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静
摘要:美声声乐的发展为中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很多的技巧资源。尽管在国人看来,美声声乐一直是外来文化的一种,但其为中国声乐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声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非声乐技巧的培养。笔者从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角度出发,简单阐述了非声乐技巧在美声教学中的表现,进而阐述关于非声乐技巧培养的相关策略。期望能够为美声教学教导学生学习美声声乐以及表演美声声乐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美声;教学;非声乐技巧
引言
人们要想学习美声声乐,不仅需要了解美声声乐中的各种气息技巧运用,也需要学习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美声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此来增加美声声乐表演的成功因素。教师可以从语言和舞台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非声乐技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美声声乐,继而在表演美声声乐中展现出自身对于美声声乐作品的更多理解。
一、声乐艺术的文化背景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于人类文明。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作用。关于音乐的起源没有确切答案,有人认为,它最早是对异性求爱的方式,有人认为它源于劳动,还有人认为音乐最早运用在巫术中。无论音乐从何而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音乐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声乐艺术来源于欧洲,多见诸于欧洲历史中的文化思潮、塑造艺术以及诗歌戏剧文学中,并将它们以文化综合的形式体现出来,反映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声乐艺术的探索和发扬者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声乐艺术发生了阶段性转变。声乐艺术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仅描绘了战争、爱情、思考或者仇恨等思维性内容,而且细致刻画了美好的山川、河流、日月等实物形象,满足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声乐艺术中具备特定的时间、场景、环境情绪等因素,包括乡村、宫廷、城市等不同地域阶层的文化生活,是时代和现实生活的缩影。
声乐艺术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声乐发声技巧,还要求学习者体会声乐艺术中潜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了解声乐艺术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感受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例如,学习歌剧既要注重某个语调的语气,又要结合歌剧的剧情感受歌剧的整体气氛,掌握人物的感情变化,突出歌剧风格。了解歌剧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及歌剧创作者的详细情况等,不只是为了学习歌剧,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展思维和视野,体会歌剧作品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声乐艺术技巧包括声乐艺术框架和构造,而非声乐技巧则指对声乐艺术灵魂的把握,美声歌唱不是机械式的模仿,而是从作品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会声乐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二、美声教学中非声乐技术的表现
(一)美声教学中非声乐技术在语言方面的表现
音乐的风格特色与语言表达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中国美声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原唱,而美声艺术经常使用的语言是意大利语、德语以及法语。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音乐歌剧中出现了很多英语作品,演唱效果较好。不同的语言有不同表达方式,所展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语音和语感是揣摩语言的重中之重。
美声声乐艺术作品中的词和曲相互贯通,曲中有词、词中有曲,从曲调的变化可以感受到音乐是在用另一种语言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而歌词的字里行间饱含复杂的情感变化,与歌词渲染的气氛相得益彰,共同给人以震撼。词曲之间联系密切,从歌曲的韵律中不难体味歌词的韵味,歌曲的旋律与歌词的内容相互配合,体现出美声声乐艺术的和谐。例如,法国著名歌剧家吕利所创造的悲情歌剧就深受法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著名俄罗斯作曲家达尔戈梅斯基的创作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他坚持将声乐艺术与人们的生活语言相结合,在作品中加入艺术性想象,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戏剧表演特色。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创作的歌曲也非常注重音乐与语言的融合,注重歌词与韵律的完美互动。
词是作品的语言,但只靠词的表达不能体现作品的韵味,要想充分诠释作品的灵魂和意境,就必须将词和韵律完美结合,不同国家语言的表达效果与其自身的语言特点有关,因此,在选用语言时要考虑语言的环境和特点。例如,一些演唱家在进行演唱时往往会忽视语言的组合意义,只注重音乐的音节演唱,而忽视对声乐作品中句子停顿或延长等口吻的揣摩,导致演唱过程中出现混乱或比较松散、随意的现象,没有突出语言韵律。因此,在学习声乐技巧的同时要注重句子表达的丰富内涵,只有把握语言传达的韵律,才能表现声乐艺术作品本身的味道,使听众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声乐艺术中最常见的是咏叹调、艺术歌曲、宣叙调。其中,最容易学习的是咏叹调,其次是歌曲,最难把握的是宣叙调。宣叙调相当于念白,是清唱的部分,一般用于人物对话或是对事件的描述,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变化,是声乐艺术表演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特点是语言比较集中而旋律比较弱,因此,节奏气息不容易把握,而学习宣叙调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不同语言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在演唱时融入感情,提升语言能力。
(二)美声教学中非声乐技术在舞台感染力方面的表现
表演的舞台效果能够体现一个表演者的水平。对舞台氛围的掌握能力是表演者素质和表演能力的重要表现,演员要将自己变成舞台的焦点,渲染舞台气氛,增强舞台感染力。声乐技巧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亮点,但要让观众集中精力观赏一场声乐表演只靠声乐技巧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升表演者的声乐艺术表演能力。因此,表演者要学会通过逼真的表演增加與观众的互动,把表演中每个动作的含义准确表达出来,体现声乐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获得最佳的舞台效果。
三、美声教学中培养学生非声乐技术的途径
(一)注重培养音乐情感体验
在美声教学过程中,美声教师应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对声乐艺术有正确见解和体悟,掌握声乐表演的情感基调,通过规范的表演和准确的讲解引发学生兴趣,将表演的情感传递给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训,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演唱方法。培养音乐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进行情感积淀
平时要注重从生活细节中培养自身情感,例如,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陶冶情操,体会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同时,美声教师要从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等方面,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之在心中勾勒出音乐表达的意境,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中过滤与音乐作品相似的情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力,置身其中并演绎音乐中传达的意境。
2.要学会运用表情
在表演中,演员的表情能够为表演增加丰富的感染力,带动观众的感官神经,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是声乐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传递声乐艺术作品感情和韵味的重要途径。在声乐艺术表演中,音乐表情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声乐速度、演唱力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等方面,不同的声乐速度,不同的演唱力度以及不同的音乐体会呈现出来的声乐韵味和舞台效果有很大差别,因此,要利用音乐表演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突出声乐艺术的感情和风格特点。
在多数表演中,教师要求学生微笑演唱,微笑不仅可以使学生放松自身情绪,还可以使之进入较好的演唱状态,掌握演唱技巧。因此,在歌曲演唱培训中,为了表现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培训,要求面部表情随着歌唱的旋律变化,使学生接受并习惯在演唱中运用各种表情。
3.要加强情感方面的控制
演唱时要注意控制情感流露程度。根据音乐表达的需要,控制好情绪;随着音乐情景变化,灵活调整情绪。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区分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别。
(二)发挥艺术想象力的作用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需要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活的灵魂。在进行声乐艺术作品演唱时同样需要发挥想象力,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演员对音乐艺术产生不同理解,赋予歌唱表演新内涵,使歌曲演唱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实现创作者与演绎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音乐环境,提升歌唱感染力。
(三)深入探讨所学作品的歌词形式与結构
学生在唱歌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歌词,而歌词的节奏和韵律是演唱的基础,要培养歌曲情感就必须对歌词的语式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歌词理解能力。歌词的语式包括叙述式、问答式以及对话式等,因此,准确把握歌词含义,要明确不同语式的特点,掌握不同语式之间的区别。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歌唱表演的过程中,情绪紧张会使演员无法很好把握演唱气息和音调,降低演唱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舞台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感情转移,缓和紧张情绪,不过分关注演唱后果。最后,强化舞台锻炼,定期安排舞台演出活动,增加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
四、结束语
美声声乐艺术在中国音乐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但是中国美声声乐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外来文化,在学习美声声乐艺术时,不仅要掌握声乐技巧,还要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舞台表演文化等非声乐技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美声演唱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康晓丹.浅析高校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巧”[J].黄河之声,2016,(09):16-17
[2]刘国峰.美声声乐教学策略初探[J].艺术科技,2014,27(01):321
[3]赵静.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巧”[J].中国音乐,2007,(04):236-237
[4]林瑾.美声唱法中的技巧探讨[J].音乐时空,2014,(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