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开森与金陵大学博物馆

2018-09-29 08:38黄心茹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摘要:美国人福开森旅华四十余载,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尤笃好中华文物,经陆续出资集购积至一千余件。福氏本“得诸于华者,公之于华族社会”之心,并以服务于金陵大学最早,捐归金大永资保守,设馆陈列,公诸大众,以期有益于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因金陵大学未有藏储赠与之建筑,遂将该批古物寄托北平古物陈列所,辟文华殿专供陈列,直至1949年此批古物南运,金陵大学博物馆方才有名有实。

关键词:福开森;古物陈列所;金陵大学

近代中国自主创办的博物馆,最初是由高校博物馆发展而来的。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附属的南通博物苑,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座高校博物馆。随着近代教育事业起步,一批博物馆、图书馆应运而生。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是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也是金陵大学博物馆的建馆依托和藏品的主要来源。

一、福开森捐献文物

1934年福开森、陈裕光、钱桐,在北平签订了《赠与及寄托草约》,以毕生所藏捐赠给最早服务的金陵大学。这份草约具有永久的时效性,甲方福开森,乙方为首都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包括金陵大学的继承者,南京大学是永远的受赠人,北平古物陈列所作为第三方为寄托方。

由捐赠清册可知,该批古物包括:青铜器三百二十七件,石四件,书卷、书册、书轴、书横幅、书楹联碑帖共70件,画卷十八卷,画册画轴共六十六件,玉器三十九件,瓷器四十八件,缂丝五件,杂器四十件,拓本一百七十三件,拓本册二十二册,照片六十件,总共计九百三十九件,皆属稀世珍品。中国古物收藏历史悠久,但“专尚秘密,苟有所收藏,或有所发明,决不肯尽情披露,予人方便,以致其道日晦,识者病之”。 无论石宋代金石学的鼎盛,还是明清大量出现的分门别类的著作,古物永远只是一人之私。近代以来,倒卖文物更是令人痛惜。由此种种,福开森之举上至当时的国民政府,下至学者百姓,无不交口称赞。“最近三十年来,欧美人士渐渐认识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不惜重金,收集争购我国文物。福开森先生捐赠古物筹备研究院的用意,不外想借他的义举来打动国内艺术保管者或收藏家的义务和责任;给国内学者一个研究中国艺术的机会。 ”应金大校长陈裕光请求,国民政府明令嘉奖并赐一等彩玉章一枚,以示嘉奖。

二、文华殿陈列展览

《赠与及寄托草约》中第一条:一、在相当期内,完成一中国营造式之坚固建筑物,以藏储并陈列赠与物,此项建筑费用不得低于华帑银四万圆。二、赠与物应许校外之人士,按时展览,非经古物保管之監督机关核准,不得移转或处分之。 条约对储藏陈列赠与物的建筑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证古物在具备展览条件前提下,应许校外公开,按时展览。20世纪30年代的金陵大学,本身面临着东进或西迁困境,加之经费不足,储藏陈列条件已然不足,更不用说按时公开展览。鉴于此种情况,契约规定:丙方对于甲方允诺于乙方为实行接受赠与物以前,指拨文华殿为陈列该物之所;俟乙方函知建筑物业已落成,即由丙方会同乙方商定移转期限。

1934年12月14日《大公报》对古物寄托陈列展览一事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称福氏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感兴味,收藏名贵古物达千余件。福氏因年事已高,雅不愿携之返美,更不欲长此秘藏,作私人财产,本着“得之于华,公之于华”的心理,决定将所藏古物悉数捐赠金陵大学。因该校现无适当保存地点,商得钱桐所长同意由北平古物陈列所先行代为保管,并公开展览,以便中外人士之研究。该所接受福氏古物后,在文华殿特设福氏古物馆。

三方协商于1935年7月1日举行展览会,正式对外开放,并6月30日下午进行预展。展览会期间《大公报》曾两次辟专版介绍福开森捐赠赠的文物,对福开森的捐赠行为进行评价。周末副刊《艺术周刊》刊出题为“福开森博士藏品赠华纪念特辑”,分上下两期刊出,即占用了两次周末版。当时《大公报》幅面是对开的,每天12共版或 16版,而福开森的特辑每次都占两个整版,两次即用了四个整版。这样的规模恐怕在《大公报》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三、古物南运,艰难筹建

《捐赠与寄托契约》希乙方于受赠时承受下开之负担及条件:一、在相当期内,完成一中国营造式之坚固建筑物,以藏储并陈列赠与物,此项建筑费用,不得低于华帑银四万圆。二、赠与物应许校外之人士,按时展览,非经古物保管之监督机关核准,不得移转或处分之。福开森要求完成藏储并陈列赠与物的建筑物,类似于今天的美术馆或博物馆,在当时的中国这类公共设施尚属新鲜事物。金陵大学第十六届校董会决议筹建福开森纪念馆,但“所有建筑前后之各项预备手续,如保管方法、建筑地点、经当维持费及古物运京安全等,均经商筹妥善,特以年来该校基金利息,收入减少,致未克积极进行”。

“抗战胜利,黉舍即日东迁已择定专屋俾用以陈列此项古物,以利教学而便研究,且以纪念福氏对我国我校友好之精神。 ”旋即成立金陵大学古物陈列所筹备委员会,将储藏陈列建筑名称暂定为金陵大学古物陈列所,如有必要得扩充为博物馆。1949 年10月,金陵大学古物陈列所筹备委员会委员李小缘等一行四人到北京正式接受古物。运回南京后办理了清点手续,由文学院几个系各派一名教授参加,一一清点对账,并作了一次公开展览。此后,这批古物陈列在南京大学北园一幢老教学楼的顶层,作为南大考古专业的教研室,从未对外开放过。2002年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建成,新馆的落成必将更加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和科研功能。

注释:

1.钱桐:《略书福开森博士设立古物馆之意义》,《大公报》,1935 年 7 月 6 日第十三版。

2.秦宣夫:《福氏赠华国画选述及感想》,《大公报》,1935 年 7 月 13 日第十一版。

3.《赠与及寄托草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六四九,案卷号:144。

4.《赠与及寄托草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六四九,案卷号:144。

5.《教讯:金大筹建福开森古物陈列馆》,《兴华》,1937 年第 334 卷第 8 期第 22 页。

6.《为纪念福开森氏前赠本校古物之功拟在京校指定专屋陈列古物以供教学研究呈请鉴核准予备案》,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六四九,案卷号:144。

作者简介:黄心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17级中华民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