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28 10:36罗笑
东方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课程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从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体现了我国对特殊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跨越。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尤为重要,这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索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输入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重要性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从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我国对特殊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跨越。我国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力争通过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实现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特殊人员提供更为公平广泛的学习教育机会,使“每一个残疾人都能上大学”的梦想变成现实。高校在进行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其需要培养特殊教育人才,为特殊教育的更好开展提供动力。通过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够将特殊教育的全新理念予以传承和渗透,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特殊教育之中,为特殊教育对象带来思想的洗礼和能力的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让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行之有效,让特殊教育对象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務,从而有效提升特殊对象的社会适应性和终生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目标定位不精准

部分高校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还禁锢在传统教育的束缚里,很大程度上仍以建设综合性大学和学术研究成果为教育目标,这就难以较好体现高等特殊教育特殊性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校重视理论研究型和学术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容易忽视特殊教育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特殊教育工作和对象的“特殊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特殊人才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特殊教育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而从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的滞后,目前存在特殊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不科学现象,没有根据特殊教育工作和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同时未将学生生理上存在的缺陷和所学的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结合和细化,导致教育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从而也就不利于特殊教育人才向专业化的培养方向转变。以艺术类课程为例,我国特教艺术类课程主要为油画、国画、艺术设计和动画创作等,许多残疾人绘画基础并不扎实,单纯的美术训练使其毕业后难以生存,但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性质对残疾人的就业制约很大。再如我国盲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针灸推拿(按摩)几乎是唯一的专业,音乐、钢琴调律、外语专业的学生极少,远不能适应盲人多元化的需要。而在俄罗斯,可供视力残疾人选择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有28 种、德国有 49 种,美国盲人可从事的职业高达147 种之多。

3.重理论轻实践

特殊教育的培养方向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虽然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存在视力、听力或智力等方面的缺陷(障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型岗位也会普遍增多,这就需要特殊教育的人才在特殊领域从事特殊性质的工作,例如设计类特殊教育人才,不仅需要懂得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还应提高适应设计行业发展需要的美学、建筑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以及利于与客户沟通需要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和协调服务能力等。但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模式,十分重视理论学习,而往往忽视了技术实践的体验和反思,这样不利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合理开展。同时,在针对特殊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对师资、教育设施等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实践课程的组织及效果不尽理想。

4.师资力量薄弱

国家对特殊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各个高等院校也在逐渐的扩大特殊教育教学的办学规模,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特教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是由其它专业领域转到特殊教育教学岗位上来,在针对特殊教育的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欠缺,而且部分教师没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专业资质,不能有效保障特殊教育教育教学的效果。另外,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引进困难,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实践经验的人才由于受高校教育招聘条件、编制的限制,不能良好的引入充实到从事特殊教育岗位的一线,不利于专业化、职业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形成。

5.就业从业较困难

促进人才就业是高等院校教育目的的一大方面,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也不例外,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为了提高特殊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发展就业。保障特殊群体的平等充分就业,是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这类群体的关爱,增强其生活信心和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接受特殊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并不能顺利就业,或者即使就业也大多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或无直接联系的岗位等现象。随着特殊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特殊教育领域的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只有从体制层面、教学层面进行进一步完善提高,才能有效促进特殊教育人才的充分对口就业,从而进一步发展国家的特殊教育工作。

三、高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应用技术,精准定位

注重对特殊教育人才的技术培养,是拓宽特殊教育人才就业渠道的有效方法。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对学生开展文化理论知识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实际操作技术的学习教育,做到“双管齐下”“两者并重”。探索研究用以提高特殊教育学生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保证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切实让实践课成为提高学生实际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技术教育还应具有针对性。由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残缺情况不同,所以应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开展有益的技术教育培训。为学生量身打造教育培养目标,使其所学专业技术能够与自身的条件形成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特殊群体接受特殊教育的实效,为其走向社会提供丰富扎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更新课程,系统结构

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学习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在目前高校特殊教育领域中,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繁多,且缺乏针对性,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没有紧密的联系等不足,从而给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造成了困难。因此,需要对高校特殊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优化整合,对于一些过于陈旧的理论知识内容可以进行删除,有效将当前处于先进前沿的理论知识内容补充到学生的理论学习中。此外,高校特殊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应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特点,形成良好的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同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还应注重融入服务的理念,将服务理念渗透到课程授课的各个环节,既让特殊教育学生成为未来服务特殊教育更好开展的重要人员,也要让其树立服务意识,让其能够真正为普通群众和特殊人员提供服务。例如设计类课程应采用适合听障大学生的设计教育模式。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加强基础设计理论和基础设计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增设饰品设计、民族手工艺品制作、装饰图案、印刷基础等课程,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设计和生产企业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理论根基,实践结合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完整的教学模式应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用到社会实践上为目标。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識理论教育外,还应注重实践课的教育,两者不可偏废。特殊教育的实验课非常重要,它注重特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欧美国家的典型经验,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在特殊教育领域实践课的开发和投入力度,深挖实验课的教学和应用价值,实验课的设置要和理论课紧密相和,相辅相成,采用丰富的教学培训方式,增强教师的技能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加强和改进,切实从整体上保证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此外,还要注重实验、实习基地的创建,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习、实验基地的实际参与获得切实的体验感受,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并运用于日后工作生活实际。

4.雄厚师资,夯实基础

教师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主体,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较高的教学功底,良好的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要注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培养打造雄厚的教师队伍来带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特殊教育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外引内培等途径,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在特殊教育方面知识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学方向的转变。鼓励教师通过考取手语翻译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等形式,获得特殊教育领域的资质水平和综合技能,使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强化专任教师实践教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加强与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机构等的合作交流,让教师增加实训机会和经验,加深对特殊群体的全面系统了解,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为特殊教育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便利。

5.引导就业,辅助特教

对特殊群体开展的特殊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其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还可以将特殊群体从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耗者变为直接或间接生产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劳动者,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这样特殊群体作为平等的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人才实现良好就业,发挥其社会价值及作用。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就业办、残联、残疾人协会等机构紧密联系,拓宽特殊教育人才的就业渠道。通过举办招聘会、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学生等方式,大力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根据特殊群体的自身特点提供合理的就业参考,为特殊教育人才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特殊教育人才的充分对口就业。另外,学校也可以对特别优秀的特殊教育学生实行“留校制”,通过合理的条件设置,鼓励优秀的特价毕业生留校从事特殊教育教辅等工作,将其吸收到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当中,加强培养,为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结语:

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以促综合技能提升。只有做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才能够让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稳定向前,才能够让我国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更为高质有效。相关院校一方面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使特殊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展示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并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探索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学生就业工作的方法途径。只有全方位探索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让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姊毓,赵林楠.高校与机构合作: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4):132-135.

[2]高慧.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支持保障措施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1):149-152.

[3]赵巧云.“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4): 124-126.

[4]谈秀菁.特教生源变化及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7(22):43-47.

[5]韩禹锋.俄罗斯高等特殊教育及其艺术课程设置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04):138-13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湖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Y114);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张良名师工作室”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罗笑,女,湖南长沙人,1984年出生,党员,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高级手语翻译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及师资研究、聋哑大学生手语教育、教学管理、手语翻译。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手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课程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