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环琴 汪胜彬 赵燕
[摘要]构筑多级交叉式预算全过程稽核监控体系,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本文尝试以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稽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价值链、业务链、专业链等层面针对预算关键控制环节、关键控制点,进行预算监控、风险分析,提出管控措施,从而构筑多级交叉式预算全过程稽核监控体系。
[关键词]多级 交叉式 稽核监控体系
一、背景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步入新常态,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显现。因此,新的形势迫切需要企业创新思路,以预算管理全过程流程为切入点,实施“价值链监控、业务链监控、专业链监控”的多级交叉式管控模式,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所有环节的强化管控,揭示内控风险点,积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做法
(一)价值链监控
价值链监控主要是指财务部门以《内部控制评价手册》为参考,结合系统在线稽核功能,分别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稽核监控,从价值链角度揭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报告;对重大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及时向本单位分管领导和监察部门报告。
(1)预算编制稽核。检查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预算编制规则、要求,内容是否延伸到业务前端,编制依据是否充分、精细,项目是否合理,流程是否合规。对中长期预算项目要进行投资能力测算,检查是否科学编制项目方案,各项投入是否经济、高效。对于违反财经制度的或分类有误的概算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2)预算执行和控制稽核。通过系统在线稽核功能,稽核资金支付是否关联月度预算,是否超预算支付,检查各项目资金完成情况,运用ERP系统抽检预算完成情况,重点查询项目预算分环节执行情况,查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预算分析与考评流程稽核。检查相关业务部门预算分析是否详细、数字是否真实;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提供及时、准确、完整,是否能为公司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预算考评,评分结果是否按照预先设置的评分标准编制,是否经过了相关负责人的审批。
(二)业务链监控
以发策部和运检部等专业部室牵头,全程监控预算业务链执行情况。比如:发策部着重监控项目库建设、比较分析预算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运检部着重监控技改、修理等项目预算全过程业务执行情况,专业部室按职责分工设专人监控,基层单位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1)项目库建设阶段监控。着重检查项目是否分类混淆,可研收资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充分说明其中的风险,评审、审批是否把关不严,方案是否不合理,投入估算粗放等問题。尤其关注以前个别单位的配网项目“大拆大换、以换为主”的简单粗放、低效发展问题。
(2)项目开工阶段监控。监控项目管理部门是否根据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定额编制在系统中录入项目概(预)算单,工程管理部门是否及时办理施工招投标手续,通过现场查验等手段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重点管理实施过程安全和隐蔽工程管理,加强工期和质量管控。
(3)项目竣工阶段监控。查询物资收发货情况是否完成,物资收发货是否与实际项目一致,票据传递是否及时,并对施工合同、工程进度款、预付款、设备清单等进行逐项核对,检查项目的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和转资工作是否合规、及时。重点监控现场实际工程量和适用取费标准的核查,确保结算合规。
(三)专业链监控
是指审计部、监察部根据依法治企工作要求和常态化监督需要,不定期的开展内部审计、检查等专项工作,主要从专业链角度,以各项管理制度为标准,充分识别预算管理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点,详细分析风险成因,科学进行风险评价,制定防控预案。同时通过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控制偏差进行及时调整,实现风险实时监测、动态修正的效果。
(1)计划部署阶段。首先对需要稽核的预算项目进行全过程梳理和风险评估,通过专业工作经验,结合历年来本专业考核的重点工作等,以访谈、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该专业的管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拟定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体讨论,并最终由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确保实施方案的目的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2)检查分析阶段。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检查程序,不漏过每一个环节,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及时提交领导小组,对需要延伸以及小组之间配合的相关事项及时沟通协调,对检查内容形成准确的结论后,对问题及揭示的风险形成综合检查记录,根据职业判断和交流结果最终形成综合检查结论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最后,对综合检查记录和综合检查报告进行分级审核。
四、结语
据悉,开展多级交叉式预算全过程稽核监控在国内某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预算项目的管理,并对今后的类似专业稽核检查起到了借鉴作用。新时代的战略目标需要长治久安经营环境作保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持续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管控,加强重大风险评估与应对,充分发挥财务等监督力量的专业优势,形成信息共享、处置会商、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切实降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