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勇 周宇娇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不断获得突破,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工人就业岗位的流失以及某些专业人才的缺乏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以物流业为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对各就业岗位的影响,借鉴物流业对于此问题的应对策略,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解决人工智能引致的就业岗位问题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物流业;再就业;人才缺乏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的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机遇也是挑战。以物流行业为例,无论是亚马逊的智能仓储还是京东的无人仓储,从仓储、打包环节到运输、物流信息环节,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与此同时,工人岗位流失、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等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结合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在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减小其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效用,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的总体效应分析
1.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的破坏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的应用引发了新时代的“机器换人”现象,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人工智能对工人就业岗位产生的替代效应。据普华永道2017年预测,截止2030年,英国可能会有30%的工作转向自动化生产,低于美德但高于日本,其中仓储、运输、制造和批发零售等行业的自动化率会更高。就我国国内而言,有数据显示,仅在银行业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导致的裁员就有将近25260人,未来裁员的数量还会继续提高。由此可预见,这些危险性高、重复性强的体力劳动和数据收集工作将具有最强的可取代性。
2.人工智能创造就业的补偿影响分析
(1)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纵观前两次的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不仅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且还为人类创造出了更多形式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同样如此,更多新型岗位正应运而生。有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下的自动化,将促进中国的GDP每年增加0.8到1.4个百分点,进而创造出新的服务与工作,和互联网经济产生的效应类似。
(2)关联效应带动就业。就目前的经济社会来看,人工智能的进步同样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近些年人工智能平台的开发在数量及规模上都持续激增,导致市场开发人员的缺口增大。为了适应新的技能和需求,劳动者将选择回到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延长自己的受教育时间,增加对自身的投资,从而减少一部分的市场劳动力供给,并且带动教育机构专业人员的需求,促进相关专业人员的就业。
三、人工智能在物流产业的运用
国外电商巨头亚马逊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标准的仓储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其仓储系统的亮点,2015年,亚马逊的仓储智能机器人数量已增加到10000台,这种机器人的运作效率是传统物流工作的2-4倍,而且准确率已经达到99.99%,这使得传统的堆货与分拣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内的阿里菜鸟仓储系统与其相似,同样采用机器人进行分拣、供包,但至今未做到全程无人分拣。然而京东物流因为在智能物流领域起步早,去年已在昆山搭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全程无人分拣中心,其智能化程度在业内已达领先水平。以目前业内最常见的交叉带自动分拣机为例,昆山京东物流仓储已完全摆脱人力操作,能够自动实现供包并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在保证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的同时,分拣系统能够自动进行信息的获取使用,整个分拣过程效率极高。据京东物流分拣负责人介绍,昆山无人分拣中心场内自动化设备覆盖率已达到100%,自动供包台的效率更是传统供包能力的4-5倍。
在物流的配送环节,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依托,亚马逊、阿里菜鸟、京东物流以及顺丰等企业均开始使用无人机、无人车进行配送,由于安全性隐患的存在,这些配送“神器”仍需继续完善,未来的物流配送将朝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促使物流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在仓储、配送方面达到了一定的科技水平,还出现了其他便民的“黑科技”,比如增强现实技术(AR),使得人工智能在除终端外的其他环节得以应用,当员工在配送站分拣货物时,AR眼镜可以自动扫描快件的条形码,自动显示快件的下一个目的地,方便员工进行下一步的配送。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整个物流业结构的变化。
四、人工智能注入物流产业后的影响及分析
1.人工智能给物流产业带来的积极效应
(1)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目前行业内的平均水平,一个智能机器人平均可以替代四个基本劳动力,工作效率平均為传统劳动力的4倍左右,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据阿里巴巴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为912.2亿元,2016年为1207亿元,2017年为1682亿元。如此激增的数据背后,是物流业的巨大压力,传统劳动力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是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2)人工智能带动产业转型。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热潮下,物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随着更多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的测试和应用,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将得到缩减,效率也会显著提高,这会改变以往的商业和运营模式,促进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2.人工智能给物流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1)人岗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各物流公司对无人机、无人车等设备的广泛投入并不代表人力已完全不被需要,相反,很多工作仍需要人力的配合才能更好的运作。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势必会增加对复合型人才,即不仅懂得机器人操作,又熟识行业工艺的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也就意味着,那些无法满足未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众多一线员工将面临失业的威胁。
(2)未来的发展中企业缺乏专业型人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众多数据科学家、AI/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标签专业人员和AI硬件专家等专业型人才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领军型人才和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被国家需要,也是企业的重要招聘对象。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会使企业在行业中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各企业会通过引进这种市场稀缺资源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五、应对失业和人才缺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开展“个性化”服务与咨询,促进再就业
许多基层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缺乏是其面临再就业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专业人员行之有效的指导就会致使这种现象不断扩大。就目前我国的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大多数人并没有被有效服务,辐射范围仍需要加大;其次,此类服务机构在搭建桥梁的同时,应更主动地向“两岸”--企业、待就业的人群靠拢,不断发挥职能作用;最后,在提供就业服务的咨询时,应更注重“个性化”的匹配,发挥好劳动力资源优势,差别化对待有不同适应能力的人。除此之外,当地政府服务机构还可以和相关企业积极合作,借助发达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就业信息自动匹配系统,及时主动更新失业员工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做好信息匹配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失业员工再就业,还可以帮助专业人才寻找对口岗位,降低社会的就业压力。
2.增发就业补助金,为再就业创造时间
以江苏省为例,目前江苏省的失业保险金最低为1138元/月,最高达到1940元/月,给付标准没有考虑个体的差异,大体按照均一制的方法去发放,并没有考虑失业保险金替代率,使得失业保险制度处于缓解贫困的状态,没有起到维持收入的功能,按照我国目前总体的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来看,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低,在物价上涨的今天,失业保险金很难能够满足所有家庭的日常消费。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家庭情况,计算失业员工近一年每个月工资的平均值,并且按照此平均值的15%发放补助,为防止此类补助金的过度发放导致就业的负激励效应,企业发放的补助金应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发放月数,尽可能地在帮助他们解决日常消费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时间间隙。为了降低企业在资金方面的负担,企业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一部分由政府出资,另一部分由企业出资,尽量使政府与企业能共同、合理地分担社会压力,使失业员工的再就业得到足够保障。
3.“政府+企业”技能培训,源头减少失业
职能培训对再就业有很好的拉动作用,但是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培训支持,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仍是发挥职能培训最大效用的前提。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型无人设备都已逐渐投入使用,这是物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前进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涉及这一领域的劳动力短时间内就会全部消失,在国家法律条文和社会道德的制约下,无人领域的发展也会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解决失业员工再就业问题的一个良机。再高端的“无人”机器也需要人去操控,去监督,以防止在运作中出现问题,现有的劳动力可能无法满足这些技术需求,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后期培训,使工人掌握这些技能。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快递员不再需要骑着车去配送,而是在物流配送站维护无人机设备,检查线路的流通是否顺畅;分拣线上的工作人员则开始向管理分拣机器人的新型技术工人转型。如果企业能成功地从源头上减少失业员工的出现,那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4.以自身为平台,由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销售渠道也变得多元化,B2C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兴营销模式。以京东为例,京东不仅是一家大型物流企业,也是一家大型电商公司,本身具有平台优势,可以鼓励自己的失业员工自主创业,并给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品销售平台以及技术支持。创业打破的是以往“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从而形成“一人多岗”的就业模式,例如,对于来自农村的工作人员,可以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主要是向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向进行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就业。有数据分析,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可以带动平均2.77个人就业,未来五年将带动平均5.99个人就业。对于GDP的贡献,大型公司、国有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对于就业岗位的提供,中小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大规模企业强得多,自主创业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的优势也正得以体现。
5.创新教育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和引进新型人才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也有同样的社会责任,三者应平行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扩大招生规模,同时鼓励各院校在国家制度许可范围内自主灵活设置学科以及学生的培养方案,重视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避免与校外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围绕国家“千人计划”战略规划,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可以适时作出改革,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行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型人才,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六、结论
人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新兴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势必也会带来众多社会问题,在工人就业岗位流失这个话题上,物流业庞大的员工基数和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投入使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处于基层的一线员工如快递员、拣货员等将首先被智能机器取代,同时,会有更多的创新型、专业型人才被需要。物流行业需为此做好足够的应对策略,从增发就业补助金,开展内部技能培训,鼓励失业员工再创业,合理从国外引进专业型人才以及与政府、学校合作开展各项政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深度考量。
其他产业,在这种时代趋势之下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为此,政府、企业、学校、员工四方需加强合作。政府应完善自身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以往的均一制失业保险金发放制度,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及家庭的基本消费;同时,企业应不断开展内部培训,尽可能让员工在公司内部“消化”,减少裁员,从源头上减轻社会压力;鼓励员工自身进行创业,由创业带动就业,对于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来说,创业者在带动就业方面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学校应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革教育模式,重视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为市场输入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天红.中国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2]李长安.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N].上海证券报,2015-11-24.(A03).
[3]米存.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王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
[5]鲍春雷.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8.(04).
作者简介:陈章勇(1997.07- ),男,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5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周宇娇(1997.10- ),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6级本科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