿潘校长教育管理的“才略”之三:“三有”课堂氛围好,分数背后温情在。做教育,课程改革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在阿潘校长眼里,课改是一种渐变的、教学方式不断变革的过程。阿潘校长说,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公益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特别高。因为这是一个有情、有趣和有效的“三有”课堂。阿潘校长说,课堂上,师生、学生之间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有情感交流,而不是毫无活力与亲和力的课堂。在情感之外,最要强调的就是趣味性。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教”,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乐学”,如此“活教、乐学”就能体现出来。正因为“公益”的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们都非常愿意跟老师互动,尽管每个老师各有各的特点,但在他们的课堂上有一个共同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课上的高效之外,公益中学的“校本作业”也是一绝。公益中学的校本作业是由学校备课组自己筛选编订的,跟外面的辅导材料可不一样,主要是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点、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当下热点内容。公益中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阿潘校长认为,试卷和成绩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分数背后一定要有温度,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听课,去做作业。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状态?用阿潘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开心教书,学生快乐学习,家长阳光育儿。他把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当成一份事业,也总感叹“做教育是件特别有乐趣的事”。

阿潘校长是一个“照亮了别人也点亮了自己”的好榜样,是我这样的教育“苦行僧”追赶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亲笔信论语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老一辈领导人的“亲笔信”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领导人之间写亲笔信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