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文化类特色小镇的思考

2018-09-29 08:38武云高珊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小镇

武云 高珊

所谓的城镇化是指,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1978-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然而,在巨大的发展成就面前,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那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以城镇硬件建设为手段、以大量拆迁农村居民点而获取商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为盈利方法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城镇化,受到了全社会的质疑与阻止。面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在这一概念的指引下,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再次突出强调了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多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是工业,文化资源也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传统城镇化模式举步维艰之际,文化资源凸显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引领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特色城镇建设和就地城镇化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引导和助推作用。

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促成城镇化与文化资源的良性互动,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城镇化进程中积极主动地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别具风格的以文化资源供养城镇化发展道路,近几年的特色小镇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模式。

一、文化类特色小镇的理念引领

那么什么是文化类的特色小镇呢?《安徽省文化厅关于支持文化类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文化类特色小镇是拥有大遗址、传统村落、文物建筑、特色传统工艺、传统戏曲、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等独特文化资源,能够提供文化创意产业、传统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小镇。”由此可见,文化类的特色城镇是以该城镇的文化历史资源、人文价值观念体系构建为核心,既保有该城镇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又能创造新产业、新就业、新价值的发展道路,是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种新举措,也是提升城镇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处亳州市中心地带。自北魏黄兴元年,始设涡阳郡至今,可谓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境内既有道教祖庭天静宫、道源国家湿地公园、东岳庙、东太清宫、尹喜墓、张乐行故居、陈抟卧迹等文物古迹,也刘少奇 、彭雪枫、张震、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谱写的抗日诗篇,留下了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以及辉山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遗址。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安徽省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人文鼎盛、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到“1358”的总体发展规划,文化一直是涡阳县城市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如何以文化资源为抓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城镇建设样本与经验可以学习、借鉴,说复杂是因为任何一个简单的模仿都会成为将来城镇发展的致命障碍。因为一个城镇的发展就像一个人的发展一样,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以及与之相应而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文化类的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城镇文化理念的创新以及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所构建出的城镇发展价值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这种价值体系就是城镇精神的核心灵魂,是文化类城镇形象的标志,能否长远发展的内在支撑与核心要素。

二、文化类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

在这一建设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做好一个文化类特色城镇的规划与设计呢?以涡阳县文化类特色小镇的建设为例,筆者认为要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小镇特色文化的总体规划与设计。要从地方志、教科书、人们口头传说以及别具地方特色的城镇建筑、景物风光、乡风民情以及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存中寻找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要结合现代时尚,把本土文化的“原真性”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使得小镇的文化元素既有本土性,又显现出时尚特色。以辉山红色村落建设为例,辉山位于曹市镇,村内拥有“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忠烈祠、张震将军办公旧址、栓马林等多个抗日历史遗迹。自2016年启动至今,我县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总投资共计2000万元。就目前建设效果来看,仍缺少对历史遗存的深度研究和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皖北各地广泛流传的彭雪枫将军“三件宝”的故事即——骑兵团、《拂晓报》以及拂晓剧团相关历史的研究和再利用。在这些历史遗存背后凝结的是辉山红色村落精神内核,是其文化特色所在,核心灵魂所在,更是其长远发展的内在支撑。

其次是特色产业的选择与整合。产业选择决定小镇的未来,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因此,安徽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上要求“特而新”。所谓的“新”主要指那些循环、低碳的绿色产业。在这方面,我县的道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就特别值得一提。日前,该公园已被列入第一批安徽省重要湿地名录。公园位于涡阳县城北部涡河与武家河交汇处,总面积849.12公顷,湿地面积425.70公顷,很好的利用了煤矿开采导致的地面持续塌陷而形成的湖泊湿地和涡河、武家河常年径流而形成的河流湿地为主体,再结合草本沼泽湿地、库塘和输水河等人工湿地,形成了交互镶嵌的特殊复合湿地类型。庞大的水域结合我县“老子文化”的城市建设名片,将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与我县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结合,体现了老子文化中“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思想精髓,是我县在文化特色城镇建设中创造性的发展成果。

第三是特色景观的创新设计。梳理国际上那些著名的小镇,其普遍具备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建筑风格的千姿百态,城镇街巷曲折有致,典雅而精致,给人以深厚的历史感。文化特色小镇在建设形态上力求“精而美”,而不是“大而广”力求做到一镇一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但这种“高颜值”不应是整容式的,而是要依据小镇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因素,在保护前人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传承小镇的文化传统,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小镇精神,对外树形象,对内凝人心。以我县正在建设的义门千年古镇和辉山红色村落为例,两地在建筑风格的设计上就有趋同性的特点,这样也许做到了统一,但却失去了各地特色,略显乏味。

最后特色管理机制的确立。特色的管理机制是建设文化类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文化类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突出其文化特色,也要有与其文化特色相匹配的特区地位及特殊运行机制,就是要从区域功能、区域环境等硬件条件,到区域服务、区域秩序等软件条件,形成一个系统,共同建立起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并达到“以人为本”,即在这个系统中,原住居民有自信心、自豪感而不愿意离开小镇;同时对外来人有吸引力、诱惑力而使人有心向往和归属。

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再造过程,其根本点在于解决和实现人的城镇化问题。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将日益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保留一些本地的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守得住根,记得住乡愁。这样人们才会有一颗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安稳的“心”,也才会有投身城镇化建设的动力,这样的城镇化才真正是“以人为本”,才会更具可持续性。

作者简介 :武云(1983,6-),安徽涡阳人,中共涡阳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小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穿毛衣的小镇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