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辑】51北京话的含蓄与委婉
头两年,北京流行过一个段子,说一个老外来中国留学,苦学了10多年的汉语,自认为已经“毕业”,但在参加普通话的等级考试时,却被一道题给难住了。其实,这道题看上去很简单,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某人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某人:“没什么意思,只是跟您意思意思。”领导:“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这样做就不够意思了。”某人:“我这不过是一点小意思,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某人:“看来您明白了我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某人:“您别不好意思,这点小意思,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老外抓耳挠腮,呆坐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也没弄清这些“意思”都是什么意思,只好交了白卷。
您看“意思”这个词,包括着多少意思。当然“意思”还不算纯粹的北京土话,如果说北京土话,则更难懂了。
类似这样有多重含义的北京土话很多,比如“方便”这个词就很含蓄:“您现在方便吗?我想让您行个方便,帮我把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得了,您方便让我过一下,我要方便一下去。”这两句话里的“方便”,不用我解释,您也知道都是什么意思。
还有“东西”这个词,在北京话里也很含蓄。假如有多人在场,您送给某人的礼物不愿意让人知道,往往会跟他说:“给您的东西带来了。”这里的“东西”指的是物。
“东西”同时也是北京人骂人的话,某人品质有问题,北京人會说:“这人可不是个东西。”
记得当年我在工厂当工人时,师傅之间喜欢开玩笑,谁的小孩儿来厂子玩儿,有人便问小孩儿:“你爸爸是东西吗?”小孩儿不明就里,自然回答:“我爸爸不是东西。”引来一阵哄笑。
其实小孩儿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如果说:“我爸是东西。”照样会引起嘲弄声。这就是北京话的含蓄性。
很多北京话的意思是不直接说出来的,比如:老北京人进澡堂子,他不会说洗澡,而是说“干净干净”。去饭馆吃饭不说下馆子,而是说“到外面摄一顿”。
坐车出门。半道想撒尿,不说撒尿,而是说:“想下去唱歌。”没留神踩着地上的狗屎了,他会说:“踩着地雷了。”
马三立有个相声段子,甲问乙:“你什么时候出来的?”乙急了说:“说谁呢?我什么时候进去了?”甲说:“谁说你进去了?”乙说:“那你说我出来了?”
这“出来”“进去”,您别以为是说“出门”,“进门”,而是暗指进公安局和出公安局。
还有“欠”这个词儿。比如谁做错了事,或者成心犯坏,北京人会说“真欠”或“够欠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欠”,不是欠债,而是“欠抽”或“欠打”、“欠骂”。抽、打、骂多露骨呀!所以北京人给含蓄了。
北京话的含蓄性,表现在即使是打架拌嘴也要拐个弯儿的。比如:“你还来劲啦!”“得了,你的本事大,我管你叫爷爷行了吧?”看起来这两句是带有褒义的好话,其实是带有挑衅的斗气儿话。
出门没车,北京人会说:“今儿咱们‘11路吧。”“11路”表面看像是11路公共汽车,其实跟公交车一点没关系,它是暗喻两条腿,也就是走着的意思。
老北京土话管走着,也叫“腿儿着”。不过,开车替您办事,也说“跑腿”。您瞧“11路”和‘腿儿着”,听起来是不是更有味道?
上厕所,在老北京人的礼数里,也属在交际场合需要隐讳的词儿,所以,北京话里关于去厕所有许多含蓄的词,如:内急、解手、净手、方便、吹哨、起夜、听响儿、更一下衣、解决下坠问题、下水道告急了、接接地气、跟您告个便儿、去趟1号(因为厕所多设在通道的两头,故有1号之称),等等。
当然现在厕所的词儿又多了,如卫生间、盥洗室、洗手间等。那年,我去台湾旅游,发现那里有的地方还把厕所叫更衣室和化妆间,细琢磨跟北京话一样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