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探讨

2018-09-29 19:47郑金富
科技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报纸新闻媒介融合可视化

郑金富

摘 要 结合当前报纸新闻可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新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新闻可视化,应当从狭义走向广义,着力重构生产流程,优化内容生产,创新呈现形式,融合媒介传播,从而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媒介融合;报纸新闻;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9-0028-02

进入新时代,媒介融合更加深入,从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和改变广大受众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传统的报纸新闻媒体已就其新闻产品的可视化作出了有益尝试,但仍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新闻内容、价值信息的获取要求。因此,还应加强新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探讨,更好地推动报纸新闻媒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1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发展

1)媒介融合。随着传播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种媒介的边界被打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逐步从各自独立走向深度融合。媒介融合推动了信息传播终端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多种设备实现一项功能,也可以利用一种设备实现多项功能。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传统媒介的轮廓也逐渐模糊,各种形式信息也被转变为统一数字化符号,为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提供了便利[ 1 ]。因此,在各种媒介深度融合后,信息不再由某单一主体进行采集、编辑、加工后再以特定的渠道传播。这也促进了各种信息生产主体进行重新分工、跨界融合,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新闻产品和资讯服务。

2)可视化发展。媒介深度融合快速发展,使信息越来越丰富,受众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受众,报纸新闻媒体在可视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从研究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如何加强文字和图片组合、如何美化版面编排,转向报纸的电子化版面呈现等。事实上,围绕如何增强报纸新闻的可读性的可视化探索,在新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以纸张为介质的内容优化、版面优化、呈现形式优化,又包含新闻信息的数字化转化,使之能够适应网站、报纸、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的传播介质,以更融合的手段、更生动的形式进行表达。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问题

1)过度强调报纸新闻的静态特征。作为“正统”的报纸新闻媒体过去对新媒体的碎片化、草根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够重视,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多读者对报纸新闻失去耐心,也无法始终坚持通过纸质媒介获取信息,这促使报纸新闻媒体采用可视化手段进行新闻制作和传播。从本质上来讲,单纯的报纸作为二维平面媒介,受空间限制,难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式报道。因此,不少报纸新闻媒体在进行可视化探索时,就容易过度“守正”,只重视在纸质报道上的静态化创新,比如将原本枯燥的数字进行图表化制作方便读者理解;大量使用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优化、美化版面,增强版面的直观性等。这些创新的确有效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可视化,应当跳出“就报纸而报纸”的静态化局限,将声、画、字、图、视频等进行完美结合,以融媒体的形式予以精准推送、多彩呈现。

2)新闻生产与输出脱节。强调报纸新闻的可视化,除了强调呈现形式上的可视化,还要确保内容富有受众所需要的价值信息,避免出现外在花哨、内里空虚的情况。因为面对海量新闻报道,受众想要获取的是高质量可视化作品,而不是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新闻图片[2]。所以,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媒介深度融合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都应当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强化选题策划,加强分工协作,通过“一次采编、二次加工、多元分发”,完成适合文字呈现、视频表达、语音传播等不同形式的可視化作品。但就目前来看,不少报纸新闻媒体都或多或少存在内部融合不到位、新闻生产与输出脱节的问题。比如,不少报纸新闻媒体都建立了新媒体矩阵,但却对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研究不够,合而不融,采编发各自为政,新闻生产顾此失彼,难以实现高质量产品的输出,只好“新瓶装旧酒”。

3)可视化编排效果不理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新闻可视化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通过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进行新闻信息的采编、储存、转化、传播和还原共享。这对不同媒介的可视化编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纸质新闻的可视化,不仅要完成文字信息传递,还要完成新闻图像化处理和版面语言的巧妙应用,从而增强新闻的视觉效果;微博、微信的版面编排,既要美观,又要方便阅读,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突出交互。对报纸媒体而言,难的正是后者,即如何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新手段,实现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的差异化发展,既突出新媒体的迅速、便捷、准确、互动的特点,又发扬传承传统纸质媒体的权威、深度、广度的优势,让受众有更好的体验感、愉悦感和获得感。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的可视化策略

1)加强流程再造,力求精准高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新闻媒体,应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介特征,实行采编流程再造,建立涵盖新闻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制度和规范。要鼓励创新创造,掀起头脑风暴,强化源头策动,对重大突发事件、节点宣传、重点典型宣传,以及受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等重大选题,要建立会商机制,将报、网、微、端等不同媒介的采编人员纳入其中,使其从新闻产品生产的源头处就更好地领会报道主题、报道重点、报道难点,从而早参与、早谋划。要打破部门限制,整合采编资源,鼓励一专多能,培养全能型复合型采编队伍,更好地适应不同媒介传播需求。要建立反馈评估机制,对不同媒介的传播成果和实际影响力进行评估论证,进而更好地进行调整布局。要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调动采编团队进行可视化提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选题有重点、采编有质量、传播有效率、受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2)坚持内容为王,保障优质供给。越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受众越需要主流价值引导,越需要精品佳作的嚼之有味。报纸新闻媒体,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采编传统,其从业者大多富有专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如何在媒介融合中继续求快、求新、求变、求精,是报纸新闻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传统报纸新闻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导向指引下,努力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打破以往的思想桎梏,用融合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出原创性的精品佳作,为不同的可视化媒介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作品供给。

一方面,报纸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努力在宣传党的意志主张上有更大作为。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媒体在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时,以受众的视角来生动解读受众所关心的内容,并借助新媒体不同的可视化方式进行表达。

另一方面,报纸新闻媒体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创作带有“泥土味、人情味”的新闻作品;多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既通过新闻报道回应社会关切,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坚持优质产品供给和优质服务提供的双轮驱动,传统报纸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收获受众的认可和点赞。

3)推动由合向融,实现多点发散。媒介融合给传统报纸新闻媒体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当下,各级各地报纸新闻媒体都加强了新媒体矩阵的布局,实现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以及App等媒体的大联合,但如何让这些不同的可视化媒介真正发挥作用,产生“1+1>2”的效果,还需要各媒体的持续探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由大联合走向大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各种媒体的叠加。

从当前的传播格局来看,传统的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努力从纸上跳到网上,再由网上转到“圈里”;努力从静态的图文,华丽转身为图文与动态的视频、音频的完美组合等,否则其可视化的努力将大打折扣;而新媒体的发展,不只是形式上的扩张,更需要的是立足优质内容的有效传播。因此,媒介融合时代,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必须在融合上下功夫,真融、真合,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即是你,你即是我”。

因此,报纸新闻媒体要加強“中央厨房”建设,统筹采编力量,确保指挥统一,协调有序。要持续突出纸质媒介的报纸新闻的可视化创作编排,借助可视化手段,完成阅读情境创造,继而获得较好的产品输出效果。要突出新媒体优势,加强系统策划,以更加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作品和编排方式,实现精准推送,多点传播。同时,要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体验性的优势,让受众更好地参与新闻信息评议、新闻线索提供、社会活动参与等交互性活动中,努力打造服务型、智库型媒体平台。

4 结论

在新媒体“攻城拔寨”,各种媒体百花齐放的媒介融合新时代,报纸新闻媒体要更好地在求生存中谋发展,就要持续加大对可视化的研究和最新理论成果的应用,着力重构生产流程,着力优化内容生产,着力创新呈现形式,着力融合媒介传播,从而持续提高报纸新闻的可视化水平,更好地推动报纸新闻媒体持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聪.浅析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图像的创新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109-110.

[2]周远东.“一图读懂”:报纸新闻的可视化表达[J].传媒观察,2017(9):53-55.

猜你喜欢
报纸新闻媒介融合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报纸新闻可视化编排的反思与操盘策略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