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让精彩随机生成

2018-09-30 09:09张爱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形师生智慧

张爱红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上课老师的娴熟的教学技巧。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境。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师独具的灵敏的课堂教学智慧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

叶澜教授极其精辟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应是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教师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一、弹性预设——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练至第几题播放多媒体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如,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的图1中这块草坪的面积。

师:这样的不规则的图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1:在这个图形中间画一条横线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如图2),然后把两个图形的面积再相加。

师:你很会动脑筋,当我们无法直接求出一个图形的面积时,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

生2:也可以在图形中间画一条竖线,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图3),然后把两个图形的面积再相加。

生3:也可以在圖形中间画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如图4),然后把两个图形的面积再相加。

师:你们悟性真高,很快就掌握了用“割”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还有一种重要的“补”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一个“补”字刚落,教室内沸腾了起来。接着出现了各种“补”的解题方法,甚至还出现了“割补”齐用的方法(即图5~图8)。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整堂课中,学生满怀探求之心,纷纷开始了主动的探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思维火花不时迸射。课堂上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交流的空间。课堂因此拥有了很大弹性,教学中教师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孩子们相互之间思路点拨,他们思考着也快乐着……课堂也因此铸就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成。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

二、善于倾听——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善于倾听是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堂上,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给予评价。老师的评价,或鼓励、或致谢、或建议、或点拨,都使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而教师更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中学生自主生成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真情关注、真实的认知和情感的冲突。这样,学生才愿意交流,课堂的生成才容易实现。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页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太平路上。小明家离少年宫大约有5000米。冬冬家离少年宫大约有3000米,他们两家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道题时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小明家和冬冬家在少年宫的同一侧,用5000-3000=2000(米);另一种情况是小明家和冬冬家在少年宫的两侧,用5000+3000=8000(米)。

正当我如愿地完成这道题的解答,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拓展练习时,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我一看,是陈岩岩。这孩子经常打断我的教学,提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本不想理会他,但由于他的声音清脆响亮,此刻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和他之间。我只得象征性地问一句:

“什么问题?”

“这道题不应该用5000+3000=8000(米)。”

噢?我示意他说下去——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小明和冬冬在向同一个方向跑,说明他们两家应该在少年宫的同一侧,只能用5000-3000=2000(米)。”

听到这里,我不觉心里一惊,但一时又不知怎么回答他,只得急中生智:“首先老师要为你点赞,你不但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而且连插图都不放过。看插图理解题意,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向书本提出挑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棒!希望大家也像他一样,联系插图开动脑筋,然后想想你能不能给陈岩岩一个合理的解释。”

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一会儿窃窃私语起来,最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书上画一幅图只是提示我们的一种思路,还有一种思路是有意让我们自己去思考的,再说如果另一种思路也要画图的话,哪有这么多版面呀?”

“虽然图上画的是他们俩在相同一个方向行走,但我们不能局限于书上的图,我们应该根据这道题目的意思理解思考。”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节外生枝”,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三、拓展理解——课堂生成的“润滑剂”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智慧的对话。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的引领,思维才有闪光的生成。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捕捉“焦点”话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智慧源于教师用“知识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色”长期滋养。灵感稍纵即逝,火花瞬间即灭,教师不能及时捕捉住话题的灵感、火花,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

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夸夸我的小伙伴,说出我的小伙伴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生1:我的同学在第6列第2行(6,2),他不但成绩好,而且能助人为乐。

师:是谁?(全班学生说出该生姓名。)

生2:我夸的同学在第4列第5行(4,5),他体育非常好,喜欢运动,是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师:是谁?(全班学生说出该生姓名。)

师:我也夸一夸上课很认真的同学,用数对表示(4,Y)是谁?

生3:我认为是A。

生4:我认为是B。

生5:我认为第4列的同学都有可能。

师:第4列的同学都是老师夸的。如果用数对表示(X,1)是谁?

生6:第1行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夸到。

师:老师想夸夸老师喜欢的同学,用数对表示(X,Y),是谁?(全体同学起立)

师:我们班全体同学都是我喜欢的……

学生是火炬,需要智慧点燃。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诱“活”气氛,激“活”思维,给了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构建了数学生态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四、赏识评价——课堂生成的“助推器”

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赏识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間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发言、智慧的课堂才可能随时生成。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以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地表扬,那只会让学生感到你是在交差了事,敷衍了事。他们渴望着更深层次的语言评价,渴望着能促动他们灵魂深处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赏识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感谢你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不同的声音。”“很多时候,真理和谬误仅一步之遥,再想一想,好吗?”“你的勇气可嘉,如果思考问题更周密,那多好啊!”……学生的回答正确或质量比较高时:“你真细心,连他说错的地方都听出来了,你善于聆听别人的发言值得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火眼金睛,善于发现问题,真是我们班的‘小悟空呀!”“你思维敏捷,老师非常欣赏你!”……胆小的学生,教师的赏识评价可激励其学习欲望;成绩中等的,教师的赏识评价可挖掘其潜能;成绩优异的,教师的赏识评价可激励其创新。这样多元的、机智的评价充满着智慧,真切感人,学生才真正受用。教师的课堂上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机智的评价,一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绽放出更多的活力和热情。

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雕琢,美在它的清新单纯,美在它的活力无限,美在它的返朴归真。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教学变得快乐,让教者的智慧得以施展,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让我们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猜你喜欢
图形师生智慧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分图形
找图形
麻辣师生
图形变变变
有智慧的羊
图形配对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