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依然,陈红梅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媒介议题设置在城市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好的议题设置可以对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充分的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舆论,让公众对城市建设能够有一个客观认识,这不仅能满足公众对相关城建信息需求,还能强化城建项目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对城市建设顺利开展发挥重大作用。
1.样本采集
徐州主流媒体关于地铁建设报道最早来自2012年2月19日《徐州日报》楼市周刊一篇报道“徐州楼市地铁时代前瞻”,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徐州地铁建设期间的城建新闻报道,样本来源《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电子版。从2012年2月19日至2018年4月24日,以“地铁建设”为关键词,共收集了230篇城建新闻报道。
2.类目构建
(1)报道篇幅:200字以内;200-1000字;1000-2500字;2500字以上。
(2)新闻议题:地铁施工规划、进程;人物;施工路况、交通信息提醒;生活信息通知;工程造价、质量安全;其他(房产广告)。
(3)报道密集程度:2012年;2013年;2014;2015;2016年;2017-2018。
(4)报道形式:纯文字;文字、图片;纯图片。
(5)消息源:施工建设企业;政府;地铁项目工人;徐州市民;⑤相关专家;公交集团;其他(企事业单位),共7类。
1.报道密集程度
图表(一)
如图,从2012年到2016年,徐州地铁建设的报道成递增趋势,2015年关于徐州地铁建设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徐州地铁1号线于2014年8月1日开工,这说明媒体倾向于地铁建设工程正式推进时,有了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以后大面积对地铁建设项目进行报道,引起公众对地铁建设事件注意,通过不同种类和份量的报道初步强调该议题。2016年相较于2015年数量递增近一倍,此时徐州地铁1号线工程已经进入施工中期,地铁2号线一期于2016年2月22日正式动工。3号线一期工程计划2016年6月开工,所以报道数量急剧上涨,到2017-2018年报道数量开始回落。这表明城建议题设置强度与项目施工进程相关,大多集中在项目建设初期和中期。
2.报道篇幅
图表(二)
据图显示,“1000-2500字”是三家报纸有关城建报道中最常用篇幅,所占比例达到66%。其次是“200-1000字”和“200字以内”,所占比例分别为19.1%和10.1%,两者相差不大。
这说明三家媒体在进行议题设置时更倾向于选择“1000-2500字”这个字数即不长也不短篇幅区间。但“2500字以上”的篇幅所占比例最少,从侧面反映出,新闻篇幅较长报道不受编辑和受众的青睐,主要原因是篇幅较大会占版面,而且会降低受众阅读兴趣,媒体进行议题设置时在篇幅上面迎合受众需求心理。
3.新闻议题
由上表,地铁施工规划、进程类议题是三家媒体关于城建报道的主要议题,所占比例为43.9%。施工路况、交通信息提醒类仅次于该议题,占19.1%。该议题主要是满足市民对出行信息的需求。
图表(三)
这表示,徐州主流媒体对城市建设议题进行设置时,会呈现多个议题,融合政府、公众都关心的热点问题,但有优先模式特征,媒体会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加以排列,借以分配曝光时间的比例分配。
4.报道形式
图表(四)
通过分析,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报道形式比重最大,有122篇,占53%,纯文字报道形式与其差距不大,占44.3%,可见,三家媒体关于城建议题设置时,新闻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报道为主,文字新闻为辅的形式进行报道。城建新闻需要图片进行报道,市民很难进入工程施工区域,但又充满好奇,媒体通过图片形式可以直观将施工具体进程、状况展示在受众面前,弥补了文字新闻的缺陷,使议题内容具有强烈感染力,更好的发挥作用。
5.消息来源
图表(五)
三家媒体关于地铁建设的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来源于施工建设企业和政府部门,所占比例为33.4%、29.8%,二者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其他消息来源。而施工工人、市民、相关专家、公交集团所占比例均不到10%。说明媒体倾向于从政府和施工企业处获取新闻信息,这也是因为施工企业和政府对地铁项目的工程了解更加全面,提供的信息比较权威。
议题设置着重于长期、综合、宏观社会效果。议题设置功能不是某个媒体某次报道产生短期效果,而是较长时间整个新闻行业的系列报道活动产生的效果。上述研究发现,徐州主流媒体对该市地铁项目的议题设置持续很长时间,从徐州地铁项目还未正式批复时就已向公众初步强调,但在媒介上曝光时间较短。随着地铁建设工程正式推进,媒体对地铁项目报道数量急剧增加,将媒介议题设置转化成公众议题,引导公众对地铁建设的注意和谈论。表明城建议题设置需要对时机把握,大众媒体对舆论引导想达到宏观效果,需要同类信息传播积累,在恰当时机爆发,受众更容易引起注意,影响公众对城建项目重要性的判断。
徐州主流媒体对城市建设议题进行设置时,会呈现多个议题,融合政府、公众都关心的舆论热点问题,但有优先模式特征,媒体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加以排列,借以分配曝光时间的比例。施工规划、建设类议题是三家媒体地铁建设报道的主要议题,这也与城建新闻自身特性相关,媒体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涉及施工方面,因此,施工规划、建设类议题占主导部分。
研究发现,媒体关于城建地铁报道时经常与房产联结在一起,且所占比例不低,在本文中将该商业性质议题归为其他类,位居第三位,占17.4%。这也证明,媒体在城建议题建构过程中有明显主观性,一方面会将议题与次象征符号联结在一起,让受众明显感到议题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引发公众关注,另一方面出于某种目的与开发商、炒房者利益联结,大量类似房价上涨新闻被集中报道,形成公众热点,引导公众舆论,恶意炒高徐州房价。
议程设置的主体是多元的,通常由媒体、政府、公众组成,媒介议题、政府议题、公众议题相互联结、相互影响。但通过对样本消息来源进行分析,施工企业和政府为三家媒体主要消息来源,这表明城建议题的主体话语权掌握在施工企业和政府手中,反映受众诉求的议题较为弱势。由于城市建设是政府主导的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政府喉舌的媒体对城市建设的报道多以政府需求为导向,承担着政府的宣传任务,对政府工作、施工进程等内容都是被正面报道的对象。
通过对《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关于徐州地铁建设报道的分析发现,媒体对城建新闻进行议题设置时会有对时机的把握,通常选择在城建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和中期时,突然大面积爆发,集中报道。城建议题是多元的,但具有优先性,媒体会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加以排列,借以分配曝光时间的比例分配。城建议题的主体话语权掌握在施工建设企业和政府部门手中,反映受众诉求的议题较为弱势,主要起着宣传作用而缺乏服务意识。媒体在城建议题建构过程中有明显主观性,会与开发商、炒房者利益联结,大量类似房价上涨新闻被集中报道,恶意引导公众舆论,引发“炒房热”。
综上,媒体为城建项目打造舆论环境时,应当树立以“受众为本”意识,多从受众需求角度设置议题,切实反映民声民意,积极引导舆论,消除诱发矛盾潜在因素,推动城建问题的解决。媒体还应当保持独立与公正,避开商业主义对媒体的利用,维护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