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太极拳之心静与体松

2018-09-28 08:37黄玉根
少林与太极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练全身肢体

文/黄玉根

太极拳,不管是站桩还是盘架子,都要心静和体松,只有心静和体松,才能达到气顺和神空,才能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这是太极拳习练的根本要求,也是练拳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先说说心静

心静是太极拳习练的基本要求,初学时就应该要做到。何为心静,就是精神饱满,情绪安详,排除杂念,意念专一,境外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拳论有说:心静则神明,意注则神往。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练好太极拳,这就是所谓“心静用意”。从医学角度说,心静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特有的相对平衡状态。练拳时能发挥对练拳动态的“神往”,就能使其他方面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这样才能有助于协调大脑与肢体间、内脏的正常功能,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能力,不但能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也能使太极拳运动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在练拳时达到心静呢?以下几种方法很有效。

1.内视法:随着打拳开始,目空一切,心想动作的某一起点一直至终点。如预备势,要达到虚领顶劲,必先内视头顶百会穴,让其上领;要沉肩坠肘,必先内视肩肘,让其下沉。等等。

2.外观法:睁眼轻视远方某一物体,也可轮换轻视几种东西,待杂念消除后再微闭双目,与内观法相结合,周而复始,始终保持意守丹田。

3.存想法:以自然景象为想象对象,如面临浩瀚的大海、蔚蓝的天空、静寂的月色、蜿蜒的小溪等等。这种方法一定要处于虚浮中,假设在此境中习拳,切莫全身心投入,否则效果不理想。

4.调息法:有意调整呼吸节奏和方式,如用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不断地体会并掌握与太极拳动作相适应的呼吸方法。人体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呼吸的配合。在站桩、缠丝和盘架子时,正确地运用呼吸方法,既可以协调运动中的动作,又可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既提高整体功力,又保证了身体的健康水平。如果呼吸调息与内观法配合,其效果会更佳,这与道家内观养生术基本一致。

二、再谈谈体松

松是一种练功中某些紧张状态能得到解除,使身体趋于最好的平衡的状态。太极拳之体松可以分成下列三个层次来体会。

1.骨肉松弛:习拳时,哪一部位有动作,就放开这部位所有关节和肌肉,感觉到那一部位的肌肉好像没有,关节之间没有连接,骨头好像也变软了,让气血循环而上,似乎可以感觉到气血在静静地流着。如手之动作,手指只是被一丝力量抻着,似乎随时就会掉下来。

2.肢体安舒:习拳时,感到放在颈上的头像轻轻虚挂在空气里,手安在躯体上、躯体放在胯上很安稳,动作自然,完全没有什么拘束,全身没有一处感觉到不舒适。

3.神形空虚:习拳时再进一步松静,大脑杂念全无,每一招式纯净无僵持,神形全有全无,全身好像融化了一般,悠然自在,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

体松是习练太极拳之初就要强调的,但在拳路招式不熟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有名师说过,打一套拳把肢体练松至少要三年,我认为一点不假。如果说要让全身松透,可能要更长时间,甚至有些人长年习练也不得松。何为松,名家颇有争议。以我之见,练拳时消除一切拙力,使全身肌体、筋骨、内脏等都松而不塌,使身体各部位有意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舒适而轻快的状态,这就是松。放松是积极的锻炼,绝不是消极疲沓。放松肢体练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打拳根本不会吃力,练时间长了即使出汗也很轻松。只有放松练拳,才能使全身气血畅通,打通所有关节经络,减少疲劳,积累精气,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习拳时体松,本人认为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头之松要百会上领,下颏内收,颈椎节节上松,这就是虚领顶劲;做不到这一点,拳之精神全失,如千军万马无主帅,一盘散沙。上肢松要从肩关节到手指头,各个关节有意让其节节分开;手不松,就如安在身体上一根棍,将任人击打。躯体松要使背外撑、胸内含、腰下塌、尾下坠;躯体不松,内脏就会压抑,气血就会不通,力不从心。下肢松要让胯沉、膝屈、踝活、脚稳;下肢不稳,全身无根,不击自倒。只有打拳体松,才能疏通经络、培养元气、积蓄精力,才能运行内劲、提高速度、协调平衡。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松得开才能静得下,静得下才能松得开,所以松静两字是习练太极拳的第一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之基本要素,也是练拳强身的终极目标,是太极拳之魂。

猜你喜欢
习练全身肢体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肢体语言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肢体写作漫谈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冬日暖暖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