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颅脑损伤患者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2018-09-29 08:29田时志董剑王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田时志 董剑 王杉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ICU病房颅脑损伤患者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与治疗这类感染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诊治的52例ICU病房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颅脑损伤患者,首先对其临床资料、菌株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ICU颅脑损伤患者CRBSI发生率为13.6%,以革兰阴性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占56.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2.6%,而真菌感染最少占(10.5%);根据菌株药敏结果,可分别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进行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抗感染治疗;从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来看,高龄、肠外营养、长时间导管置留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ICU颅脑损伤患者CRBSI发生率为13.6%,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预防控制高龄、肠外营养、长时间导管置留等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产生和传播。

【关键词】颅脑损伤;中心静脉置管;血流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or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 ICU brain injury patient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Methods:52brain injury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RBSI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in our study from2012to2016and used for analyzing the clinical data, strains distribu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ies.In addition, case patients with CRBSI and controls without CRBSI were compared for evaluating the risk factors, thus329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s.Results: A total of52inpatients had CRBSI,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13.6%.Gram-negative bacteria (56.9%) was the most frequent strains in CRBSI patients, followed by Gram-positive (32.6%) and fungus (10.5%), which could be treated by carbapenem and vancomycin.Moreover, we found that elde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long-time catheteriz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CRBSI in ICU brain injury patient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RBSI in our study was13.6%, and the pathogens showed that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the predominan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such as elde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long-time catheteriz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transmission of CRBSI inf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in ICU.

[Key words] Brain injur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Bloodstream

【中圖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目前颅脑损伤已成重症监护室(ICU)最常见及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常常伴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烦躁多动以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而对此类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来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是必要手段之一,但其常常会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之颅脑损伤患者本身病情重、抵抗力低、免疫功能低下,则更容易导致CRBSI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1,2]。本研究通过探讨我院2012年~2016年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CRBSI发生率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393例,其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患者381例,包括男性217例,女性164例,平均年龄为(47.40±8.30)岁。疾病种类分布:脑挫裂伤198例,脑干出血19例,小脑出血5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78例。所有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均取静脉血或导管标本,送检血培养或导管细菌培养试验。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所有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均取静脉血或导管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培养瓶(静脉血)或血琼脂和麦康凯平板(导管)中进行培养,其中菌落优势生长为阳性菌株。此后经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以及配套药敏鉴定卡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1.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标准参照2011年美国疾病防控中心颁布进行[3],具体如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同时有发热(>38℃)、寒战、伴或不伴低血压等临床感染症状或体征,多次血培养结果至少一次阳性;导管端定量培养菌落数/导管段≥103个,或细菌半定量培养菌落数/导管段≥15个,培养结果与外周血培养均为同种致病菌、相同药敏结果,并且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1.4 危险因素调查

危险因素调查是针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ICU中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导管性相关血流感染进行的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设计方案如下:选取52例导管性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未发生导管性相关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后续分析,患者资料的相关信息均来自于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穿刺部位、ICU入住天数、手术史、侵入性置管、肠外营养、抗凝治疗、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疾病临床转归等。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变量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如下:首先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计算P值和危险系数(OR值),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逐步前进法(条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P值、OR值和95%置信区间(CI)。P<0.05判定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393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381例,总导管留置时间为3048导管日,住院总天数为11397天,其中52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为13.6%(52/381),千日感染率为17.1‰(52/3048),其中3例患者因导管感染死亡,病死率为5.8%(3/52)。

2.2 病原菌分布

52例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颅脑损伤患者经血培养或细菌培养后,共鉴定出病原菌86株,仅感染一种菌株的患者24例,约占46.2%,同时感染2种或以上的菌株的患者28例,约占53.8%;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约占56.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8株,约占3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9株,约占10.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菌株分布详见表1。

2.3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从药敏结果来看,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占4.17%),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整体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等其耐药率也接近5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基本呈现敏感,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类等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值得注意的是,约25%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即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详见表2。

2.4 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52例病例组和329例对照组分别进行了19项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合并伤、昏迷超过1周、卧床超过3周、置管超过3周和肠外营养等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详见表3。

2.5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置管超过3周和肠外营养是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3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因创伤小、安全方便、有效等优点,目前已成为ICU病房抢救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颅脑损伤患者因其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更易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这不仅会延长患者ICU的入住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死亡率,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4],目前CRBSI已成为ICU病房院内血流感染的首要原因,加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为此,减少和控制ICU病房颅脑损伤患者CRBSI的感染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我院ICU病房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3.6%,该数据稍高于我国ICU病房CRBSI的发生率[5],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关注的是ICU病房中的危重症颅脑患者,这些患者通常伴有脑水肿、昏迷症状,需长期卧床,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破坏皮肤时,细菌更易通过导管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从致病菌种类来看,我院颅脑损伤并发CRBSI患者分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次之,真菌较为少见,这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文献基本一致[6];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时感染2种或以上的菌株的患者高达53.8%,说明大部分细菌可通过导管这个途径入血而引起严重感染。从药敏结果来看,感染CRBSI的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可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或联合药物进行治疗,而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采用万古霉素或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感染CRBSI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鉴于近年来CRBSI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找出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CRBSI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高龄是一个颅脑损伤患者感染CRBSI的潜在危险因素(OR=1.95;P=0.033),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约有36.5%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类患者本身有颅脑损伤史,病情危重,多数患者意识状态不清,加之高龄、体质较弱、免疫功能差等因素,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更差、住院时间更长,相关报道也证实高龄已成为近年来导致CRBSI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7],因此,对高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操作时应更加注意和谨慎。本研究还发现在颅脑损伤的CRBSI感染组中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比率高达34.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03;P=0.025),其原因[8]可能是肠外营养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细菌能在脂肪乳剂中优良生长,脂肪乳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且极易粘附在中心静脉导管壁上,滋养细菌生长导致感染发生。此外,长期接受肠外营养的ICU病人易导致肠粘膜功能损伤、肠道菌群失调、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增加定植菌进入外周血感染机会,从而导致机体CRBSI感染几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导管置留时间[9]是是导致ICU颅脑损伤患者感染CRBSI风险系数最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P=0005),本研究结果显示52例CRBSI感染患者中有16例的置入时间>3周,其感染率为30.8%,明显高于置入时间≤3周的感染率,相关文献报道也证实导管置留时间与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成正比,即导管置留时间越长,CRBSI发生的机率越高,其原因可能是导管置入24小时后便可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为细菌入血导致CRBSI提供有力条件。因此,应密切注意导管置入时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或体征,必要时立即拔出中心静脉置管,从而减少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院ICU病房颅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我院ICU病房CRBSI的发生率13.6%,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患者高龄、肠外营养、长时间导管置留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建议医院可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关措施,早鉴别,早治疗,从而控制和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产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林来鹏, 周美珍, 阮立新.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36-537.

江基尧, 张浚, 钟天安, 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8):763-766.

O'Grady NP, Alexander M, Burns LA,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M].John Wiley & Sons,2011.

李娟炜.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07,8):32-34.

周宏, 姜亦虹, 沈黎, 等.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12-2514.

楊欣刚, 安海龙, 马修尧,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23-325.

Lin SH, Chang HY, Yang ZY, et al.The risk factor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mong older adults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 Infection,2015,48(2):S117-S118.

O'Grady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Pediatrics,2003,18(1):95-96.

Templeton A, Schlegel M, Fleisch F, et al.Multi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crease risk fo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study[J].Infection,2008,36(4):322-327.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呼唤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及促醒状况的影响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在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