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一个人一共要有三个人生,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受,还有一个需要用来思考。”曾经感叹人生苦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裔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于当地时间11日逝世,享年85岁。他的家人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奈保尔的妻子纳迪拉·奈保尔表示,他“被他所爱过的人所包围,他们的一生充满了精彩的创造力和努力。”
奈保尔于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查瓜纳斯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六岁时和家人搬到首都西班牙港。这里成为他第一部小说的背景,即写于1959年的《米格尔街》。五十年间V.S.奈保尔创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忆录、小说和旅行写作,其中许多涉及殖民主义及其遗产,小说作品《大河湾》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奈保尔的最后一部作品《非洲的假面具》发表于2010年,是一部游记作品,描绘了他不久前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奈保尔的大部分作品均已有中文版问世,其最后一部作品也于2013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
2001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生活与创作有着强烈的无根感
奈保尔于1971年获得布克奖,1989年被英国女王授以爵位,1993年獲得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评价称:“(其)作品中具有统一的叙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使我们看到了被扭曲的历史的存在,并激发了我们探寻真实状况的动力。”
在书中,奈保尔以同样的审视精神打量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他写到了殖民者的傲慢和自我扩张,也揭露了随后席卷非洲和加勒比地区解放运动的自欺欺人和道德模糊。奈保尔的生活和创作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无根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代表了当下世界的某种面貌。他被称为移民作家、后殖民作家、旅行作家、无根作家、漂泊者、环球作家、“世界主义者”等称号。奈保尔在作品中挖掘了自己的根源,但他本人非常反感被通过出生、种族或宗教背景来定义,有一次,他发现出版社把他描述为“西印度小说家”之后愤而终止了与出版社的合作。
奈保尔是有名的坏脾气。他常常会怒怼记者、抨击政客,对于同行也毫不客气。他曾公开批评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也曾批评过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他曾与旅行文学作家保罗·鲁索吵了一架,不过后来他们又重归于好并解决了彼此的分歧。他拥有一种深刻的幽默感,喜欢搞一些恶作剧,但他也很容易陷入忧郁。
曾来中国感叹中国巨大难以书写
晚年,奈保尔生活在伦敦和索尔斯伯里郊外的乡间小屋,那里充满了书籍。他养了一只奶牛猫,名叫奥古斯都。
2014年,奈保尔曾经和夫人一起参加了上海书展。当时的奈保尔已经需要坐轮椅移动。当他参加第一场活动时,轮椅被推到主席台边上,再被3、4个人轮番搀扶慢慢挪上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已出现明显退化,在面对很多提问时,奈保尔都会用目光向自己年轻约20岁的妻子纳迪拉求助。纳迪拉在活动开场时曾替自己的丈夫和中国的媒体打招呼,她说:“我们希望能够在这趟中国行得到新的灵感和启发,也许奈保尔能够因为此行再写一部新的作品。”但是,在活动快结束时,奈保尔回应了妻子的说法,他说他或许不会写中国,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写中国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我没有这些东西。”
如今,奈保尔的创作也随着他的辞世而画上了休止符。
(摘编自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