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霞
创造思维是一种敢于超越传统习惯束缚,拜托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新设想、新发现的思维品质。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面对世界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修订的小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培育创新人才,使小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必须重视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注意培育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创造能力就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问题。
我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育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引导质疑,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 组词、造句进行质疑,大到联系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活他们的求知欲。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如在教学《苦柚》前,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疑问:(1)别的卖柚人大声吆喝,小姑娘为什么不大声叫卖?(2)别人卖柚都说自己的最好,而小姑娘却郑重其事地告诉伯父说柚子有点苦,这说明什么?(3) 当小姑娘知道伯父要把柚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劝伯父别买,应该买点好的、甜的? (4)伯父为什么说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5)伯父为什么要买小姑娘的柚子?这些问题提得较有水平,反映了这些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 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學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别人一般都是在白天工作,这里为什么要写一夜的工作?课文写的是谁一夜的工作?他一夜的工作量有多大?他工作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由他一夜的工作想到了什么?等等,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3、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乃至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可在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如在教学《鲸》一课后,有学生问:“老师,母鲸是怎样喂小鲸的?”问得多好啊!我先表扬这个学生,然后组织学生查阅一些资料:母鲸的乳头在尾部,哺乳时,母鯨和小鲸同时浮出水面,小鲸张开嘴对着乳头,母馆喷射出大量的乳汁,一次就足够小鲸的食量。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可见,质疑问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讨论,唤起学生的创造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采用发散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提问的局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多元性方面发展。在回答一些灵活的题目时,只要思路正确,答案可以百花齐放。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 这一计策的利弊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有学生大胆地提出异议,认为曹操是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点:①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②冬天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少;③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军事家们”的一番争辩后,大家终于有了“新”的认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
“书到用时方恨少,辩论常使思路清。”教学中,我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讨论,争辩,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然发展。
三、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课堂教学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其意义重大。
如《凡卡》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我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去寻求故事的不同结果,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思维大门被打开,纷纷在小作文《凡卡的信寄出之后》畅所欲言。
学生1:邮递员喝醉了酒,驾着马车醉醺醺地去送信,在凡卡乡下的路上摔了一跤,碰巧凡卡的爷爷路过,看见了满地的信就帮邮递员收拾,恰好看到了凡卡的信,于是爷爷进城接凡卡回乡下去了。
学生2 :凡卡每天都会偷偷地跑出店外,翘首期盼爷爷来接他。可是有一天给老板看见了,被老板狠狠地打了一顿。晚上凡卡被赶出店外睡,冻病了。过了几天,凡卡哀求老板带他去看病,可是老板不肯,又打又骂,可怜的凡卡没几天就病死了。
……
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其想象既进入了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善良的孩子都希望凡卡有个良好的归宿,思维呈多元态势,具有了思维的创造性。
四、拓展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与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生活处处皆可学语文。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过分拘泥于课堂,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提倡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真正使学生利用课外所获进行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课外生活实践。
比如,引导学生阅读《长征》一诗,我先安排学生査阅有关长征的资料在课堂上作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回忆看了有关长征的哪些文章,又见过关于长征的哪些影片。在査阅资料、交流所得,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说,调动学生的经验准备,为学习本诗服务。在教学一些可操作性的课文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高度创造精神的人才,这就对教育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一定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