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地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长兴,东近苏州。2007年太湖局部水域蓝藻暴发,将太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对太湖给予极大地关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重要方针,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到太湖治理行动中。针对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长期艰巨任务,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湖泊渔业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渔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探索和实践水污染的生态治理方法。
2009年太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举办放鱼节,以节日的形式实施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放鱼节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目标,通过大规模放流以鲢鳙为主体的上层滤食性鱼类并结合其他食性的鱼类,充分发挥鲢鳙鱼的摄食压力控制蓝藻密度,抑制蓝藻爆发。
利用水生动物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属于生态治理。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生态治理是指利用水生动物(如鲢、鳙鱼等)通过食物链转换的形式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控制太湖蓝藻爆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藻类的二次污染,重构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实现以渔净水、以渔养水、以渔保水、以渔治水的目标。
太湖放鱼节是由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沿湖两省4市地方政府发起的一项发挥渔业功能、净化太湖水质、倡导社会参与的公益活动。放鱼节活动改变了以往由江苏省太湖渔管办单独在太湖实施鱼种放流的传统模式,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同社会公益、企业文化、宗教慈善、少儿科普等活动结合起来,从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举办放鱼节的目的是唤起全社会保护生态、净化水质、乐活自然的思想意识,吸引具有爱心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认捐花白鲢鱼苗,治理太湖蓝藻,使太湖放鱼节成为一个长效稳定、参与广泛、影响深远的渔业精品活动。
第一届太湖放鱼节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江苏省太湖渔管办和苏州市农委承办,在苏州太湖阳光码头隆重举行。此后,每年的放鱼节期间,都在沿湖苏、锡、常、湖四市范围内与有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宗教团体等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项公益放鱼活动,截至2018年,太湖放鱼节已成功举办了十届。
回顾历届放鱼节,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不断健全、影响不断提升,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关爱太湖、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生活状态。通过举办放鱼节,逐步唤起了人们爱护自然、亲水乐水的人文情怀;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太湖生态建设、关心太湖渔业发展、保护太湖水质环境的整体意识;进一步倡导了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科学理念。
在历届放鱼节期间,我们先后举行了放鱼节启动仪式活动、少儿科普放鱼活动、企业单位爱心认捐食藻鱼公益放鱼、善男信女慈善放生活动、宗教护生放生活动,青年志愿者放鱼活动、爱心市民亲水行等系列公益活动,扩大了社会参与太湖生态保护的范围和影响力。放鱼节的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将“放养花白鲢、洁净母亲湖”和“以渔净水、以渔活水”的生态理念植入沿湖市民群众的心中,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的一项大事、好事、善事。
社会各界提出了许多感人的口号,如“捐出6角钱,放养一尾鱼”“捐出一次起步价,洁净一片太湖水”“放生一尾花白鲢,人生一桩大善举”“生态建设人人有责,美丽太湖代代受益”等。
放鱼节将“健康自然、乐善好施、安居乐活”的理念植入沿湖百姓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太湖的事业中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太湖放鱼节作为展现太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社会参与保护的一个平台,从前十届放鱼节的统计情况来看,共计约投入放鱼费用1.16亿元,投放花白鲢等各类鱼苗767.5万千克,6.03亿尾。其中,社会各界爱心认捐款约1851万元,占放流总资金的15.96%,连续参加放鱼活动的单位多达上百家,参与捐款的群众数以万计,放鱼活动的社会认知度、群众的参与度和渔民的拥护度大大提高,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表1 太湖放鱼节放流情况统计表
除了以举办太湖放鱼节的方式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外,江苏省太湖渔管办还通过建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方式加大对太湖珍稀名贵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目前太湖已建立银鱼、秀丽白虾、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青虾、河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梅鲚、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深入推进依法治湖,着力打造“法治、平安、和谐”新湖区。实施封湖禁渔制度,强化湖区渔政执法,坚决打击违法捕捞,有效保护太湖渔业资源。通过举办太湖放鱼节、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渔政管理等一系列资源增殖保护措施,成效明显。
通过对鱼类中氮、磷含量渔获量的计算,可以推算被其移出的氮、磷量,以评价鱼类延缓或逆转水体富营养化的功能。开展太湖放鱼活动的作用是要通过向太湖大规模的投放以花白鲢等为主要品种的鱼苗,发挥渔业的净水功能,利用鱼类滤食藻类的食性,控制蓝藻密度,达到净化太湖水质环境的效果。
2014年~2016年,江苏省太湖渔管办在太湖藻类密度较高的北部湖区实施了以渔控藻工程项目,在实验区内大规模放流鲢鳙鱼夏花开展抑藻净水,经过江苏省环保部门对3.2万亩以渔控藻区域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控藻区内叶绿素a和藻密度均明显低于外部,充分说明鲢鳙鱼控藻净水效果明显。
据科学测算,每生长1吨鲢鱼固氮27.5千克;磷5千克;消耗藻类18.02吨。每生长1吨鳙鱼固氮24.4千克;磷7.9千克;消耗藻类13.37吨。太湖每年投放的鲢鳙鱼苗约为1200万尾,大致可摄食的藻类数量达到53.5万吨,可移出总氮237.5吨,总磷28.5吨,太湖的水质状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太湖主要放流青、草、鲢、鳙,翘嘴鲌、河蟹、银鱼卵、鳗鱼等品种。放流鱼类成为太湖渔业捕捞的主要品种。太湖开捕后,大量优质水产品供应市场,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蛋白,同时也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太湖渔业捕捞年产量约为6.8万吨,产值约6.5亿元,渔民人均捕捞收入超过3万元。渔业生产既解决渔民就业致富问题,又有效稳定了沿湖渔村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
举办放鱼节的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将“放养花白鲢、洁净母亲湖”和“以渔净水、以渔养水”的生态理念广泛宣扬,使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太湖生态保护中,社会爱心放流资金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吴江太湖新城、吴江华衍水务、中国建行吴中支行、苏州弘化社、华润万家等单位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太湖放鱼节系列活动,连续参加放鱼活动的单位也多达上百家,参与捐款的群众数以万计,放鱼活动的社会认知度、群众的参与度和渔民的富裕度大大提高,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放鱼节举办以来国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江苏省委网站、省文明委网站、凤凰网等多家权威主流网站纷纷报道放鱼节系列活动的情况,大力宣传“以渔净水、以渔活水、以渔养水”的生态保护理念,使之深深地植入沿湖市民群众的心中。2017年农业部开展了休闲渔业品牌培育活动,太湖放鱼节经过省级初审、专家评审、公众投票以及网络公示,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首次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品牌。
今后,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太湖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保护太湖水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渔业管理部门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把太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宣传太湖以渔净水、以渔养水理念,创新举措,继续加大“太湖放鱼节”这一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活动的宣传和开展力度,改善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治理和改善太湖生态环境的新模式,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让太湖早日重现碧波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