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6例临床观察

2018-09-29 08:29吴明强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

吴明强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表现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66例为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余下66例为在接受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76%(50/66),和对照组的59.09%(39/66)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病患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前言:缺血性脑中风即为脑血管闭塞或者狭窄造成脑部血流受阻,进而脑组织缺血、缺氧,然后软化甚至坏死,脑血管功能被破坏,导致相应病症。缺血性脑中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大多数存活者都会出现失语、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病患的正常生命活动,为病患及其家庭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表现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表现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66例为对照组,余下66例为观察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及检查结果均符合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无其他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无药物禁忌症,病患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5.34±3.46)岁,病程为1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为(10.2±2.3)个月,其中41例为脑血栓,18例为腔隙性脑梗,7例为脑栓塞;观察组男41例,女25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5.51±3.28)岁,病程为2个月~25个月,平均病程为(11.2±3.1)个月,其中43例为脑血栓,17例为腔隙性脑梗,6例为脑栓塞。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病患开展肢体功能及语言能力的训练,静脉注射血塞通,胞二磷等注射液,服用辛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稳定班块,治疗血管粥样硬化,为血压较高的病患服用降压药等对症治疗,合理搭配饮食,十天为一疗程,为病患进行1-5个疗程治疗。为观察组病患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针刺穴位,调神导气,疏通经络,以督脉,手厥阴以及足太阴经脉为主联合推拿,热奄包等中医适宜技术,中药汤剂以补阳还五汤作为基础进行加减方治疗,补阳还五汤药方:生黄芪60g,牛膝30g,当归尾20g,地龙15g,红花10g,赤芍10g,桃仁10g,桂枝10g,水蛭10g,川芎9g。为痰多色黄的病患另加瓜蒌、胆南星、郁金、石菖蒲 ;为痰多色白、言语不清的病患另加陈皮、白芥子、茯苓、白僵蠶;为心绪不宁、夜寐难安的病患另加黄连、五味子、炒酸枣仁;为阴虚精亏的病患加用女贞子、生地;腑实便秘的病患另加麦冬、生地、酒大黄以及枳实;为肢体僵硬且疼痛的病患加用独活、羌活、威灵仙、络石藤以及鸡血藤。每天将1剂药剂用水煎成300ml,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100毫升,十天为一疗程,进行1-5个疗程的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为病患进行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根据病患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将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病患临床及神经系统病症显著好转,甚至消失,能独立步行,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评分大于50%;有效:病患临床病症有所好转,能够在扶持下站立,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在11%~50%;无效:病患临床病症没有改善甚至恶化,评分为0~1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76%(50/66),和对照组的59.09%(39/66)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在临床治疗中,要注重家庭饮食的健康护理以及药物的辅助治疗,防止形成血栓并避免动脉硬化。但临床中尚缺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理想治疗手段。本研究为66例观察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患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76%(50/66),和对照组的59.09%(39/66)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患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病患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罗银河,葛金文,刘林.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03):278-281.

彭丹婷.补阳还五汤新型中药复方颗粒的药效评价和急性毒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吴志敏.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杨薛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144.

猜你喜欢
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合理应用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