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探析

2018-09-27 12:09张环李金泽
大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慢就业就业观艺术类

张环 李金泽

【摘 要】 慢就业现象渐渐在大学里悄然壮大。艺术设计类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慢就业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与这一群体的就业心理冲突较大、就业信息不足、自我意识较高相关。对于慢就业现象一方面需要辩证看到其选择多元性的趋势,另一面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的引导。

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2018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因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一部分毕业生忙于投简历,面试,争取更好的岗位;一方面,有这样一群“待机族”毕业生,毕业之后他们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给自己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选择游学、做义工、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或者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这样的做法被称为“慢就业”。近两年,大学生“慢就业”渐渐在大学生中悄然壮大。

艺术类设计毕业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自由职业者”普遍存在着,日渐成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显著特点。他们追求个性,渴望自由,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不愿意遵守坐班制,自愿放弃单位的录用,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同时在不同的设计公司做着兼职或者自己成立工作室揽业务做设计,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鉴于这种灵活性,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尤为凸显。笔者在就业工作的三轮谈话中,发现企业迫切招人,学生反而观望起来。没有经济压力,缺乏就业动的毕业生人数有上升趋势。

一、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分析

1.满意的工作毕竟难找——就业心理冲突较大

从就业谈话中了解到,有57.7%的毕业生人为“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这种满意度也确实是相对的,究其深层次原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矛盾冲突较大。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性强,教育口径比较小,与其专业相对应的传统艺术行业相对集中。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艺术培训机构、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等这些行业性质单一的公司。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时较之非艺术设计类学生更加依赖专业知识的对口。因此在传统就业思维的指导下,学生的就业面限定在某个区域,未能得到有效拓展,因而就业市场相对较小。

而艺术设计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学习投入的物质成本较高,这种高投入势必会让他们希望在就业时能够有高回报的工作岗位。但基于就业口径窄的现实,很难实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就业行情让他们内心冲突较大,就业观点多元化一部分同学选择观望与等待更理想的工作慢就业情况凸显。

2.能力技能不行——就业信心不足

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够踏实”,需要暂时不工作继续强化技能的不在少数,这与学生就业信心不足相关。信心来自实力,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艺术设计类同学在大学最重要的大一至大三的专业学习阶段不乏一些学生对自身要求过于宽松,在学习上得过且过。这种求学经历让他们在面对就业岗位时表现出信心不足,有些人会通过逃避的继续学习的方式来应对就业的压力。

3.自由的工作难找——自我意识高

慢就业”的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他们而是希望从事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就业观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自由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艺术设计类的学科教育与理工科类的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化。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没有标准统一答案的学习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艺术设计类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由度期望值更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期望落差较大,造成他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调整就业观,或是回避就业。

二、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思考

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不仅仅是毕业生择业的竞争,更是艺术院校办学的竞争,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对慢就业现象的思考笔者认为要辩证看待,既要有一定的宽容度,看到其凸显的新一代就业群体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也同时要从就业规划指导角度给予学生正确就业观引导,帮助毕业生更积极适应就业市场,在工作中找到新的定位。

1.慢就业现象体现了学生就业多样性的选择

对于慢就业现象,我们可以理解藝术设计类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多样性的典型体现。“慢就业”会催生一批自由职业者的成熟,尤其是艺术类、设计类的从业者。它是一个向高质量就业目标锁定的过度与缓冲阶段,对个人发展来说有更多足够空间与时间可以重新梳理生涯发展观,更准确找到生涯发展方向。

2.及时引导积极就业观,拒绝慢就业变不就业

慢就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毕业生责任意识缺失,过于缓慢的就业态度容易造成不就业现象,不利于自身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需要要站在毕业生的角度,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更明确的了解和认清当前的就业环境,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边工作边调整”“稳定中求发展”的就业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毕业生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作为毕业生一方面,降低期望值,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为自己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积极了解和考察目前社会上的就业信息,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的用人;另一方面,毕业生也要积极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向高校的就业中心汲取不明白的问题。在既有的岗位上锻炼工作能力、学习积累经验,遇到合适的机会再谋求理想的岗位。只有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才能在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中获取优势。

【参考文献】

[1] 阚广滨.从就业状况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指导[J];科技创业,2013.

[2] 武蓓蓓.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析与对策[J];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

[3] 徐咏.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张环(1986—),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高等教育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慢就业就业观艺术类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