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彤
摘要:《话说长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掀起了全国收视热潮,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20余年后,人们再一次踏上寻找长江源头的旅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去展现长江20多年的变化。本文着重从艺术内容、拍摄手法等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电视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06-01
所谓电视纪录片指的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一种有组织的再现与表现,以真实生活为基础,以客观真实为核心,以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素材,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的电视节目。《话说长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掀起了全国收视热潮,20余年后,人們再一次踏上寻找长江源头的旅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去展现长江20多年的变化。
一、创作手法的推陈出新
早期的中国纪录片被称作是宣教片,比较重视文本分析,注重的是解说,关键点是把思想内容灌输到观众的脑海里。《话说长江》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起广泛关注的电视节目,它的创作手法在现在看来比较平实质朴。它重视的是历史和人文景观,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传达。《话说长江》的创作人员想要为观众展示的是一个客观事实的真相,展现的是奔腾万里的长江以及两岸的旖旎风光。
然而时隔20余年的《再说长江》以《话说长江》为基础,改变了以历史和人文景观为主的创作思路,加入了“以人为本”这一重要因素。另外,《话说长江》始终把握着一个主题,并且只是从大的构架来拍摄,细节拍摄较少。《再说长江》更多的是流于真实,将人们探寻的道路一步一步记录下来,包括所有的突发状况。比如说在最初探寻长江源头的一部分,将摄制组遇到困难所有物品被打湿,被迫安营扎寨的情节展现出来,一是表达拍摄的艰险,一是给观众带来更为真实的体验。
二、声画关系的别样处理
电视纪录片的声音主要包括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人物同期声以及音乐。解说声和画面基本有两种关系,一是解说为主,画面为辅;一是画面为主,声音起补充作用。
《话说长江》的高收视率使得当时的两位主持人陈铎、虹云的声音成为了这部纪录片一个显著的标志。主持人的解说为整部纪录片一个最重要的声音来源,他们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外加一些语气词向观众讲述长江,更具有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从此观众们记住了这两位主持人的声音。
相反,《再说长江》更为重视“记录”而非“解说”,解说人的存在仅仅只是给画面作必要的补充阐释,所以解说词显得更为理性客观。它强调的是画面内部传达给人们的讯息。也就是引入了“同期声”的概念,声音更为立体,让观众直接去感受当时的环境,同时让观众作为电视接受体得到了必有的尊重。比如说长江上游的纤夫拉纤时所呼喊的号子,就被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使人们体验到了最原始的野性美。
三、叙事结构的复杂多变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这种叙事,不是事件或者情节的一种静态地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给受众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叙事结构是指创作者根据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运用蒙太奇思维方式对众多零散的素材做出取舍和布局,将它们组织成有机的整体。不同的结构适应不同类型的纪录片。”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两部同样以长江作为文本分析对象,结构脉络大致统一,都是以长江的源头为起源,以长江汇入大海这一条线串联起整部纪录片。但细细看来,两者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话说长江》最关键的就是依靠主持人串联起整个纪录片,以空间位移的方式来建构整个故事,由主持人引导着观众向前观看。
《再说长江》由于故事情节的引入,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不仅仅是空间结构,同时还穿插着时间结构、时空混合结构、逻辑结构等等。它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用人物来结构全篇,充实内容。多采用情景再现或者利用过往的影像资料给观众呈现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长江印象,展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长江的景色,还有跨越几千年来人们在长江上的辛苦劳作和生生不息。
四、技术手段的立体新颖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拍摄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观影需要。如果说《话说长江》开启了更多人认识长江的机会,那么《再说长江》利用最新颖的技术为观众重新带来一个更为详细深邃的长江。
《话说长江》还处于运用平拍和仰拍比较初级的阶段,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再说长江》采用当时最新的拍摄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清摄影等方式,让观众更为清晰的看到长江的模样。同时还运用动画合成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包括远古地貌的形成。再说纪录片的字幕制作。《话说长江》的字幕有几种类别,一是客观介绍长江的地理知识时,主要使用的是宋体等,笔者认为这是为了更为严谨的向观众表述客观事实;二是叙述到古诗词时,显示的是书法大家启功所书写的字体,主要是为了依托传统的中国书法来表现出古风遗韵,这是制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再说长江》的字幕较于前者来说字体更为细腻清晰,这是一种更为干练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